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培养装置以及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

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培养装置以及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

摘要

为了以最优速度传送培养细胞的培养容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培养细胞的培养容器;一种包括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的培养装置;以及一种保持培养容器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与培养容器的类型和尺寸无关地使至培养容器的内部底面的高度为预定高度的方案、和用于容易地、可靠地将保持装置定位在观察台中预定位置处的方案。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传送培养细胞的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用于输入培养容器的类型的输入装置、用于基于输入到输入装置中的培养容器的类型设定培养容器的传送速度的速度设定装置、以及用于将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控制为由速度设定装置设定的值的控制装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132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尼康;

    申请/专利号CN200680023868.7

  • 申请日2006-06-27

  • 分类号C12M1/34;

  • 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蔡洪贵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23: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M 1/34 专利号:ZL2006800238687 申请日:20060627 授权公告日:2011091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9-14

    授权

    授权

  • 2008-08-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7-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培养细胞的培养容器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一种包括所述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的培养装置、以及一种保持培养容器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背景技术中,存在用于设置堆叠装置的培养装置,该堆叠装置包括位于保持在预定氛围下的腔室内部的多个搁板、和位于包括在每个搁板处的培养容器的内部的培养细胞。进一步地,根据培养装置,通过设置在腔室内部的传送装置实现将培养容器传送到每个搁板以及从每个搁板传送出培养容器。也就是说,例如,当培养容器传入搁板时,放置在构成腔室的传送入口/出口处的培养容器通过传送装置传送至预定搁板。进一步地,当培养容器传出时,位于预定搁板的培养容器通过传送装置传送至转送入口/出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06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441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背景技术中的传送装置的目的在于,迅速地将构成一个培养容器的孔板传送至传送入口/出口,例如,当传送除了孔板之外的培养容器时,出现了问题,由于摇动培养容器内部的培养液对细胞施加了巨大的负荷,且还要考虑到培养容器内部的细胞从底面脱落而消失。此外,还要考虑培养容器内部的细胞的消失还显著受到培养容器中所培养的细胞的类型或状态的改变。进一步地,出现了问题,需要考虑因摇动培养容器内部的培养液而产生的培养液泄漏对培养装置内部的污染。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而实施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最优速度传送培养细胞的培养容器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以及培养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无论培养容器的类型和尺寸如何,所述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均能使培养容器处于使它的内部底面到达预定高度的高度处。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使得能够容易、稳固地将保持装置定位在观察台的预定位置处。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传送培养细胞的培养容器的传送单元、用于输入培养容器的类型的输入单元、用于基于由输入单元输入的培养容器的类型设定培养容器的传送速度的速度设定单元、以及用于将传送单元的传送速度控制为由速度设定单元设定的传送速度的控制单元。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中,培养容器的类型是孔板、瓶或盘。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传送培养细胞的培养容器的传送单元、用于输入在培养容器内部培养的细胞的信息的输入单元、用于基于由输入单元输入的细胞的信息设定培养容器的传送速度的速度设定单元、以及用于将传送单元的传送速度控制为由速度设定单元设定的传送速度的控制单元。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中,细胞的信息是细胞的类型或细胞的状态。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中,速度设定单元基于培养容器的过去的历史数据设定传送速度。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中,速度设定单元基于培养容器的过去的历史数据设定传送速度。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安装有被包括在培养器内部的培养容器,且与培养容器一起传送至培养器的内部,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包括:形成有安装面的保持装置主体,具有不同外形的多个培养容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以及保持具有不同外形的多种培养容器的培养容器保持单元,所述培养容器保持单元设置在保持装置主体上,且对应于培养容器。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培养容器保持单元包括用于确定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上的培养容器的位置的三点支撑机构。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培养容器保持单元包括用于确定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上的培养容器的位置的模板。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模板形成有用于定位培养容器的孔。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安装有被包括在培养器内部的培养容器,且与所述培养容器一起传送至培养器的内部,所述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包括:形成有安装面的保持装置主体,所述培养容器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以及高度调节元件,所述高度调节元件用于调节培养容器的内部底面的高度、水平地保持培养容器的内部底面、且设置在保持装置主体的安装面的背侧的面上。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高度调节元件与保持装置主体形成一体,且多个所述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包括彼此不同的高度调节元件。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高度调节元件可加装地且可拆卸地设置到保持装置主体。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多个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的每一个保持装置的保持装置主体的安装面包括用于保持相应的不同类型的培养容器的保持单元,且多个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的每一个保持装置的高度调节元件的高度设置成将培养容器的内部底面调节至相同高度,培养容器安装在所述相应的保持装置主体上。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多个用于具有不同外形的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的保持装置主体中的每一个保持装置主体被形成为相同形状的外形,且保持装置主体中的每一个保持装置主体形成有用于将保持装置主体定位在观察台上的相同定位单元。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定位单元包括形成在保持装置主体上、且配合到观察台的定位销的凹部。

