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国际新闻界》 >审慎对《庄子》进行传播学层面的“本土化”——与邵培仁、姚锦云两位老师商榷

审慎对《庄子》进行传播学层面的“本土化”——与邵培仁、姚锦云两位老师商榷

         

摘要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就逐渐开始了用传播学视角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尝试。这方面的最新文献之一当数邵培仁、姚锦云对庄子等人传播思想的解读。他们认为,中国传播的传统更注重"受",而西方更关注"传";庄子即为代表,庄子指出了交流的困境在"成心"、交流的实现在"心斋"与"坐忘"、交流的理想在"真宰"。但是这种解释恐有误读庄子、硬贴标签之嫌。本文认为本土化的前提是避免标签化。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