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视域下我国民生保障机制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视域下我国民生保障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1.4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民本观

2.1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思想基础

2.2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内涵和时代特征

2.3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方法论原则

第三章 当前我国突出的民生问题分析

3.1全面深化改革中民生问题的表现

3.2马克思主义民本观视角下当前民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民本观为指导的民生保障机制

4.1建立富民为本的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双轮驱动机制

4.2完善公正为本的统分结合财税分配体制

4.3加大人才为本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建设

4.4深化医患为本的医疗保障体制改革

4.5优化师生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策略

4.6推进居民为本的财产性收入调节的住房制度改革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数据报告分析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的科研项目

后记

展开▼

摘要

民生通常是指民众基本的生存、生计、生命和生活状态,具有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发展机会的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将我国传统思想重要的表达形式“民本观”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之中,并催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依靠人民推进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人民利益的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内涵所在。它以中国的国情为据,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致力于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实施、协调,以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面临“发展起来之后”的改革深水区、攻坚期难题。在社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如何在利益格局大调整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更加关注人民的收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突出问题。这表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将是“攻坚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深入探讨民生问题,必须弄清我国突出的民生问题有哪些?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在中国民生保障实际中何以彰显?在国家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民生保障机制?这些均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从当代中国国情民情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原则为指导,深刻发掘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内涵、特征和方法论原则。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揭示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突出表现及其原因。提出建立富民为本的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双轮驱动机制,完善公正为本的统分结合财税分配体制,加大人才为本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建设,深化医患为本的医疗保障体制改革,优化师生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策略,推进居民为本的财产性收入调节的住房制度改革等独到见解和政策主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