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保持装置主体安装有透明壁厚调节片,所述透明壁厚调节片根据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上的培养容器的底面的壁厚而具有不同的壁厚,且培养容器安装在壁厚调节片上。

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壁厚调节片包括与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上的培养容器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中,保持装置主体包括透明树脂。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培养容器的传送速度基于培养容器的类型设定,因此,培养容器能够以最优速度传送。此外,培养容器的传送速度基于细胞的信息设定,因此,培养容器能够以最优速度传送。

根据本发明的培养装置,培养容器通过本发明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传送,因此,培养容器能够以最优速度传送。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通过高度调节元件,保持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上的培养容器的内部底面的高度位置和水平状态,因此,无论培养容器的类型和尺寸如何,均可使至培养容器的内部底面的高度为预定高度。进一步地,通过传送单元保持和传送的保持装置主体形成有用于将保持装置主体定位在观察台上的定位单元,因此,保持装置可以容易地、稳固地定位到观察台的预定位置处。进一步地,对应于具有不同外形的多种类型培养容器的多个保持装置主体的外形具有相同形状,因此,无论培养容器的类型和尺寸如何,培养容器均能够容易地、稳固地通过相同的传送单元传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培养装置的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示出了显示包括在图1的培养装置中的培养容器类型的说明图;

图3是显示当图1的培养装置的培养容器传入时的控制操作的说明图;

图4是显示当图1的培养装置的培养容器传出时的控制操作的说明图;

图5是显示培养装置的说明图,在该培养装置中,使用了本发明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的实施例;

图6示出了显示由图5的保持装置保持的培养容器的类型的说明图;

图7是显示图5的保持装置的细节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显示图7的保持装置的说明图;

图9是显示将图5的保持装置定位到观察台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显示图5的保持装置的另一示例的细节的分解透视图;

图11示出了显示将图10的保持装置定位到观察台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的保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显示图12的保持装置的说明图;

图14示出了显示由保持装置保持的孔板的说明图;

图15示出了显示由保持装置保持的瓶的说明图;

图16示出了显示由保持装置保持的盘的说明图;

图17示出了显示当具有不同尺寸的盘由保持装置保持时的支架部分的长度的说明图;

图18是显示通过观察装置观察安装到保持装置的培养容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9是显示设置在保持装置主体处的支架部分的另一示例的说明图;以及

图20是显示保持装置主体的另一示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参照以下附图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培养装置的实施例。

培养装置包括保持在恒温恒湿环境下的腔室11。

在腔室11的内部设置有堆叠装置13、传送装置15以及观察装置17。

堆叠装置13设置在基座19上方,并且由搁板13a沿上、下方向隔开。保持装置21安装在搁板13a的上面。用于培养细胞的培养容器23由相应的保持装置21保持。根据本实施例,如图2(a)、(b)、(c)所示,培养容器23包括孔板23A、瓶23B和盘23C三种类型。此外,相应的培养容器23由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的保持装置21通过保持元件(未示出)保持。

传送装置15包括设置在基座19上方的框架25。框架25的中心设置有沿上、下方向的螺杆轴27。当螺杆轴27由第一电机31转动时,螺杆轴27与移动元件29旋拧,该移动元件29被使得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移动元件29的下侧设置有传送臂33,该传送臂33与移动元件29一起沿上、下方向移动。传送臂33被使得可通过由第二电机35驱动的驱动机构(未示出)沿水平方向移动。

