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管理科学》 >互联网借贷能否实践'扶弱解难'的普惠金融理念——基于'人人贷'数据的分析

互联网借贷能否实践'扶弱解难'的普惠金融理念——基于'人人贷'数据的分析

         

摘要

作为个人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互联网借贷理应是建立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传统上多采用理论分析探究互联网借贷与普惠金融的关系,缺乏实际数据支撑,同时近年来网贷平台风险问题频发,使两者角色定位受到质疑,互联网借贷能否实践普惠金融理念有待进一步探究.针对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的融资困难者和弱势群体,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11年至2016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人贷"借贷平台数据和宏观经济面板数据,设计测量互联网借贷实际服务效果的创新性指标,构建混合效应回归模型,探究中国互联网借贷的普惠性,并分别从借款端和投资端探讨决定互联网借贷普惠性的关键因素,最后从互联网借贷参与率变化和发展程度的显著差异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解决居民融资问题的实际效果看,互联网借贷在缓解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人群的融资困难问题上发挥了一定作用,而弱势群体并未成为其重点服务对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是不同类型服务客体参与互联网借贷的主观能动性差异,投资者对不同类型服务客体的主观偏好并不显著影响互联网借贷的普惠性.概括地说,中国的互联网借贷"解难有限,而不扶弱",未能真正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加之大量存在的信贷约束的融资困难者主动参与到互联网借贷中,进一步加剧了市场风险,中国互联网借贷市场未来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依旧漫长.研究结果从实证角度丰富了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实践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打破传统意义上对互联网金融普惠性实践的固化观念,需审慎考虑已有研究中"互联网借贷有效实践了普惠金融理念"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同时,研究结果对于响应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切实解决弱势群体融资难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