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艺术百家》 >通向艺术哲学之路——北京大学阎国忠教授访谈录

通向艺术哲学之路——北京大学阎国忠教授访谈录

         

摘要

艺术学一级学科升为艺术学门类之后,艺术学和艺术学理论本身的概念问题和理论体系建设问题愈发凸显。在原来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升为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之后,人们的谈论,有时候是从艺术的大的宏观概念谈艺术学门类,有时候是从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角度谈论艺术学学科建设,然而更多的、也是最让人困惑的是艺术美学、艺术哲学、艺术学理论(也即原来的二级学科艺术学)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而又互有边界的复杂关系。就此,本刊编辑部采访了北京大学哲学系阎国忠教授。阎国忠教授是老一辈的知名学者,1935年8月15日生,祖籍河北昌黎,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后留北大哲学系任教,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阎国忠教授长期从事美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前,他的研究着重在西方美学史方面,90年代之后较多地涉猎了中国当代美学及美学基本原理方面。在西方美学史的研究上,阎国忠在朱光潜先生基础上深化了对西方美学史的研究。阎国忠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的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特别是发掘其美学思想及精神的学术视野与研究方法,对于当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80年代后,受西方现代哲学的强烈冲击,中国美学的学术观点及方法的论争层出迭起。阎国忠感到有必要将自己研究的重心转到美学基本原理及中国当代美学上来。他从朱光潜的学术道路看出,中国美学从康德、叔本华、克罗齐等超离出来走向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发展的必然,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广泛吸收借鉴西方美学成果也是理论发展的必然。阎国忠主张从传统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现代美学三个方面的研究入手,并把这三个方面联系和融通起来,努力建构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美学体系。同样,借助深厚的美学思想理论研究基础,阎国忠在艺术哲学基本原理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阎先生认为,不论是美学研究,艺术哲学研究,还是艺术学理论体系建设,这都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巨大的学术工程,都需我们继续做下去,乃至我们共同付出一生的努力。如前所述,艺术学升门之后,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亟待加强,本刊编辑部刊发本次访谈,目的在于让我们在学术上更加细致的梳理、清晰的了解、深刻的认识并继而作出更加客观、正确的判断,同时也是对学界的学术理论建设,为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进一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著录项

  • 来源
    《艺术百家》 |2014年第3期|27-34|共8页
  • 作者

    楚小庆;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8;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艺术理论;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