观察装置17包括设置在基座37上的显微镜39。显微镜39由简易式的显微镜构成,该显微镜具有相对较低的放大率。用于安装由传送臂33传送的保持装置21的样品基座41设置在基座37上。样品基座41被使得可沿水平方向(X和Y方向)移动。通过将培养容器23与保持装置21一起安装在样品基座41上,可以观察培养容器23内部的细胞。

传送入口/出口43形成在位于显微镜39上侧的腔室11的侧面位置处。传送入口/出口43的深度侧设置有通过第三电机45开启与关闭的门47。传送入口/出口43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保持装置21的安装部分49。安装部分49设置有用于检测保持装置21的存在/不存在的传感器51。当保持装置21安装在安装部分49上时,传感器51输出检测信号。

腔室11的侧面的外侧设置有信息输入部分53,该信息输入部分53用于输入被传入传送入口/出口43和从传送入口/出口43传送的培养容器23的类型、以及由培养容器23培养的细胞的类型、状态等。信息输入部分53包括液晶显示部分55和触摸式传感器(未示出)。此外,信息输入部分53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控制传送臂33的传送速度的控制部分57。控制部分57通过控制第一和第二电机31、35的转速控制传送臂33的传送速度。另外,门47通过驱动第三电机45被开启和关闭。

图3是用于说明当培养容器23被传入本实施例的培养装置时控制部分57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判断保持装置21是否安装在了传送入口/出口43的安装部分49上。该判断通过传感器51的检测信号的存在/不存在执行,当检测信号从传感器51输出时,确定保持装置21安装在了安装部分49上。

接下来,在步骤S2,请求使用者输入培养信息。输入请求通过在信息输入部分53的液晶显示部分55上显示输入项目执行。根据实施例,显示(1)培养容器23的类型,(2)培养细胞的类型,(3)培养状态,(4)历史记录的存在/不存在,(5)将要存放的搁板13a。使用者通过触摸液晶显示部分55对应于显示内容的触摸式传感器(未示出)执行预定的输入。

此处,(1)培养容器23的类型的输入指的是培养容器23对应于哪一个孔板23A、瓶23B、盘23C的输入、以及培养容器的尺寸的输入。

(2)培养细胞的类型的输入指的是海拉细胞等的细胞类型的输入。

(3)培养状态的输入指的是在传代(passage)之后的即刻、在实验操作等之后的即刻的培养状态的输入。

(4)历史记录的存在/不存在的输入指的是表明培养容器23已在过去在腔室11的内部经受培养的输入。根据本实施例,相应的培养容器23附有控制号,且输入控制号。

(5)将要存放的搁板13a的输入指的是将要存放到的搁板13a的标号。

接下来,在步骤S3,输入在步骤S2输入的培养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4,判断是否存在历史记录。

当存在历史记录时,在步骤55,从输入的控制号中搜寻历史记录。根据本实施例,控制部分57存储有与控制号对应的培养容器23的历史数据,即,(1)培养容器23的类型,(2)培养细胞的类型,(3)以上提及到的培养状态。

接下来,在步骤S6,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输入的信息设定传送臂33的最优传送速度。例如,从历史数据计算在启动培养之后所经过的时间及生长状况。此外,例如,当实验操作在当前输入的信息中未被执行时,基于历史数据设定传送速度。

另一方面,当不存在历史记录时,在步骤S7,输入(1)培养容器23的类型,(2)培养细胞的类型,(3)培养的状态。接着,在步骤S8,基于输入信息设定传送臂33的最优传送速度。

例如,通过以下方程表示设定的最优速度T1。

T0=f(A0,A1)    (1)

T1=f(T0,A2)    (2)

A0:最大速度(mm/sec),以该速度这种类型的培养容器23中的培养液不会溅出

A1:在这种类型的细胞中振动应力的影响因数

A2:在导入培养装置之前细胞状态的影响因数

特别地,假定,例如,培养容器23由φ35mm的盘构成,并且在输入的培养液(培养基)达到盘的极限情况下,传送振动使得盘中的液面仍保持不接触盘的盖子时的最大速度为T0=20mm/sec。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培养容器23内部的海拉细胞为几乎不受振动应力影响的细胞时,能够不考虑因数A1的影响,并且培养装置内部的最大速度保持在20mm/sec。接着,设定最优传送速度,使得不超过最大速度。

