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益华报》与中国天主教会的抗战救亡(1937-1938)
【6h】

《益华报》与中国天主教会的抗战救亡(1937-1938)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一) 抗战时期天主教会与教廷关系的研究

(二) 抗战时期天主教爱国理论研究

(三) 抗战时期天主教会救亡实践研究

(四) 抗战时期天主教会地域性研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抗战时期天主教会政治态度的复杂性

一、近代在华天主教会应对政治的模式

二、梵蒂冈承认伪满及其与日本的关系

三、中国天主教徒对日军侵华的两种反应

第二章 作为天主教抗战宣传喉舌的《益华报》

一、《益华报》的创刊与改版

(一) 《益华报》的创刊

(二) 《益华报》的改版

二、《益华报》的作者群体及栏目

(一) 作者群体

(二) 《益华报》的栏目

三、《益华报》的政治立场

第三章 《益华报》的抗战言论与救国主张

一、天主教爱国理论

(一) 天主教教友的爱国责任

(二) 天主教的战争观

二、天主教会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三、天主教会的救国建议与主张

(一) 抗战自力与外力的认识

(二) 抗战与政府

(三) 中日胜败的认识

(四) 战局的分析

第四章 《益华报》中的仪式庆典与抗战动员

一、世俗与宗教节日的综合运用

(一) 政府节庆日宣传

(二) 天主教会在宗教日的宣传

二、天主教仪式中的抗战宣传

(一) 九一八国难纪念

(二) 汉口天主堂追悼大典

三、母亲节:节庆宣传抗战的个案分析

(一) 国难时期提倡母亲节的必要性

(二) 天主教会庆祝母亲节的活动

(三) 天主教会关于教养的建议

第五章 《益华报》记载的天主教救亡实践

一、社会救济的积极参与

(一) 伤兵难民的救助

(二) 解决难民问题的建议

二、中国天主教徒的海外抗战宣传

(一) 于斌在欧美国家的宣传

(二) 天主教团体的宣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卢沟桥事变后,抗战救国成为时代呼声,中国天主教会积极参加到救亡运动中。《益华报》作为战时天主教会宣传抗战的喉舌之一,记载了中国天主教会大量的抗战救国言行,反映出当时天主教会大多数神职人员和教徒的政治态度和主张。
  教廷最初对中国抗日态度暖昧。抗战初期,教廷为了维护其在华传教利益持中立立场,并在事实上承认了伪满洲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但大多数天主教徒并未被教廷所左右,坚决对日本进行反击和抵抗。就理论宣传而言,天主教徒发表大量言论鼓吹抗战,提出具体的救国方案,用天主教理论证明中国抗战的合法性和正义性是其重要特点。从抗战实践上看,一方面,天主教徒以各种宗教或世俗节日为契机,利用各种宗教庆典,向广大信众和民众宣扬抗战意识;另一方面,天主教会广泛参与到伤病和难民救助工作中,并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随着战事的发展,教廷对中日关系的态度也有适当微调,教廷曾派驻华宗座代表蔡宁对中国信徒三次公开演讲,鼓励信友爱国;委任于斌为中华公教进行会总监督兼南京教区主教,于斌对中国抗战持同情立场。1937至1938年《益华报》对上述史实的记载,典型地反映出抗战全面爆发到武汉保卫战时段中国天主教会的思想和主张,有助于增进学界对天主教与抗战关系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