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肿瘤免疫微环境在预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风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
【6h】

肿瘤免疫微环境在预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风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词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与疾病风险分层的相关性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部分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及炎症代谢标志物水平与临床风险分层的相关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部分 免疫微环境相关因素预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风险分层的临床意义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淋巴瘤免疫微环境研究进展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大类具有不同的组织学和临床生物学特点的淋巴细胞起源的肿瘤,可进一步区分为B细胞来源、T细胞来源和NK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比最高,约占85-90%,其它为T细胞或NK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仅占10-15%。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临床生物学行为可进一步区分为为惰性B细胞淋巴瘤和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后者主要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最为常见的一个亚类,可根据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分子学分型(Hans分型)区分为生发中心起源(GCB)和非生发中心起源(Non-GCB)。不同分子学亚型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其它类型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行为和预后具有很大的差异。随着淋巴瘤综合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由单纯性化疗进入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为标志的淋巴瘤精准医疗时代,显著提高了侵袭性淋巴瘤的总体生存期,然而,约有1/3左右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在经过系统治疗后演变为难治/复发性侵袭性性B细胞淋巴瘤,成为临床上十分棘手的难题。
  通过综合患者多种临床信息,对不同患者的预后风险进行有效区分,有助于对具有高风险和不良预后的病例及时给予个体化治疗,提高这部分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是1993年由美国、欧洲和加拿大等多个研究机构协同对2031例接受蒽环类治疗方案的侵袭性NHL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出的根据一系列临床参数如年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行为状态评分(ECOG Performance Status,PS)、Ann Arbor临床分期、淋巴结外受累数量等制定的一种淋巴瘤风险评估体系。IPI评分是迄今为止临床上最为广泛应用的侵袭性淋巴瘤风险评估方法,然而在淋巴瘤治疗进入以CD20单抗大量应用的免疫治疗时代以来,需要对IPI评分体系进一步修改完善,基于此人们提出了多种新的以IPI为基础的淋巴瘤风险评估体系,包括FLIPI、R-IPI、NCCN-IPI等。文献报道,新的IPI评分方法如R-IPI和NCCN-IPI等较IPI评分更适合应用于接受CD20单抗联合化疗(R-CHOP方案)的侵袭性淋巴瘤病人的风险分层。
  肿瘤微环境是淋巴瘤发生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也与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和临床反应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可发挥双重作用,促进或抑制肿瘤生长。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种类、数量和表型密切相关。最近研究发现,免疫检查点信号传递通路包括CTLA-4、PD-1/PD-L1信号通路在诱导肿瘤浸润性T细胞衰竭和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状态发挥关键作用,抑制免疫检查点信号传递有望成为治疗包括淋巴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此外,大量文献报道了外周血白细胞分类(WBC-DC)、系统性炎症和代谢状态的标志物如血清LDH、β2MG和铁的浓度等可作为恶性肿瘤(包括实体瘤和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预后分层的参考指标。然而上述淋巴瘤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相关因素与基于常用的几种淋巴瘤风险分层模型计算的风险之间关系如何,能否寻找到简单快捷、经济实用的淋巴瘤免疫微环境相关指标用于预测疾病风险分层?目前仍缺乏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目的:
  本课题通过评估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微环境中的CD4、FOXP3、CD8、CD68和CD163阳性免疫细胞分布水平、PD-1/PD-L1分子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清白蛋白、LDH、β2MG和铁的浓度改变,以探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相关因素与风险分层的相关性。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明确淋巴瘤免疫微环境相关因素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风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本研究入选的127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按照不同的风险分层方法(IPI评分、R-IPI评分和NCCN-IPI评分)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探讨不同分组间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瘤微环境中的CD4、FOXP3、CD8、CD68和CD163阳性免疫细胞分布水平、PD-1/PD-L1分子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清白蛋白、LDH、β2MG和铁的浓度改变的差异;对筛选出具有显著差异性的11个参数(年龄、Ann Arbor分期、B症状、ECOG行为状态评分、血单核细胞绝对值、组织CD8计数、组织PD-L1评分、血LDH评分、血清铁值、血白蛋白值、β2微球蛋白评分)采用两种方法(判别分类法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法)探讨预测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风险分层的可行性。以配对T检验法对有无临床分期因素时的风险分层预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年龄、Ann Arbor分期、B症状、ECOG行为状态评分、血单核细胞绝对值、组织CD8计数、组织PD-L1评分、血LDH评分、血清铁值、血白蛋白值、β2微球蛋白评分等11项指标在不同方法(IPI、R-IPI、NCCN-IPI评分)进行风险分层时存在组间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多元逻辑回归法对上述11个参数进行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风险分层预测的结果表明,预测结果在三种不同风险分层中的准确率达到83%-100%;在不考虑临床分期因素与考虑临床风险分期时进行风险分层的预测结果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共筛选到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11项指标:年龄、Ann Arbor分期、B症状、ECOG行为状态评分、血单核细胞绝对值、组织CD8计数、组织PD-L1评分、血LDH评分、血清铁值、血白蛋白值、β2微球蛋白评分等在不同方法(IPI、R-IPI、NCCN-IPI评分)进行风险分层时存在组间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为下一步探讨淋巴瘤免疫微环境相关因素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2.采用两种预测方法(判别分类法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法)对筛选出的11项指标能否预测三种评分方法下的风险分层进行了探讨,结果证实了应用上述11个参数进行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风险分层预测的可行性,预测结果的准确率在83.6%和100%之间,但本研究样本数有限,上述结果尚需要纳入更多病例进一步验证;在考虑临床分期和不考虑临床分期时进行淋巴瘤风险分层预测的结果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提示经病理学确诊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可在完成临床分期检查前利用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和代谢相关指标进行快速风险分层评估供临床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