另一方面,当根据使用者输入的信息在导入到培养装置之前已执行传代操作时,使得细胞处于悬浮于培养液中的状态,因此,传送中的应力影响相比于处于附着状态而言加强了。通过用影响速率替代因数A2,最大速度T1减小至例如大约T1=16mm/sec,并且设定最优传送速度,使得不超过该速度。

接下来,在步骤S9,存储在步骤S6或S8计算的最优传送速度。

接下来,在步骤S10,传送臂33以传送装置15的最大速度移动到传送入口/出口43的门47的前侧。

接下来,在步骤S11,开启传送入口/出口43的门47。

接下来,在步骤S12,移动传送臂33,以保持安装在安装部分49上的保持装置21。

接下来,在步骤S13,传送臂33以在步骤S6或步骤S9设定的传送速度移动,且被包括到在步骤S2标示的搁板13a中。

图4是流程图,显示出了当培养容器23从本实施例的培养装置中传送出来时控制部分57的操作。

首先,在步骤S1,判断传送出保持装置21的指令是否由使用者输入。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使用者将要被传送出的保持装置21的控制号输入到信息输入部分53判断传送出保持装置21的指令被输入。

接下来,在步骤S2,从输入的控制号中搜寻被指示传送出的保持装置21的培养容器23的历史记录。

接下来,在步骤S3,输入历史记录。

接下来,在步骤S4,从历史记录数据计算经过的时间及生长状况。

接下来,在步骤S5,基于信息设定传送臂33的最优传送速度。

例如,假设一种情况,其中培养容器23存储在培养装置的内部,并且经过恒定的时间t2。在这种情况下,当进行正常培养时,在培养容器23的内部,细胞沉降到培养容器23的底面,从而处于附着于底面的状态。

通过以下方程表示在经过恒定时间后的速度T2。

T2=f(T1,t2,A3)    (3)

T1:在培养容器23的传送中确定的最优速度(mm/sec)

t2:从传送到培养装置中所经过的时间

A3:细胞的生长状况因数

例如,假定传入的最优速度为T1=16mm/sec,且假定从培养容器23的传入已经过了大约10小时,可以预测细胞附着于培养容器23的底面是不成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经过的时间t2的流逝,细胞附着于培养容器23的底面,因此,可以判断在传送细胞过程中的应力的影响减小。因此,例如通过用经过的时间以及生长状况替代因数t2和A3,在经过恒定时间后的最优速度T2恢复至例如大约T2=18mm/sec。然而,最优速度不等于或快于最大速度T0=20mm/sec。

进一步地,当未出现正常培养时,细胞并不附着于底面,其仍保持悬浮在培养液上,因此,通过例如利用观察装置17观察情况,可以进一步精确地设定传送速度。

接下来,在步骤S6,存储设定的传送速度。

接下来,在步骤S7,传送臂33以传送装置15的最大速度移动至指定的保持装置21的搁板13a,且保持保持装置21。

接下来,在步骤S8,传送臂33以在步骤S5设定的传送速度移动至传送入口/出口43的门47的前侧。

接下来,在步骤S9,开启传送入口/出口43的门47。

接下来,在步骤S10,移动传送臂33,以将保持装置21安装在安装部分49上。

根据上述培养装置,基于培养容器23的类型设定培养容器23的传送速度,因此,可以解决由于摇动培养容器23内部的培养液所产生的泄漏对培养装置内部的污染的问题。此外,还可以解决由于摇动培养容器23内部的培养液而有巨大负荷的作用在细胞上、且培养容器23内部的细胞从底面脱落而变得消失的问题。

进一步地,因为根据上述培养装置基于细胞的信息设定培养容器23的传送速度,因此可以解决由于摇动培养容器23内部的培养液而有巨大负荷作用在细胞上、且培养容器23内部的细胞从底面脱落而变得消失的问题。

