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尼采与瓦格纳歌剧之争的审美现代性分析
【6h】

尼采与瓦格纳歌剧之争的审美现代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择依据(包括题目的学术价值、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二、研究方案

三、研究基础

第二章 尼采的成长经历和基本思想简介

一、尼采的成长经历 和思想形成

㈠时代背景

㈡、尼采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

(四)、小结:

注释

第三章 审美现代性的几个特点

一、艺术与审美的“救赎”

二、对平庸的对抗。

㈢,对“差异性”的包容

注释:

第四章 以《帕西法尔》为例对尼采与瓦格纳歌剧之争的具体分析。

一、关于瓦格纳的简要介绍。

㈠瓦格纳的生评。

㈡《帕西法尔》的主要剧情简介

㈢、对瓦格那歌剧音乐的特点概括

二、争论的主要问题

㈠目的与手段之争

㈡、形而上学的音乐与情感音乐之争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尼采说:“这个世界并不是绕着新的嘈杂声的发明者而旋转的,而是绕着新价值的发明者旋转的。世界无声地旋转。”[1]在他看来,隐藏于纷繁表象中的本质唯有通过艺术才能被人把握。艺术应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而在瓦格纳的歌剧作品中,音乐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情感宣泄的手段。这就使瓦格纳的音乐作品,同尼采的音乐美学思想形成了一种尖锐的对立。
  除此之外,在审美现代性的语境中,现代社会被设定为一个旧的价值被颠覆,而新的价值仍未被设定的“中间阶段”。这样一来,艺术的“救赎”就显出了它的迫切性。何谓艺术的“救赎”?在审美现代性的语境中解读这一概念,就是将人从“工具理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为了达到艺术的“救赎”,瓦格纳用情感的宣泄即衰退的情感来对抗“工具理性”,显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尼采则用“强力意志”对抗“工具理性”,用情感的“充实”和“提高”对抗现代社会的“颓废”与“麻木”,使艺术的救赎成为了可能。
  瓦格纳在音乐表现手法的创新上所作出的贡献,固然值得肯定。但在他身上所暴露出的,浪漫主义中晚期音乐创作的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然而尼采的美学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没有过时。它实际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为我们指引出一条通往“高贵的精神”之路。鉴于尼采的美学体系十分庞大,本文仅以他与瓦格纳的歌剧之争为切入点,努力对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做深入细致的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