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氨基胍改善甲基乙二醛诱导的SK-N-SH细胞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6h】

氨基胍改善甲基乙二醛诱导的SK-N-SH细胞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结、创新点、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综述糖化终末产物(AGEs)与阿尔茨海默病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在许多有活性的羰基化合物和糖化终末产物(AGEs)的前体中,甲基乙二醛(MG)可能对细胞内的AGEs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以前的研究已经报道AGEs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有关,即与由异常磷酸化的tau 聚合而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的形成有关。研究报道AD 患者体内的MG 水平是正常人体内的两倍,而其在脑脊液的浓度是血浆中的五到七倍。MG的特异清除酶——乙二醛酶I(Glyoxalase I)的表达在AD的早期阶段有减少,而在AD的中末期有增加。另外有研究证明乙二醛酶I在tau的转基因小鼠P301L中有明显的升高,这表明MG与tau 之间有联系。而细胞内的AGEs与PHF-tau 共定位,AGEs和糖化的tau 蛋白培养可以诱导氧化应激并最终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暗示了AGEs和tau 之间有某种内在联系。我们推测,MG 作为AGEs 重要的高活性的前体,可能是AD的tau 病理性改变重要的上游致病因素之一。因此,探明其在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中的机制,对进一步理解AD和寻找新的防治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MG 对tau 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MG 处理SK-N-SH细胞不同时间,观察在不影响细胞活性的MG浓度和处理时间的条件下,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经MG 处理后的细胞,tau 蛋白磷酸化变化模式,并探讨tau 磷酸化相关的蛋白激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其在tau 磷酸化中的作用;使用相关激酶的抑制剂和氨基胍阐明MG 影响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可能机制。
   结果:
   1.用不同浓度的MG 处理SK-N-SH细胞1 小时,或者用1.0 mM 浓度的MG 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发现用少于5mM的MG 处理细胞1 小时或者用1 mM的MG 处理细胞时间低于4 小时对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影响。
   2.用不同浓度的MG分别处理细胞1 小时,或者用1.0 mM 浓度的MG 处理细胞不同小时,可以观察到MG 能够诱导tau在许多不同位点磷酸化。
   3.GSK-3β和p38在MG 诱导的tau 异常磷酸化中激活。
   4.JNK,Erk1/2,cdk5在MG 诱导的tau 异常磷酸化中不起作用。
   5.PP2A的活性在MG 诱导的tau 异常磷酸化中未改变。
   6.使用GSK-3β和p38的抑制剂能够减弱MG 诱导的tau的异常磷酸化。
   7.使用氨基胍(AG)处理细胞,能够改善MG 引起的tau的异常磷酸化。
   结论:MG 能够引起SK-N-SH细胞中tau 蛋白的磷酸化,这可能是通过调节GSK-3β和p38,而氨基胍可以逆转tau 蛋白的磷酸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