(第二实施例)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5显示了培养装置,其中使用了本发明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的实施例。此外,根据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培养装置包括保持在恒温恒湿环境下的腔室11。在腔室11的内部加装有堆叠装置13、传送装置15和观察装置17。堆叠装置13设置在基座19上方,且由搁板13a沿上、下方向隔开。保持装置21安装在搁板13a的上面。用于培养细胞的培养容器23由相应的保持装置21保持。

传送装置15包括设置在基座19上方的框架25。框架25的中心设置有沿上、下方向的螺杆轴27。当螺杆轴27由第一电机31转动时,螺杆轴27与移动元件29旋拧,该移动元件29被使得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移动元件29的下侧设置有传送臂33,该传送臂23与移动元件29一起沿上、下方向上移动。传送臂33可通过由第二电机35操纵的驱动机构(未示出)沿水平方向移动。

观察装置17包括观察部分36与观察台38。观察部分36设置有显微镜42。显微镜42由倒置式显微镜构成。用于安装由传送臂33传送的保持装置21的观察台38设置在观察部分36上。观察台38包括基座元件40和样品基座41。通过将培养容器23与保持装置21一起安装在样品基座41上,观察培养容器23内部的细胞。

传送入口/出口43形成在位于显微镜42上侧的腔室11的侧面位置处。传送入口/出口43的深度侧设置有通过第三电机45开启与关闭的门47。传送入口/出口43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保持装置21的安装部分49。安装部分49设置有用于检测保持装置21的存在/不存在的传感器51。当保持装置21安装在安装部分49上时,传感器51输出检测信号。

腔室11的侧面的外侧设置有用于输入各种信息的信息输入部分53。信息输入部分53包括液晶显示部分55以及触摸式传感器(未示出)。

信息输入部分53的下侧设置有用于移动传送臂33的控制部分57。控制部分57通过控制第一与第二电机31、35移动传送臂33。此外,门47通过驱动第三电机45开启和关闭。

另外,当将要通过观察装置17观察的保持装置21的控制号输入信息输入部分53时,移动传送臂33,且将与控制号相对应的保持装置21从堆叠装置13的搁板13a传送到观察装置17的样品41基座上。

图6(a)、(b)、(c)显示了由保持装置21保持的培养容器23。根据本实施例,孔板23A、瓶23B、盘23C三种类型的培养容器23用作培养容器23。此外,孔板23A、瓶23B、盘23C的底部的壁厚分别由附图标记t1、t2、t3表示。

图7显示了用于保持培养容器23的保持装置21。保持装置21包括保持装置主体61。保持装置主体61由白色透明树脂形成。保持装置主体61的底部61a的两侧向上侧突出而形成有壁部分61b。壁部分61b的上端形成有用于锁定传送臂133的锁定部分61c(其细节在以下进行说明),锁定部分61c要向外侧突出。突出部分61d形成在保持装置主体61的底部61a的一侧上,反射部分61e形成在另一侧上。而且,矩形和三角形凹部61f、61h形成在保持装置主体61的底部61a的位置处,它们构成反射部分61e的两侧。

根据本实施例,保持装置主体61的底部61a通过壁厚调节片63设有模板65。壁厚调节片63和模板65在与形成在保持装置主体61的底部61a上的凹部61f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凹部63a、65a。而且,凹部63a、65b形成在与凹部61h对应的位置处。壁厚调节片63由白色透明树脂形成。壁厚调节片63具有根据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61上的培养容器23的底面的壁厚(例如,图6的t1、t2、t3)而具有不同的壁厚。模板65由树脂、金属等形成。

模板65形成有用于定位培养容器23的孔部分65c。在图7中,被图6中所示的盘23C的底部插入的圆形孔部分65c形成在两个部分处。而且,根据由保持装置21保持的培养容器23的类型与尺寸确定形成在模板65处的孔部分65c的形状与尺寸。例如,当孔板23A或瓶23B用作培养容器23时,孔部分形成得与孔板23A或瓶23B的底部的形状与尺寸相对应,且通过将孔板23A或瓶23B的底部插入至孔部分进行定位。

根据图8所示的保持装置21,壁厚调节片63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61的底部61a的上面,模板65安装在壁厚调节片63的上面。而且,盘23C的底部插入形成在模板65上的孔部分65c中。因此,盘23C定位在保持装置主体61的预定位置处。

