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轻工业与手工业>2015全国纺纱新技术应用研讨会
2015全国纺纱新技术应用研讨会

2015全国纺纱新技术应用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江苏常熟
  • 出版时间: 2015-04

主办单位: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会议文集:2015全国纺纱新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分析阐述了Autocoro312型纺纱机的主要技术特点,并据此从严执行设备检修周期制度,以尽量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指出首先应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避免由于供电原因造成机器彻底的瘫痪;其次应该对机器各主要部件定时检修,提前发现故障,在故障出现前及时修理;另外在成本方面,对机器的合理改造,以及使用国产元件替换已经损坏的原装元件可以很好的降低机器运行的成本,相应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摘要:为提高再用棉转杯纺纱的成纱质量,针对原料的性能特点,对各工序进行了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开清工序适当提高打手转速、合理配置隔距,加强开松除杂与均匀混合;梳棉工序合理配置落棉工艺,提高落棉率;并条工序采取"重加压、小隔距"的工艺原则,以改善熟条条干均匀度;转杯纺工序适当调整纺杯与刺辊转速,兼顾条干强力与棉杂.通过优化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严格操作及管理等各种措施,100%再用棉转杯纱的整体质量水平得到提高.
  • 摘要:为了顺利开发18.2 tex 70/20/10精梳棕棉/Newdal/纳米绒转杯纺混纺针织纱,针对棕棉、Newdal纤维和纳米绒的性能特点及纱线混纺比,采取混合成卷、两步混料的纺纱工艺路线;和毛加油工序重点解决了纳米绒静电大、易损伤、成卷难、易缠绕罗拉胶辊等问题;通过优化各部件的速度与隔距,梳棉机的针布型号,并条工序的道数、并合数、后牵伸倍数及定量,转杯的规格和转速,分梳辊的转速及针布型号等,保证了该混纺纱的顺利开发,成纱质量满足使用要求.
  • 摘要:分析影响转杯纺成纱强力的因素,探讨提高转杯纱成纱强力的技术措施.通过测试转杯纱的成纱强力,得知细节处的强力比正常纱的强力值低35%,减少成纱细节是提高成纱强力的有效办法.分析了可纺纤维长度与混和、设备各打击点速度、各输纤通道的光洁度等因素对成纱强力和条干的影响.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提高设备完好率及接头合格率,适当降低各打击点速度,适度收紧并条隔距,定期检测转杯纺纱机负压,科学合理地利用电子清纱装置,降低原料的含杂率,合理选择适纺纤维的长度与混和比例,适当增加成纱的捻度.结果表明,改进后减少了成纱细节,改善了成纱强力不匀状况,降低了后道工序的断头几率.
  • 摘要:在经过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改装的EJM128K型细纱机上,采用Ⅴ型牵伸分别纺制9.8tex65/35 T/CJ和CJ14.6tex纱线,探讨四罗拉紧密纺Ⅴ型牵伸的性能、特点,并与直线牵伸进行对比.认为:在四罗拉紧密纺上采用Ⅴ型牵伸可以有效改善纱线条干,减少纱线毛羽,同时增强细纱机的品种适应性.
  • 摘要:探讨精梳亚麻棉混纺喷气涡流纱的生产工艺.围绕原料选配、前纺及涡流纺工艺配置进行了试验与优化,成功纺制出精梳亚麻/棉55/45 19.6 tex喷气涡流纱.认为:抓好亚麻原料预处理,正确设定原料投料比,合理配置前纺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喷气涡流纺采用引纱速度200m/min,喷嘴气压0.5MPa的工艺配置,可以纺制出质量满足要求的精梳亚麻棉混纺喷气涡流纱.
