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喀斯特石山区生态恢复速率调查研究
【6h】

贵州喀斯特石山区生态恢复速率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资助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目的

1.2选题研究的意义

1.2.1贵州是中国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带中心,生态自然恢复速率的研究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有重要的区位意义

1.2.2贵州省是国家规划的长治长防,珠治珠防,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带,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速率的研究,对国家规划的实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3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脆弱,贫困人口面大,是党中央国务院多项战略决策的难点和重点区,对生态自然恢复速率研究,为区内生态重建、构建和谐社会具重要社会意义

1.2.4为喀斯特区生态重建理论研究铺垫部分基础资料,具重要科学价值

1.3前人研究综述

1.4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野外选区原则

1.4.2野外调研点布局

1.4.3采样

1.4.4室内工作

第二章贵州不同自然背景区喀斯特石山生态

2.1贵州屋脊——韭菜坪喀斯特生态

2.1.1韭菜坪自然背景

2.1.2韭菜坪野生植物群

2.1.3韭菜坪喀斯特原生生态的区位意义

2.2南盘江左岸贵州喀斯特峡谷区喀斯特生态——以长田为例

2.2.1长田自然背景

2.2.2长田地区野生植物群

2.2.3长田喀斯特原生岩生生态的区位意义

2.3黔中喀斯特高原上喀斯特生态——以黔灵山为例

2.3.1黔灵山自然背景

2.3.2黔灵山野生植物群

2.3.3黔灵山喀斯特原生生态的区位意义

2.4黔南喀斯特生态——荔波茂兰为例

2.4.1茂兰地区自然背景

2.4.2茂兰地区野生植物群

2.4.3茂兰喀斯特原生森林的区位意义

2.5几个喀斯特石山原生生态特征对比

2.5.1几个喀斯特原生生态点特征对比

2.5.2几个喀斯特原生生态点地理位置具代表性

2.5.3优越的气候条件是贵州喀斯特石山森林形成的基本条件

2.6小结

图表

第三章喀斯特石山生态恢复自然速率

3.1同一条件地区不同时段喀斯特石山生态恢复的自然速率

3.1.1调查研究地点选择及依据

3.1.2介白关植被现状

3.2同一时段不同地质条件地段喀斯特石山生态恢复的自然速率

3.2.1研究地段的选择及依据

3.2.2贵阳——清镇地质背景

3.2.3贵阳——清镇调查段植被发育情况

3.3碳酸盐岩公路陡边坡植被自然恢复的讨论

3.3.1裂隙发育的薄层不纯碳酸盐岩组区,公路开挖陡边坡,40年后生态可以恢复

3.3.2不同碳酸盐岩喀斯特发育程度有较大差异,岩石断面上植被恢复差异较大

3.3.3喀斯特石山陡边坡土被难恢复,但植被可望恢复

3.4小结

第四章人工植造林及人工植被现状调查

4.1顶云乡林场八角枫林

4.1.1位置及自然条件

4.1.2地质背景

4.1.3人工造林现状

4.2北盘江峡谷花椒林

4.2.1位置及自然条件

4.2.2地质背景

4.2.3自然生态及人造花椒树

4.3贵阳市三桥~二桥人工防护公路边坡

4.3.1自然背景

4.3.2植被现状

4.4人工植被与天然植被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对比

4.5小结

第五章喀斯特石山生态恢复问题的讨论

5.1喀斯特石山恢复生态其研究的一些问题

5.2贵州气候资源优势,喀斯特石山生态可望恢复

5.2.1贵州气候资源优势

5.2.2喀斯特石山生态及生态恢复

5.3环境岩组层的生态效应

5.3.1环境岩组层的成土效应

5.3.2石灰岩的生态效应

5.3.3碳酸盐岩微溶孔的含水效应

5.3.4含、隔水层相间的水文地质效应

5.4构造运动对喀斯特石山生态效应的控制

5.4.1燕山期构造变动对喀斯特石山形成的影响

5.4.2新构造运动对喀斯特石山形成及生态的控制

5.5生态恢复应主动适应自然

5.5.1相洽性的原则

5.5.2应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恢复

5.5.3充分认识贵州喀斯特石山区生态自然恢复能力,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潜力进行生态修复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是当前环境地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贵州是全球喀斯特石山生态脆弱带的中心,选取贵州喀斯特石山区生态恢复速率研究具全球对比和指导意义。  本文①选取4个典型代表区:贵州高原屋脊(赫章韭菜坪)、黔中高原面(贵阳黔灵山)、贵州南斜坡带的峰丛洼地(荔波茂兰)、贵州西南斜坡带的峰丛峡谷(南盘江)喀斯特原生生态对比讨论;②选取新老介白关同一喀斯特生境不同时段修建公路开挖断面生态自然恢复速率调查研究;③选取贵黄公路贵阳——清镇同一时段不同环境岩组公路断面生态恢复速率研究;④选取顶云乡等喀斯特石山人工造林调查研究。讨论贵州喀斯特石山生态恢复,得出以下认识:  1.贵州喀斯特石山受地层、环境岩组、地质构造、地貌演化等多重自然因素影响,在石山区生态修复时,应因地制宜科学治理。 2.碳酸盐岩分布区因岩石组合差异形成不同环境岩组,其成土作用差异、裂隙发育差异、含水阻水差异等等,生态自然恢复速率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40年后土被不能恢复但植被可以恢复。  3.喀斯特石山区因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时开山切坡无疑破坏生态环境,在建设后的生态恢复时应充分考虑与生态环境的“相洽性”。  4.贵州在喀斯特石山的生态建设中应主动适应自然,充分认识贵州的宜林气候和喀斯特石山区的生态自然恢复能力,提倡发展宣林气候+喀斯特石山+森林无土生长的喀斯特森林建设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