图9显示了观察台38的结构细节。

样品基座41设置在观察台38的基座元件40上。样品基座41被使得可相对于基座元件40沿水平方向(X和Y方向)移动。样品基座41设置有推动元件67。推动元件67通过拨动弹簧(未示出)被推动成可绕支点69枢转。定位销71、73设置在与样品基座41的推动元件67相反的一侧上。样品基座41形成有用于通过显微镜42从下侧观察的窗口部分41a。此外,红外线传感器75设置在样品基座41的定位销71、73之间。

基座元件40设置有用于阻碍设置在样品基座41上的推动元件67的枢转的枢转阻碍元件77。如图9(a)所示,当样品基座41移动至基座元件40的左侧时,枢转阻碍元件77与样品基座41的推动元件67相接触,以阻碍推动元件67的枢转。

根据如图9(a)所示的观察台38,保持装置21与培养容器23一起被传送到保持装置主体61的锁定部分61c的下侧,使得处于锁定传送装置15的传送臂33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样品基座41设置在基座元件40的左侧位置处。因此,样品基座41的推动元件67与枢转阻碍元件77相接触,从而以便阻碍推动元件67枢轴转动。

进一步地,在该状态下,如图9(b)所示,由传送臂33传送的保持装置21安装到样品基座41的预定位置。通过红外线传感器75检测保持装置21是否安装到样品基座41上。也就是说,当保持装置21安装在样品基座41上预定位置处时,来自红外线传感器75的红外线被保持装置主体61的反射部分61e反射,因此,通过利用红外线传感器75检测反射射线,可以检测保持装置21的存在/不存在。

进一步地,如图9(c)所示,当样品基座41移动至基座元件40的右侧时,样品基座41的推动元件67从枢转阻碍元件77分离。因此,推动元件67绕支点69枢转,且推动元件67挤压保持装置主体6 1的突出部分61d。通过挤压,保持装置21移动至样品基座41的右侧,且定位销71、73装配到保持装置主体61的凹部61f、61h。因此,保持装置主体61被固定在推动元件67与定位销71、73之间,且定位于样品基座41的预定位置处。

图10显示了用于传送图6所示的瓶23B的保持装置21。根据保持装置21,图9中所示的模板65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孔部分65d,该矩形形状与与瓶23B的底部形状相对应。进一步,壁厚调节片63的壁厚根据瓶23B的底部的壁厚而改变。保持装置主体61与图7中所示的保持装置21的保持装置主体相同。

图11显示了将保持装置21传送至观察台38以定位在样品基座41上的状态,且在样品基座41上的定位以与图7中所示的保持装置21相似的方式执行。

根据上述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由传送装置15保持着传送的保持装置主体61形成有用于将保持装置主体61定位在观察台38的样品基座41上的凹部61f、61h,因此,能够容易、稳固地将保持装置21定位到观察台38的样品基座41的预定位置处。

进一步地,保持装置主体61设置有用于确定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61上的培养容器23的位置的模板65,因此,通过改变形成在模板65上的孔部分65c的形状与尺寸,无论培养容器23的类型与尺寸如何,均可通过相同的传送装置15容易地、稳固地传送培养容器23。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保持装置主体61安装有透明的壁厚调节片63,该壁厚调节片根据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61上的培养容器23的底面的壁厚而具有不同的壁厚,且培养容器23安装在壁厚调节片63上,因此,无论培养容器23的类型如何,从显微镜42的物镜至培养容器23内部的样品的光学距离可以保持相同,且可方便显微镜42的焦点的调节。

也就是说,根据孔板23A、瓶23B、盘23C三种类型的培养容器23,培养容器23的底面的壁厚(例如,图6的t1、t2、t3)各自相互不同,因此,当没有设置壁厚调节片23时,从显微镜42的物镜至培养容器23中的样品的光程各自相互不同,使得显微镜42的焦点的调节变得复杂。然而,通过在培养容器23的底面的壁厚薄时增加壁厚调节片63的壁厚、在培养容器23的底面的壁厚厚时减小壁厚调节片63的壁厚,无论培养容器23的类型如何,从显微镜42的物镜至培养容器23中的样品的光程可以保持相同,且可方便显微镜42的焦点调节。

