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头孢曲松钠与水剂青霉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前后脑脊液比较及临床分析
【6h】

头孢曲松钠与水剂青霉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前后脑脊液比较及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实验室检查及确诊标准

3 治疗及随访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分析

6 附图

结果

1 治疗后6个月血清学及CSF检查指标比较

2 治疗后12个月血清学及CSF检查指标比较

3 治疗后18个月血清学及CSF检查指标比较

4治疗不良反应

附表1 17例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早期神经梅毒患者前后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指标比较

附表2 15例应用水剂青霉素治疗的早期神经梅毒患者前后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指标比较

附表3头孢曲松钠及青霉素组治疗前后CSF RPR检查

附表4头孢曲松钠及青霉素组治疗前后CSF WBC计数

附表5 头孢曲松钠及青霉素组治疗前后CSF 蛋白定量

附表6 头孢曲松钠及青霉素组治疗前后血清学RPR检查

讨论

1 研究对象选择及CSF检测的合理性

2 神经梅毒的实验室检查

3 治疗前后CSF指标变化

4 头孢曲松钠治疗神经梅毒的机制及疗效

5 神经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

6 神经梅毒治疗后的随访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与水剂青霉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前后脑脊液的变化差异及临床分析,为神经梅毒早期诊断、治疗及随访提供理论依据,为预防早期梅毒发展为神经梅毒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将确诊的32例早期神经梅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头孢曲松钠组17例,水剂青霉素组15例。所有患者均住院接受治疗,头孢曲松钠组予头孢曲松钠2.0g/d静脉滴注,1次/d,连续10~14d;水剂青霉素组予水剂青霉素400万U/次,每4 h1次,静脉滴注,连续10~14 d,继以苄星青霉素G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分别于治疗后6、12、18个月进行血清学及脑脊液随访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及脑脊液RPR滴度、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定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数据采用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治疗后6个月,头孢曲松钠组和青霉素组血清学 RPR滴度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分别有7例(41.2%)、7例(46.7%)下降4倍及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5)。脑脊液RPR滴度分别有9例(52.9%)、8例(53.3%)出现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82);两组WBC计数分别有11例(64.7%)、10例(66.7%)降至10×106/L以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7)。两组血清学及脑脊液 RPR滴度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Z=-1.106,P=0.269;Z=-1.140,P=0.254)。治疗后12个月两组分别有14例(82.3%)、13例(86.7%)血清学及脑脊液RPR同时转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2,P=0.737);分别有15例(88.2%)、14例(93.3%)WBC降至10×106/L以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4,P=0.621);同时脑脊液RPR转阴、白细胞计数降至10×106/L以下分别有13例(76.5%)、13例(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4,P=0.461);分别有6例(35.3%)、5例(33.3%)脑脊液蛋白定量降至500 mg/L以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7)。治疗后18个月两组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血清学及脑脊液 RPR同时转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7);同时脑脊液RPR转阴、白细胞计数降至5×106/L以下分别有11例(64.7%)、12例(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2,P=0.337)。两组中同时血清RPR及脑脊液RPR转阴、脑脊液白细胞数降至10×106/L以下、脑脊液蛋白降至500 mg/L以下的分别有12例(70.6%)、12例(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P=0.696)。青霉素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水平低于头孢曲松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8,P=0.001)。各有1例血清及脑脊液RPR仍未转阴,后失访。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吉海反应。
  结论:头孢曲松钠与水剂青霉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相比,二者在血清学 RPR及脑脊液 RPR、白细胞计数、蛋白量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血清学RPR可替代脑脊液RPP随访;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为评价疗效的敏感指标,脑脊液蛋白在神经梅毒病程中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临床工作需加强对早期梅毒即可发生神经梅毒的风险意识,对早期梅毒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查可以减少神经梅毒的漏诊率,早期诊断及干预对预防神经梅毒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