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专题研讨会(2020) >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与渗透实践

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与渗透实践

摘要

自2001年起,中国开始了新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在这十年的教育教学探索过程中,学校的德育模式不断发展,“从单一、片面、同一到多元、全面、丰富,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增强德育模式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彻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纲要中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为先”的理念,尤其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并强调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渗透. 在学科中滲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寓德育于教学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教育目的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才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使“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无声”,潜移默化的成效.所以,积极开发课堂教学中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强化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中“三维目标”是课改的一大亮点,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它使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了重要坚实的基础.如果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方法,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成长. 与此同时,在这十年中,也发现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将“德育为先”与学科内容真正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只有重点梳理了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