进一步地,通过使用与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61上的培养容器23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构造壁厚调节片63,进一步方便了光程的调节。

(第三实施例)

图12和图13显示了本发明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了其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保持装置主体61由白色透明树脂形成。进一步地,保持装置主体61的底部61a形成有用于定位培养容器23的凹部61j。在图12中,被盘23C的底部插入的圆形形状的凹部61j形成在两个部分处。

进一步地,根据由保持装置主体61保持的培养容器23的类型与尺寸确定形成在保持装置主体61的底部61a上的凹部61j的形状与尺寸。例如,当孔板23A或瓶23B用作培养容器23时,凹部61j根据孔板23A或瓶23B的底部的形状与尺寸形成,并且通过将孔板23A或瓶23B的底部插入到凹部61j执行定位。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例,对于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61上、且具有不同外形的多种类型的培养容器23,例如,孔板23A、瓶23B、盘23C三种类型的培养容器23,保持装置主体61的外形具有相同形状。相同形状的外形意味着至少保持装置主体61的高度H、长度L以及宽度W保持相同。

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由转送装置15保持并传送的保持装置主体61形成有用于将保持装置主体61定位在观察台38的样品基座41上的凹部61f、61h,因此,能够容易、稳固地将保持装置21定位到观察台38的样品基座41的预定位置处。

进一步地,保持装置主体61形成有用于确定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61上的培养容器23的位置的凹部61j,因此,通过改变凹部61j的形状与尺寸,无论培养容器23的类型与尺寸如何,培养容器23均可容易、稳固地通过相同的传送装置15传送。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根据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61上的培养容器23的底面的壁厚(例如,图6的t1、t2、t3)而使从保持装置主体61的凹部61j的底面至保持装置主体61的底面壁厚t4不同,无论培养容器23的类型如何,均可使得从显微镜42的物镜至培养容器23中的样品的光程保持相同。进一步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图7中所示的壁厚调节片63,并且减少成本。

(第四实施例)

图14显示了本发明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保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其详细说明。

图14(a)显示了用于保持孔板23A的保持装置21A。保持装置21A包括保持装置主体161。保持装置主体161的上端的两侧均形成有用于锁定传送臂33的锁定部分161a。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形成有开口部分161c。进一步地,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的上面固定有定位元件163和弹簧元件165,它们用于保持孔板23A。进一步地,底部161b的下面固定有支架部分167A。

根据如图14(b)所示的保持装置21A,孔板23A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上,并且通过定位元件163和弹簧元件165保持在保持装置主体161上。支架部分167A的长度构造成使孔板23A的凹底23a的内底面23b距离支架部分167A的下端的高度由高度H的位置限定。

图15(a)显示了用于保持瓶23B的保持装置21B。保持装置21B包括保持装置主体161。保持装置主体161具有与图14中所示的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外形与尺寸相同的外形与尺寸。保持装置主体161的上端的两侧均形成有用于锁定传送臂33的锁定部分161a。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形成有开口部分161d。进一步地,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的上面固定有定位元件163、销元件169和弹簧元件165,它们用于保持瓶23B。进一步地,底部161b的下面固定有支架部分167B。

根据如图15(b)所示的保持装置21B,瓶23B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上,并且通过定位元件163、销元件169和弹簧元件165保持在保持装置主体161上。进一步地,支架部分167B的长度构造成使瓶23B的内底面23d距离支架部分167B的下端的高度由高度H的位置限定。

图16(a)显示了用于保持盘23C的保持装置21C。保持装置21C包括保持装置主体161。保持装置主体161具有与图14中所示的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外形与尺寸相同的外形与尺寸。保持装置主体161的上端的两侧均形成有用于锁定传送臂33的锁定部分161a。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形成有开口部分161e。进一步地,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的上面固定有销元件171和弹簧元件173,它们用于保持盘23C。进一步地,底部161b的下面固定有与支架部分167C。

根据如图16(b)所示的保持装置21C,盘23C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上,并且通过销元件171和弹簧元件173保持在保持装置主体161上。进一步地,支架部分167C的长度构造成使盘23C的内底面23e距离支架部分167C的下端的高度由高度H的位置限定。

