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

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

         

摘要

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花生油、猪油、鱼油和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以商业饲料为对照,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的体长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增重率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豆油组最高,达到2 332.93%,花生油组最低,为1 839.5%;豆油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为0.75%.幼虾存活率以豆油组最高(P<0.05),达到83.3%,鱼油组较低,仅为56.7%.不同脂肪源饲喂组的肝胰腺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花生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为1177.23U/g(prot);淀粉酶活力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鱼油组、对照组、豆油组、猪油组、花生油组;纤维素酶活力以花生油组较高,为61.14 U/g(prot)(P<0.05).幼虾腹部肌肉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明显受到饲料中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的影响,饱和脂肪酸含量猪油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以花生油组含量最高,豆油组最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则以豆油组含量最高(P<0.05).在各实验组中,豆油组红螯光壳螯虾幼体具有最高的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较高的肝胰腺指数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豆油组幼虾腹部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也较高.因此,以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能够满足红螯光壳螫虾幼体的生长需要,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并降低饲料成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