  • 摘要:从集聚纺纱原理、结构特点、适纺品种、器材消耗、成纱特点等多方面对比了不同形式紧密纺系统的特点,瑞士立达ComforSpin不能在传统细纱机上进行改装,只能整机引进,因此投资成本最高,但其运行成本最低,集聚效果、成纱质量的稳定性也最好。德国绪森Elite、青泽AirCom Tex、日本丰田NEW-EST、意大利马佐里Olfil紧密纺系统都可以在传统细纱机上进行改造,但增加的元件较多。且柔性集聚元件在运行中会有不同程度的老化、磨损,影响成纱质量的稳定性,运行成本较高。瑞士罗特卡夫特RoCos紧密纺系统可不破坏细纱机的结构,在传统细纱机上进行改装,无需增加传动,不用吸风、异形集聚管、网格圈,不增加能耗,不用额外维护,不用专业人员安装,使用可靠。在纺中粗特纱时成纱质量与其他形式差别不大,但在纺制细特纱时集聚效果有限。
  • 摘要:文章探讨了国产紧密纺纺制纯棉精梳纱配置要求.选择了适用于我公司的三罗拉网格圈式紧密纺形式。要做好紧密纺产品,细纱机的重要部件要选择质量可靠、技术先进、使用周期寿命长,被市场认可的知名品牌产品,空调对紧密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选纺纱部件,保证设备安装质量,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 通过对紧密纺装置试用,紧密纺设备所纺纯棉精梳紧密纱质量达到较高水平,满足了客户需求.
  • 摘要:探讨包芯纱和赛络菲尔纱成纱性能差异及赛络菲尔纱长丝与短纤维须条间距的优选.阐述了包芯纱和赛络菲尔纱纺纱原理和特点,对同原料同号的两种纱性能进行了比较,并对赛络菲尔纺长丝与短纤维须条间距进行了工艺优选.结果表明:由于包缠结构的差异,与同号包芯纱相比,赛络菲尔纱条干、3 mm有害毛羽、强伸性能均优于包芯纱;赛络菲尔纱长丝与短纤维须条间距配置以5 mm为较优.认为:在开发功能性纱线产品时,可参考上述结论,根据面料服用性能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宜的纺纱方式.纺制赛络菲尔纱时,应注意通过工艺试验优选长丝与短纤维须条间距.
  • 摘要:本文介绍了芳纶纤维和阻燃粘胶的特性及用途,并解决了两种纤维混纺时在纺纱过程中因静电过大造成的缠绕现象,探讨了纺纱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后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 摘要:介绍USTER先进质量检测控制技术,通过实践分析了应用HVI 1000对原棉不同马克隆值生产中高档针织用纱原棉选配品质要求;探讨采用AFIS PRO2仪降低精梳落棉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应用TENSORAPID4控制纱线强力伸长变异,力求产品质量一致性;应用USG自调匀整技术,改善棉条质量,缩短纺纱工艺流程;应用UQC型电子清纱器在线检测质量统计,设定报警运用JN-GDDW型管锭对位系统对纱线生产进行"扫锭",结合Uster条干仪离线检测,实现在线、离线监测综合应用优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 摘要:本文从上下肖、新型集合器、压力棒隔距块等方面对其性能特点进行了说明,以及对工艺的要求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来提高成纱质量.
