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天主教在藏区的传播——以滇西北的茨中村为中心的历史文化研究
【6h】

近代天主教在藏区的传播——以滇西北的茨中村为中心的历史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天主教传入茨中村

1.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2天主教传入茨中村的历史背景

1.3茨中教堂的建立

第二章 17—18世纪天主教在藏区的传播

2.1天主教在藏西的传播

2.2 天主教在后藏地区的传播

2.3天主教在前藏地区的传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代(1846—1952)天主教在滇川藏交界地区的传播

3.1传教活动由西藏腹心地带转移至边缘地带

3.2教案事件与传教活动受阻

3.3沿着古商道进行传教活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主教本土化中的多元因素

4.1 天主教宗教生活的本土化

4.2天主教世俗生活的本土化

4.3时代变迁中的天主教信仰个案

4.4天主教与佛教的融合

本章小结:

总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公元17世纪初,天主教耶稣会和卡普清修会的传教士先后进入卫藏进行传教活动,但遭到广大僧俗群众的强烈反对迫使传教活动被终止。
  在无法实现西藏腹心地带进行传教后,传教士另寻进藏途径,在多次探寻中选择了从西藏边缘的康区入手。这一点,通过1846年天主教教宗命令巴黎外方传教会在康区设立的几个传教点中都有所体现。而本文的中心云南德钦县的茨中教堂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设立的一个重要的传教点之一,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进行冲突和融合,形成了地方特色的一种宗教文化,且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传入迪庆,此后天主与当地的藏传佛教共存至今。本文运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探究和考察天主教传入迪庆茨中村的历史脉络及其活动。一方面,了解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藏区周边的觊觎和扩展意图,天主教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冲突,以及多次“教案”的发生反映出藏族人民反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斗争精神。另一方面,分析天主教逐渐融入当地文化的过程,对当地藏族村民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同时客观地分析研究天主教的传入在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茨中天主教传入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笔者认为经过一百多年的磨合,天主教已经由外来的历史宗教,演变为本土宗教信仰体系中的一个支系,可称之为本地化了的天主教。与藏传佛教和谐并存,并且可称为是本地化了的天主教。
  在西藏边缘地带形成的这种区域文化对于研究和认识近代历史的演变,藏区文化的构成具有多重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