图17比较显示了当具有不同尺寸的盘23C、23C’通过图16中所示的保持装置主体161保持时的支架部分167C、167C’的长度。在图17(a)中,支架部分167C的长度设置成使盘23C的底部23f的壁厚、盘23C的座部分23h的高度、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的壁厚以及支架部分167C的长度的相加值变成预定高度H。在图17(b)中,支架部分167C’的长度设置成使盘23C’的底部23f’的壁厚、盘23C’的座部分23h’的高度、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的壁厚以及支架部分167C’的长度的相加值变成预定高度H。

根据上述的如图18所示的保持装置21(21A,21B,21C),支架部分167(167A,167B,167C,167C’)安装在样品基座41上。进一步地,通过显微镜42对粘着于培养容器23(23A,23B,23C,23C’)的内部底面175(23b,23d,23e)的细胞177进行观察。然而,当保持装置21(21A,21B,21C)安装在样品基座41上时,无论培养容器23(23A,23B,23C,23C’)的类型与尺寸如何,从样品基座41至培养容器23(23A,23B,23C,23C’)的内部底面175(23b,23d,23e)的高度H保持相同。因此,一旦执行了显微镜42的焦点调节,便可以在无需为各个具有不同类型与尺寸的培养容器23(23A,23B,23C,23C’)调节焦点的情况下观察粘着于培养容器23(23A,23B,23C,23C’)的内部底面175(23b,23d,23e)的细胞177。

(实施例的补充内容)

虽然已通过如上所提及到的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也可以例如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虽然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已经对在培养装置的内部设置本发明的用于培养容器的传送装置的实施例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例如,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将培养装置内部的培养容器自动传送至外部的精密显微镜、净化台等的传送装置。

(2)虽然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已经对将培养数据手动输入至信息输入部分53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培养数据还可以通过IC芯片自动输入至例如保持装置21、培养容器23等。

(3)虽然根据上述第二和第三实施例,已经对由白色透明树脂形成保持装置主体61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保持装置主体61还可以通过例如铝等金属构成。

(4)虽然根据上述第二和第三实施例,已经对将样品基座41设置在显微镜42的上侧、且从下侧观察细胞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样品基座还可以设置在显微镜的下侧,且可以从上侧观察细胞。

(5)虽然根据上述第二和第三实施例,已经对通过形成在模板65处的孔部分65c或形成在保持装置主体61处的凹部61j定位培养容器23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培养容器23还可以通过例如在模板65处或保持装置主体61处印刷定位标记定位。进一步地,培养容器23还可以通过在模板65处或保持装置主体61处形成多个凸出部定位。

(6)虽然根据上述第四实施例,已经对通过固定到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的支架部分167(167A,167B,167C,167C’)设置安装在保持装置主体161上的培养容器23(23A,23B,23C,23C’)的内部底面175(23b,23d,23e)的高度位置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培养容器的内部底面的高度位置还可以通过例如在培养容器的底面与保持装置主体的底面之间插入高度调节元件设置。

(7)虽然根据上述第四实施例,已经对将样品基座41设置在显微镜42的上侧、且从下侧观察细胞177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样品基座还可以设置在显微镜的下侧、且从上侧观察细胞。

(8)虽然根据上述第四实施例,已经对如图19所示地将支架部分167(167A,167B,167C,167C’)固定地加装到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通孔161f还可以形成在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处,由树脂制成的支架部分167D的爪部分167a可以插入到通孔161f中,且支架部分167D能够可加装、可拆卸地固定到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底部161b。

(9)虽然根据上述第四实施例,已经对在保持装置主体161上形成简单开口部分161c、161d、161e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例如如图20所示,也可通过由玻璃板179等密封性地封闭保持装置主体161的开口部分161d,使得可以阻止从培养容器23B泄漏的培养液溅散到保持装置21B的外部。

(10)在上述第四实施例中,通过具有耐热性的聚碳酸酯等材料构成保持装置21(21A,21B,21C),保持装置可以容易地被高压灭菌。

(11)在上述第四实施例中,通过将条形码、IC标记等传送至保持装置21(21A,21B,21C),可以容易地提供保持装置内部的培养容器的信息和培养容器内部的细胞的信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