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的西域

         

摘要

<正> 西域这一历史地理名词,始见于西汉。它有广狭两个含义:广义的是指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一带)以西,直到今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广大地区,象两汉时的安息(今伊朗)、条支(唐时称大食,今阿刺伯)、犁靬(罗马帝国,一说指今埃及亚历山大)、身毒(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都包括在内;狭义的则专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南山(今昆仑山脉)以北和北山(今天山山脉)南北一带;后者又往往属于历代中原王朝行政管辖的范围(有时也包括葱岭以西部份地区)。秦汉以前,西域和中原地区已经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据说西周时西域的莎车(今新疆莎车)等地的酋长曾到内地,而周穆王也曾远游西域,先秦古籍《逸周书、王会篇》和《穆天子传》等就记载了这种联系。汉朝初年,汉和西方的强族匈奴关系紧张,汉武帝为联络原来居住在河西走廊后来被匈奴所迫而西迁的大月氏,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约建元三年(前138

著录项

  • 来源
    《历史教学问题》 |1983年第2期|59-61|共3页
  • 作者

    赵永复;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