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非营利”内涵的立法界定及其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意义——从《慈善法》出台到《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

“非营利”内涵的立法界定及其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意义——从《慈善法》出台到《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

         

摘要

我国已有法律没有对"非营利"的内涵做出清晰的界定。新出台的《慈善法》第一次在法律层面规定了"非营利"的操作性标准,即与国际惯例"禁止利润分配"规则相类似的"禁止财产分配"规则;同时,还规定了包括"清算后剩余财产处理"规则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保障。修改前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合理回报"相关规则模糊了"非营利"的内涵,对"非营利"的模糊处理也影响到了相应的制度设计,不利于真正非营利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最近新修改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延续了《慈善法》的立法精神,追求法律体系的协调一致性,摒弃了"合理回报"相关规定,明晰了"非营利"的内涵,并规定了相应的制度保障,从而为真正非营利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