  • 摘要:笔者首先对纺织车间中的噪声的来源和原理进行叙述;详细分析了纺织车间噪声的危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降噪观念、降噪的系统性原则、合理的进行厂区布局、降噪的科学性原则等降噪措施.降噪作为一项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技术,需要众多学科的支持,在降噪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吸收和运用各种科学理论。采用外罩和围护来对整个机器和噪音部件进行隔音,是降低噪音的基本方法。建立隔声屏障,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热能等。在纺织车间中,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用内摩擦大的减振材料做成的覆盖层,是减弱结构振动即减弱辐射噪音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纺织车间中,这种降噪方法,首先应用于有薄壁防护体的机器,充分封闭所有机构,效果明显。
  • 摘要:纺纱准备流程中,仅采用直径1000 mm (40″)的条筒,因其更高的机器效率、更少的人工需求和更低的资本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立达是唯一能够提供适合纺纱准备全部流程的自动换筒装置的机器制造商.只需一种条筒尺寸就适用于全部流程.双眼不带自调匀整并条机SB-D 22s配有直径达1000 mm大条筒自动换筒,确保了最高的机器效率。机器的设计理念是节省空间和劳动力。该并条机出条速度高达1100 m/min,能够节省纱厂劳动力、占地面积和能源成本。筒库有两个空条筒。待喂入棉条达到条筒的容量后,机器停止运转,换筒装置旋转180度,两个空筒替换满筒。然后,自动运转。如果操作工恰好在并条机附近工作,他用空筒换下满筒。为了换筒,工人踩下脚踏板,换筒装置臂打开,移开满筒。推入空筒后,工人踩下脚踏板,关上换筒装置臂,为下次换筒做好准备。这确保了持续的高效率。
  • 摘要:立达与兰精公司、印度尼西亚的纺纱厂合作,在纺纱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将不同纱支、原料和混纺比的喷气纱与环锭纱、转杯纱进行对比,研究了纺纱工艺对纱线均匀度的影响,以及原料和纺纱工艺对纱线强力与伸长率、纱线毛羽与耐磨性的影响,该研究证实,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喷气纱的手感比环锭纱硬,但比转杯纱软。针织物和机织物同样如此。原料的选择也会影响织物手感。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纺纱工艺影响纱线直径。直径和纱线结构会影响针织物和机织物的毛圈密度。如果是添纱针织物,不同纺纱工艺对布面效果的影响会降低。喷气纱的针织物与机织物具有出色的抗起球性。不考虑织物结构和原料的影响,喷气纱织物的耐纤维脱落性和抗起球性最好。
  • 摘要:探讨影响纤维可纺性的因素及改善纤维可纺性的技术措施,并例举了纱线产品的示例.综合分析了纤维长度、细度、原棉成熟度、含糖率、纤维比电阻、卷曲性能、回潮率、摩擦性、抱合性等对纤维可纺性的影响.提出:从宏观方面,应选取合适的混和比例和纺纱方法;从微观方面,应采取施加抗静电剂、渗透剂、增摩剂、和毛油、柔软剂、静电消除器等措施,以改善纤维的可纺性,解决纺纱中成卷成网困难、纤维缠绕等问题.以5种类型纤维为例,解析了纺纱技术难点、关键工艺和开发的产品.
  • 摘要:通过对江西锦兴纺织品有限公司的简单介绍,介绍了其清梳联(A11-B12-B71-B60-A21-C60IC)一一预并SB20-条并卷E35-精梳机E65-并条机RSB-D40IC-粗纱机FA467C-K45细络联/G32-SAVIO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分别从知晓设备的优缺点,合理的品质定位,系统的管理控制,最大的效能发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 摘要:作者从高产、优质、高效三个方面简单总结分析了立达C70高性能梳棉机的性能,立达以人为本,智能化设计,从结构、维护、工艺调整、操作、运转、专用工具、能耗等各方面周密考虑,大力缩短停机时间,降低能耗,采取各种手段提高效率,为客户争取最大效能。笔者以纺棉为例,根据原料、流程和纱支不同:精梳高支,实际梳棉机产量应该达到35kg/h以上,普梳纱应该达到90kg/h以上,气流纺纱应该达到150kg/h以上,所有的工艺研究包括针布配套、工艺隔距、维护保养、产品质量等都应该在一定产量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失去了市场价值,在市场竞争中难以领先;C70高性能梳棉机工艺配置灵活,如针布配套、预后梳理区固顶盖板、棉网清洁器数量配置、梳理元件、单三刺辊等会因原料和流程的不同而不同,C70在环锭纺、紧密纺、气流纺和喷气纺应用广泛,能够高产优质高效纺制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等各种原料。同时,C70还有棉网梳棉机配置,推广应用到了无纺布领域,值得中国客户关注。
