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染色体G显带核型和MLPA检测方法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6h】

染色体G显带核型和MLPA检测方法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 言

1.材 料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2.2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

2.2 Array-CGH

3.结 果

3.1 传统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3.2 MLPA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3.3 Array-CGH

4.讨 论

4.1 自然流产的病因学分析

4.2 传统的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4.3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自然流产中的运用

4.4 传统的培养及核型分析与 MLPA 技术相结合在早期产前诊断中的展望

5.结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 录

致谢

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展开▼

摘要

目的:以孕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的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方法结合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分析自然流产的原因,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以寻找孕早期适宜的产前诊断方法。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及临床遗传专科门诊就诊的275例自然流产患者取绒毛组织,其中22例为已污染标本,对未污染的253例标本进行传统的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 G显带核型分析,同时应用检测23对染色体亚端粒核酸序列拷贝数异常的试剂盒P036和P070检测从绒毛组织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作MLPA分析研究。
  结果:245例成功培养的样本中,有216例采用MLPA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的非整倍体结果与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结果一致,包括正常核型108例、常染色体三体79例、常染色体双三体3例、常染色体三三体2例、常染色体单体合并常染色体三体1例、性染色体单体合并常染色体三体2例、性染色体单体17例、嵌合体1例和不平衡易位3例。其余29例标本中,采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检测出9例三倍体、5例四倍体、3例平衡易位、4例9号倒位、1例亚三倍体,1例超三倍体、1例三倍体合并9号倒位和1例嵌合体,而采用MLPA技术检测结果均未见明显的异常;另外G显带核型分析检测到1例常染色体三体合并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和1例常染色体单体合并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MLPA技术能分别检测出染色体三体和单体数量异常而未能检测出平衡性结构异常;此外MLPA检测出1例Dup6p;dup6q(提示6号三体)和1例Dup8p;del11q(提示8号和11号的不平衡易位),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显示为正常核型。MLPA技术对未培养或培养失败的30例流产绒毛组织进行分析,检测出7例常染色体三体、1例性染色体单体、1例常染色体双三体,其余21例均提示为正常的二倍体。
  结论:胎儿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经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够检测出多倍体、亚多倍体、超多倍体、平衡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异常,是寻找自然流产病因遗传学方面的金标准,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非整倍体异常的检出与经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致的,同时它能快速的检测出染色体非平衡结构异常以及经典染色体核型分析不能检测的微缺失和微重复,是对传统方法的补充和完善,两者联合应用,相辅相成,对本次流产的原因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有效的指导下一次怀孕。对早期怀孕的患者进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和绒毛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共同分析的方法是可行的产前诊断流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和推广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