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建筑科学>第八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第八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第八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0-11

主办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会议文集:第八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软件网络平台应用研究(1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管理研究所310058浙江杭州;2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与房地产系香港)传统以纸质文档为基础的工程项目管理消耗大量的人力,而效率低下。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项目管理软件,不仅能降低文档打印传输费用,还能改善项目沟通协作。虽然网络平台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建筑工程行业企业的应用率很低。研究表明,这种信息软件平台的应用的关键,是用户对它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的改变,而不是技术的改进。技术接受模型,是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影响因素的典型模型,它是从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与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去分析影响新技术应用的因素。本文结合创新扩散过程理论、任务匹配理论模型,对传统的技术接受模型进行整合,提出了适合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网络平台应用的改进的技术接受模型,并根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阐述。
  • 摘要:复合地基沉降量中,下卧层沉降占很大比重,尤其是在有硬壳层覆盖的深厚软土地区。如何确定下卧层顶处附加应力值是应力扩散法计算下卧层沉降的关键,也是各种计算方法的不同所在。本文研究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模量,加固区深度范围内土体加权平均模量,下卧层土体模量三者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条件下,加固区内单桩和复合加固区群桩整体在下卧层顶面的应力扩散特征;并探讨运用Boussinesq弹性理论和有限长梁理论二者组合确定复合地基加固区底面附加应力的可行性;最后,在传统的分层总和法基础上,通过修正下卧层中附加应力,提出水泥土桩等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修正公式,以期提高该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的计算精度。
  • 摘要:对浙江地区10333根预应力管桩静载试桩资料进行分析,对软土地基中预应力管桩的承载力性状进行了统计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浙江软土地区F400和F500直径的管桩应用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量的33.8%和46.1%,最优长度范围介于10~50m之间;对于同一持力层和同一桩径,持力层为黏土时,竖向极限承载力随长径比的增加而相应增加;持力层为砂土时,随长径比的增加,竖向极限承载力先增加然后减小;同一长径比时,持力层为黏土与砂土时都随桩径的增加而相应增加,且持力层为砂土时管桩承载力比黏土时高。管桩桩顶沉降值离散性较大,平均沉降一般在10~25mm左右,与持力层的选择无明显关系;管桩的回弹率与桩长等单一因素无明显的关系,桩端土的回弹系数对回弹有较大的影响。
  • 摘要:以土塑性力学理论为基础,用滑移线场理论分析碎石桩极限状态下桩土之间的侧向应力,同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考虑参与滑移的土体自重,对桩土之间的侧向应力进行修正,最后再考虑桩体粘聚力的影响,求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通过选取的不同地区三个算例进行计算分析验证,该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在5%以内,满足工程计算要求,因此采用滑移线场理论对碎石桩桩土间侧向应力进行分析,并计算极限承载力是可行的。同时,文中方法不仅适用于桩周填土水平的情况,也适用于桩周填土倾斜分布的情况。
  • 摘要:海底管线涡激振动是海洋工程中广泛存在的问题。海管模型试验是研究涡激振动的有效方法,但国内由于测量技术有限,对于涡激振动的研究大多仅限于理论分析阶段。基于光纤传感元件体积小、可串接、耐水等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自行开发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对海管模型涡激振动进行测量的方法。对封装后的传感器进行疲劳试验,以测试其在周期荷载下的长期稳定性。将标定后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粘贴在海管模型表面,以测量各点在涡激振动过程中的动态应变响应,进而研究涡激振动下模型的响应模态和振动频率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精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海管涡激振动模型试验的测量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海底管线的长期监测中。
  • 摘要:结构的损伤将会导致其动力特性的变化,通过建立适当的方法,即可进行损伤识别。本文是基于多损伤置信判据(MDLAC)的损伤识别方法,通过建立损伤识别方程,将损伤识别问题等效转化为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在结构单元的层次上,通过方程组的求解,从而对结构进行损伤定位,同时确定出损伤程度。文末以一个平面桁架结构为例进行了数值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且具有一定的噪声鲁棒性。
  • 摘要:结构的裂缝会严重危害结构的安全,因此在模型试验中,需要对裂缝进行精确监测,而目前裂缝的测量仍然停留在一些传统的方式上,测量结果不够精确。针对模型试验中裂缝的监测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FBG传感器的减敏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制作了一种用于监测裂缝的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该传感器的减敏机制及其监测裂缝的基本原理。该传感器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钢板标定的结果显示,这种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度,试验所得的减敏系数与理论值接近。在混凝土板的模型试验中,利用本传感器对模型的裂缝进行监测,所得结果与传统的应变片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比较接近。试验结果显示,该FBG裂缝传感器灵敏度及可靠性均比较好,而且对模型产生的影响较小,适合于模型试验中的裂缝监测。
  • 摘要:将基于市场机制控制策略(Market-Based Control,简称MBC)引入到刚架桥梁结构的半主动控制中。以MBC中商品价格变化规律优化分配市场资源理论为基础,实现最优配置,并以此作为刚架桥半主动控制中控制力出力参照,同时结合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律,最终实现结构的半主动控制。数值算例采用由MATLAB软件编写的某刚架桥梁平面有限元模型,在桥墩与桥台位置设置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damper,简称MRD),同时考虑桥梁结构在考虑行波效应的影响与一致激励下的纵向地震动输入,分析桥梁结构在这两种状态下的反应与控制效果。结果表明:MBC算法应用于刚架桥梁结构中可以实现有效的半主动控制;此外,一致激励输入和考虑行波效应影响的地震输入对控制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说明刚架桥梁结构实施半主动控制过程中考虑行波效应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