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滨海热电能源服务模式优化设计研究
【6h】

滨海热电能源服务模式优化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2.案例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技术研究路线图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综合能源服务理论

2.1.1 综合能源服务理论的基本概念

2.1.2 综合能源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

2.1.3 综合能源服务的基本模式

2.1.4 综合能源服务的影响效应

2.2 循环经济理论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3.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3.3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第3章 滨海热电能源服务现状及面临挑战和机遇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企业服务对象主要情况介绍

1. 地理位置

2. 园区能耗情况

3. 环境状况

3.3 滨海热电能源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1. 作为主热源点承担的供热责任大,安全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2. 国有企业在组织、预算、费用等方面灵活性不足

3. 现状模式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易形成路径依赖效应

4. 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3.4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3.4.1 挑战

3.4.2 机遇

3.5 能源服务模式优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5.1 必要性和重要性

3.5.2 可行性

第4章 滨海热电综合能源服务模式的优化

4.1 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优化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4.1.1 总体思路

4.1.2 基本原则

4.1.3 主要目标

4.2 供热服务路径分析及服务模式优化

4.2.1 供热现状

4.2.2 印染企业用热特点

4.2.3 需求分析

4.2.4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模式优化

4.3 供电服务路径分析及服务模式优化

4.3.1 供电现状分析

4.3.2 市场需求及变化分析

4.3.3 模式优化

4.4 水资源综合服务路径分析及服务模式优化

4.4.1 水资源利用率分析

4.4.2 水资源服务模式优化

4.4.3 模式优化

4.4.4 后续的优化方向

4.5 压缩空气集中供应路径分析及服务模式优化

4.5.1 压缩空气需求分析

4.5.2 可行性分析

4.5.3 模式优化

4.5.4 模式优化后效益分析

4.6 节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

4.6.1 节能管理市场需求

4.6.2 节能合同管理推进模式

4.6.3 后续推进方向

第5章 滨海热电能源服务模式优化后的实施保障

5.1 组织保障

5.2 政策保障

5.3 技术保障

5.4 平台保障

5.5 宣传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因此在我国能源的消费供给上、能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上,均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网络科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还带来了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等能源科技的加速创新,可见构建科学、高效的综合能源服务系统,目前已经成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时代趋势。当代能源服务领域的创新发展,也开始对传统类型的能源市场和商业模式产生强烈冲击。传统能源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本研究通过分析滨海热电在区域内能源优势,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形势,结合所在工业园区的产业基础,以及园区在发展升级中的需求和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打造集供电、供热、水资源综合服务利用、压缩空气集中供应和节能合同能源管理的五位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发展产业体系,实现从较单一低效的的能源服务到提供能源综合高效的服务模式的转变,同时通过能源服务模式的转变带来的巨大的节能效应,推动所在工业园区从传统粗放型的高耗能模式向资源节约、高效及环境和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进而实现企业和园区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性发展。 传统能源企业能源服务模式的拓展和优化,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能给所在的地区带来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和节能效应,这与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目标相吻合,通过区块能源企业能源服务模式的优化,从而为园区和绍兴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为滨海工业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的成功创建打好坚实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