  • 摘要:本文基于耦合牵伸机理构建了具有三基色混配色功能和三组份复合成纱功能的数控耦合式复合纺纱理论与技术。三组份粗纱(RGB三基色)通过数字化控制的耦合牵伸机构实现耦合牵伸、交变换色、梯度配色和混合加捻形成纱线。从理论上来说,在保持成纱线密度恒定的条件下,改变纱线中RGB三基色纤维的比例,可混配出任意一种颜色。该项技术实现了对纱线配色色彩及其分布进行精准控制,从而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创意纺织品的生产工艺与设计方法,对传统工艺产生了颠覆性革新。
  • 摘要:为了能够评估纱线对于具体用途的适用性,必须对市场上的四种纱线进行细分.立达纱线细分模型考虑到涉及各种纺织品用途要求的环锭纱、紧密纱、转杯纱和喷气纱四种纱线类型.纵观纤维原料分布可知环锭纺是最灵活的纺纱技术,可用于加工所有的原料,紧随其后的是转杯纺。紧密纺在合成纤维领域代表性不强,喷气纱的主要原料是纤维素纤维,棉纤维及混纺。在纺织面料中有两种混纺方法:根据织物本身的设计,不同的纱线进行交织,或将混纺纤维纺制的纱线加工成织物。潜力分析表明根据不同的纺织品用途要求,利用合成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的混纺可以满足各种织物特性。
  • 摘要:由于其独有的特性,喷气纱大多用于针织应用.使用长绒棉.喷气纱也可以应用于商务衬衫类的商档应用。不同的纺纱技术纺出独特的纱线,因为纱线结构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特性。在纤维准备阶段对原料进行精梳,落棉率为18%。经过精梳后,采用自调匀整并条机进行处理,然后将其条子喂入喷气纺纱机,并介绍了经轴加工,机织,后整理等流程,最终制成商务衬衫,本项目的结果表明:可以用100%喷气纺棉纱作经纱和纬纱生产高品质商务衬衫,且纱线在所有机器上的运行性能都令人满意。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新型纺纱器材使用实践,分析了专利性钢丝圈清洁器的特点以及与普通钢丝圈清洁器使用对比分析,碳纤下销性能特点以及与新型下销对比,YD6103E-19与D3203C-22型锭子节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专利钢丝圈清洁器纱线断头率低,专利清洁器的钢丝圈和清洁器基本不挂花,纱线毛羽少,纱线质量高。碳纤下销表面耐磨有弹性,使用寿命长,不损伤皮圈,优良的防静电能力,不易嵌花。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高成纱质量,但在赛络纺品种上不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YD6103E-19型锭子细纱主电机在安装变频器和没有安装变频器的情况下都比D3203C-22锭子节电,小锭盘带轮直径发挥了节能优越性。
  • 摘要:当今在世界领先的立达E66精梳机上实现高效精梳理念后,在细绒棉生产中可以达到实开500钳次/分钟,小卷定量80克/米,运转效率94%。在落棉率160-/0的情况下实际产量达到72公斤/小时。同时质量可以达到USTER2007公报5%以内水平。由于产量提高,精梳机的单位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高性能精梳是指在精梳机设计的产量及速度范围内,通过工艺优化,达到最高的产量与最优的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在设计推荐范围内,根据原料情况,采用小卷重定量,仍可保持优异的质量,前进给棉与顶梳工艺相配置,可以获得与后退给棉相同的质量水平,通过优化梳理元件及运动,精梳机的锡林速度在当今最高机械速度下,不会造成质量下降,在相同的质量情况下,精梳机的落棉率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优化并降低。过高的落棉率对质量改善甚少。
  • 摘要:探讨舒弹丝棉精梳混纺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舒弹丝的原料性能,以舒弹丝/棉60/40 28 tex精梳混纺纱为例,指出了其生产工艺要点.必须保证纤维混和均匀、混纺比准确;清棉工序降低打手速度;梳棉工序采取弹性针布剥离盖板花;采用三道并条、一道精梳并条;条并卷牵伸倍数不宜过大;粗纱捻系数90;细纱采用赛络紧密纺工艺,以减少毛羽和常发性纱疵;络筒采用小张力及上蜡工艺,最终成纱条干CV值达到12.45%,细节1个/km,粗节18个/km,棉结25个/km.认为:应用舒弹丝棉精梳混纺纱可以拓宽弹力织物的原料范围.
