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影响要素研究—以江苏省精准农业发展模式为例
【6h】

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影响要素研究—以江苏省精准农业发展模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农业信息化的理论概述

第三章 精准农业的成功应用模式及对江苏省的启示

第四章 地区因素对江苏省精准农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其他因素对江苏省精准农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项目情况

附录 精准农业发展影响因素调研问卷

展开▼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无农不稳”,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现代化、中国兴旺复兴的关键问题。精准农业是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实施的新型现代化农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它的出现将引发新一轮的农业科技革命,对精准农业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本文在国内外关于精准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目前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它们分别是美国的高科技精准农业发展模式、以色列特色精准农业发展模式、越南以人力为本的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并从中得出三条对江苏省有启示的结论。
   其次,本文在研究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我国初级精准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地区因素是影响江苏省精准农业发展的显著因素,要研究江苏省精准农业的发展模式,必须区分不同的地区这样的结论。
   再次,本文结合江苏省的客观情况,考虑到数据的可取性,提取了十一项可能影响江苏省精准农业发展的指标,分别是消费、收入、年龄、教育、生产信息需求、销售或购买信息需求、生活信息需求、互联网接入状况、信息终端数量、月均信息消费、心理价格,避免了单指标的片面性。为了减少研究的变量,降低研究的难度,本文运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江苏省精准农业发展的五个限制因子分别为需求因子、应用因子、经济因子、知识因子和心理价格因子。
   最后,根据各个样本的因子得分和样本来源地,算出十三个地市的平均因子得分,并据此五个限制因子为指标,对江苏省十三个地市进行聚类分析。本文认为可根据五个限制因子,将十三个地市分成三类来研究其精准农业的发展模式,且不同的地区其对应的精准农业发展政策策略是不同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