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铱(Ⅲ)多吡啶配合物抗黑色素瘤活性研究
【6h】

铱(Ⅲ)多吡啶配合物抗黑色素瘤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金属类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1.2.1 铂(Platinum,Pt)类金属抗癌药

1.2.2 钌(Ruthenium,Ru)类金属抗癌药

1.2.3 铱(Iridium,Ir)类金属抗癌药

1.2.4 其它过渡金属配合物抗癌药

1.3 铱(Ⅲ)金属配合物的其它生物应用

1.3.3 铱(Ⅲ)金属配合物作为荧光标记物

第二章 绪论

第三章 铱(Ⅲ)多吡啶配合物的筛选

3.1 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3.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3.1.2 主要试剂

3.1.3 实验用细胞

3.1.4 实验用铱(Ⅲ)多吡啶配合物

3.1.5 溶液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2 铱(Ⅲ)多吡啶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测定

3.2.3 细胞培养方法

3.2.4 MTT法测定铱(Ⅲ)多吡啶配合物对B1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2 铱(Ⅲ)多吡啶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3.3.3 铱(Ⅲ)多吡啶配合物对B1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铱(Ⅲ)多吡啶配合物Ir-10的体外抗癌活性研究

4.1 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4.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4.1.2 主要试剂

4.1.3 实验用细胞

4.1.4 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各类细胞培养方法

4.2.2 Ir-10及顺铂对各类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的测定

4.2.3 B16细胞凋亡的检测

4.2.4 B16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的检测

4.2.5 Ir-10在B16细胞内的分布的检测

4.2.6 B16细胞内ROS水平的检测

4.2.7 Ir-10与ct-DNA的结合能力的检测

4.2.8 B16细胞周期的检测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Ir-10及顺铂对各类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

4.3.2 B16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

4.3.3 B16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4.3.4 Ir-10在B16细胞内的分布

4.3.5 B16细胞内ROS水平的变化

4.3.6 Ir-10与ct-DNA的结合能力的检测结果

4.3.7 B16细胞的周期分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铱(Ⅲ)多吡啶配合物Ir-10的体内抗癌活性研究

5.1 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5.1.1 主要仪器及设备名称

5.1.2 主要试剂名称

5.1.3 实验用细胞及动物

5.1.4 溶液配制

5.2 实验方法

5.2.1 细胞培养方法

5.2.2 小鼠皮下黑色素瘤模型的建立

5.2.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5.2.4 Ir-10对C57BL/6小鼠皮下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

5.2.5 小鼠皮下瘤组织HE染色

5.2.6 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的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小鼠给药期间情况

5.3.2 Ir-10对荷瘤C57BL/6小鼠体重的影响

5.3.3 Ir-10对荷瘤C57BL/6小鼠肿瘤体积的影响

5.3.4 Ir-10对荷瘤C57BL/6小鼠肿瘤重量的影响

5.3.5 小鼠皮下瘤组织HE染色结果

5.3.6 Ir-10对荷瘤C57BL/6小鼠各个器官的影响

5.3.7 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检测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说明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