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环境科学研究》 >Fe(Ⅲ)对太湖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竞争的影响

Fe(Ⅲ)对太湖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竞争的影响

         

摘要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Fe(Ⅲ)及其不同化学形态与EDTA,柠檬酸和羟基等配体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Ⅲ)浓度(18 μmol/L)高于强有机配体EDTA浓度(2.69 μmol/L)时,Fe(Ⅲ)主要以胶体和沉淀形态存在,但Fe3+及Fe(Ⅲ)的羟基配合物等藻类易于利用的化学态能维持较高的浓度,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都生长良好;Fe(Ⅲ)浓度(≤1.0 μmol/L)低于强有机配体的浓度(2.69 μmol/L)时,有机配体可以与Fe(Ⅲ)形成稳定的鳌合物;可利用态的Fe(Ⅲ)浓度较低,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单位细胞叶绿素a质量、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光限制部分P-I曲线斜率都下降,但铜绿微囊藻变化较快,表明Fe(Ⅲ)与强有机配体络合造成的限制有利于四尾栅藻占据优势.

著录项

  • 来源
    《环境科学研究》 |2007年第5期|61-65|共5页
  •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污染生态学;
  •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四尾栅藻; Fe(Ⅲ); 优势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