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论唐君毅对王船山诗学观念的疏释

论唐君毅对王船山诗学观念的疏释

摘要

在中国思想史上,船山作为明末清初的大儒强调道德意志的目的性融为自然,故人必从融化于道德意义中的自然里汲取诗意。这就形成了以内圣之学为尺度的船山诗学。唐君毅重点疏释了船山“礼、诗、乐”的诗学观念。唐君毅对船山诗论的疏释,一是对船山本人学术的欣赏,二是要彰显船山的诗论的学术意义。在唐氏看来,船山诗论是古代情气诗学的集大成者。船山诗论重“情志”,但归结点是“气”:“兴于诗者,情见于情志,以导人之形色之气;立于礼者,形色之气显理,而以性治情。成于乐者,即情即性,即理即气,全气皆理,全理皆气。”在唐氏看来,如果不是船山重气的缘故,就不能细致入微地知晓诗礼乐的复杂含义和微妙关系。学术思想的生成与展开,总是通中国社会的文化渊源与转换进程保持着密切关联。唐君毅与王船山都青睐《易经》的阴阳气化哲学。诗学所表现的境界特征,根基于中华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禀天地之气而生,生生不己的阴阳二气构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天地境界和生命之舞的合一,天地意识与生命情调的深化,是中国诗学的至高境界。唐君毅之所以对船山哲学和美学给予高度评价,是因为他们的学术旨趣和主体气质有着相通共契之处。总之,唐君毅欣赏船山文本所表达的宏大器局和诗学气象。揆之于中国哲学史,唐君毅认为,船山重“气”,会通了理、心、气的血脉,中国哲学中的理、心、气三个重要概念,“唯有船山能通之,并由而知历史文化之大用,以苏国魂,以启来哲。”揆之于世界哲学史,“船山之学问精神唯西方黑格尔差可拟。”俨然,在唐君毅的心目中,船山“重气而表现于情之诗乐”,在近古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其学术思想具有“卷之则退藏于密,放之则弥六合”之精神气度与诗学魅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