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诺伯特·维纳传播思想研究
【6h】

诺伯特·维纳传播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一、维纳生平及其对传播现象的理解

(一)神童与多学科背景

(二)社会与生活背景

(三)控制论与传播现象

二、信息与社会的组织化

(一)有机体即信息

(二)信息即负熵

(三)信息控制与社会组织化

小结

三、反馈与社会噪音的控制

(一)反馈与社会秩序

(二)反馈与噪音的消除

(三)传播与噪音控制

小结

四、传播人与社会机器化的畅想

(一)传播人构想

(二)社会机器化的畅想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信息”、“反馈”、“社会噪声”,这些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会轻而易举地把它们用在传播学中,它们甚至是深深地影响着社会传播。遗憾的是,其被誉为“控制论之父”的提出者诺伯特·维纳却像是“隐形人”一样被遗忘。维纳著的《人有人的用处》被誉为“传播学十大经典”①,却很少有人对维纳的传播学思想做过系统、完整的梳理和归纳。
  本文就以诺伯特·维纳的传播思想为研究对象,着重系统地探讨维纳传播思想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和阐释维纳传播思想里几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信息与社会组织化、反馈与社会噪声的控制、传播人等。文章绪论部分介绍维纳传播思想的研究价值、现状和意义等;第一部分介绍维纳的生平及其传播学思想概况;第二部分具体阐释维纳传播思想核心观点之一的“信息即负熵”,维纳认为20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有别于以往任何时代的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科学带动下的人文。在他看来,社会是以一定的秩序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称为“社会的组织化”,这种组织化有一个量度——熵,而熵在自然状态下是趋于增长的。维纳认为“有机体即信息”,信息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物质,也不是一种纯粹的能量,是一种存在的“模式”。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趋于模糊,也就是信息本身包含的信息量在减少或发生变形,这与社会组织化是一组矛盾,意思是说,“信息”传递的过程就是在与社会组织化下降(或“熵”不断增加)的自然趋势做斗争的过程,也就是说“信息即负熵”,进而维纳得出“充分的信息是社会组织化的保障”的结论;第三部分阐释反馈与社会噪声的控制问题,维纳认为所谓反馈,就是依据“信息”在发送给信息接受者之后,接受者在原理解的基础上返回到信息的发送者。反馈,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起着控制“社会噪声”,保证“信息”以最本真的状态传递下去的作用。“信息”和“反馈”是传播的重要环节,社会中的有机体在接受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社会组织化,需要“反馈”来控制“社会噪声”,在反馈过程中,负反馈起降低噪声的作用,正反馈则加大噪声;第四部分介绍维纳关于“传播人与社会机器化的畅想”,他认为“传播人”是一个没有实质躯体和内在性的存在,并且完全为社会地存在于无隐私的透明社会,传播人在这种存在中,接连地进行着信息的接收与交换,新的传播机器使传播人所存在的社会变得不再神秘,而是透明。他认为人和机器存在相似之处,畅想了社会的机器化。
  经过对维纳传播思想的梳理和研究,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得出结论:第一,要充分认识信息传播在维护社会组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信息是社会这个有机体的神经系统,要想有效的生活,就要同足量的信息一起生活,就要允许信息的流动,有效信息的流动,是社会组织化和秩序化的保证,是社会更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在社会传播中,要充分保证负反馈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价值,适当控制正反馈。第三,在众声喧哗、自由为先的社会氛围和条件下,如何有效的对网络传播环境进行有力的监管,有效消除社会噪声,是保持社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秩序不会变得更糟的重要途径,也是件非常重要而且急迫的事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