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观基础和现代意义阐释
【6h】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观基础和现代意义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观基础和现代意义阐释

VALUATIONAL BASE ON THE CONFUCIANISM IDEOLOGY OF THE HARMOUIOUS SOCIETY AND IT’S MODERN SIGNIFICANY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文研究问题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1 儒家和谐社会观概说

2.1.1 何谓儒家和谐

2.1.2 儒家和谐的方法及内涵

2.2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发展及理论内涵

2.2.1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发展

2.2.2 儒家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内涵

2.3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3.1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2.3.2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观基础

3.1 “太和”—最高的和谐标准

3.1.1 儒家“太和”思想

3.1.2 儒家“太和”―文化的最高境界

3.2 “大同”—最高的社会理想

3.2.1 儒家“大同”思想

3.2.2 儒家“大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3.3 儒家太和境界和大同理想的价值观评价

3.3.1 儒家太和境界的价值观评析

3.3.2 儒家大同理想的价值观评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现代意义

4.1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4.1.1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合理性

4.1.2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局限性

4.2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2.1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是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可借鉴的思想资源

4.2.2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

4.3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与当代国际社会发展

4.3.1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推动人类社会和谐

4.3.2 儒家和谐社会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思想武器

4.4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 谢

展开▼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和谐社会的宗旨在于“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人与社会、自然、人自身的和谐共处、减少社会发展中因人为的因素所付出的代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或者说,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重要依据。
  本文参酌史料,运用逻辑与历史统一、训诂和阐发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国传统和谐理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研究,着重考察了儒家和谐思想的基本内涵、方法和演变过程。论证了儒家和谐理念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太和境界与大同理想是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观基础。“中庸”、“和而不同”是儒家达致和谐的基本方法,对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观基础即儒家最高和谐境界与最高社会理想进行研究,从而对儒家太和境界与大同理想的和谐理念价值观进行评析,这对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巨大的实践作用。正是基于儒家思想具有这种特性,它已经超越一家思想,一个时代而凝固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文化内核,它对于实现全社会的和谐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本人新意创见,从儒学的“太和”—最高的和谐标准、“大同”—最高的社会理想两方面论述了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观基础并进行了评析,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观基础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来源,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新的社会治理与发展目标。建设当代和谐社会需要从古代社会传统思想资源中汲取智慧,引以为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