  • 摘要:为了处理好不同纺纱型式与胶辊胶圈质量及处理方法、纺纱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纺纱型式对胶辊胶圈质量、表面处理方法的要求及不同纺纱环境对胶辊胶圈使用的影响.指出,随着纺纱原理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纺纱型式,也要求胶辊胶圈的质量及处理方法、纺纱环境发生改变,这是纺纱厂稳定棉纱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及纺纱器材使用寿命的关键;新的纺纱型式与胶辊胶圈的质量控制,是防止胶辊胶圈出现龟裂、破裂、断裂、脱落、污染、损伤损坏的关键,也是改变传统纺纱模式、胶辊胶圈处理模式的主要方面.
  • 摘要:探讨弹性涤纶莱赛尔50/50 9.7 tex混纺纱的开发.介绍了弹性涤纶和莱赛尔纤维的性能特点.指出了弹性涤纶/莱赛尔50/50 9.7 tex纺纱工艺要点,以及各工序应该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重点对弹性涤纶预处理、紧密纺纺纱器材选用和络筒捻接工艺、清纱参数选择进行了阐述.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顺利纺制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纱线,满足了用户需求.
  • 摘要:纺制特高支棉纱所需原棉品质要求高,且工艺难度大.紧密纺纱线性能优越,利用紧密纺技术开发低配棉特高支精梳棉纱将更加可行.本文以2.9tex紧密精梳棉纱为例,在改造的FA506紧密纺机台上对低配棉特高支紧密精梳棉纱进行了试纺,通过讨论分析可知,紧密纺纱系统利用附加装置来缩小细纱前罗拉钳口输出须条的宽度,降低或消除加捻三角区的宽度,有效地减少了毛羽和飞花,充分降低了纺纱张力,有效利用了纤维每根强度,大大提离细纱强力.降低了细纱断头率,从而使得低配棉的2.9tex特高支纱开发成为可能。
  •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档细旦涤棉高支纱线正逐步走俏,根据纱线最终用途,制定了适合于产品要求从原料到成纱的最佳工艺路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充分体现功能性,选用天丝(Tencel)、细旦涤纶和长绒棉纤维为原料,再结合当前较高档次面料所采用的紧密纺工艺,最终将产品定位为CF TEL LF20/T40/JC40 1005品种.
  • 摘要:本文探讨了转杯纺纱机的高速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并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转杯纺纱机的高速化、智能化、自动化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跨学科高科技项目,它涉及到控制理论、电子计算机、电子电气、精密机械、流体力学、气动控制、光电检测、材料学、纺纱工艺技术、微机网络、信息传递等众多学科,需要多个领域技术和科学的相互融合。高速化,智能化及自动化转杯纺纱机的研发设计不同于普通的机械设计,因此需要引进和培养能将上述众多学科进行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人才,需要跨学科、跨行业甚至跨地区的学科技术合作。近10年来,世界转杯纺纱机的销售量约有60%在中国,国际转杯纺纱机的制造企业十分关注中国市场,从这点来说,有条件有能力吸收国内外的研发设计精英,组建强大的自动化转杯纺纱机研发团队。
  • 摘要:根据桑皮纤维的纺纱特点合理设计各工序工艺参数,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纺制出28 tex 55/45桑皮纤维/棉喷气涡流针织纱.通过对纱线单纱断裂强力、条干以及毛羽等指标进行测试,对比转杯纺,纱线毛羽、条干以及断裂强力等性能都有较大提高,符合针织用纱的质量要求.
  • 摘要:根据丙纶纤维特性合理选择工艺流程,对丙纶纤维进行预处理,并总结了开清棉,梳棉,并条等工艺,提出优化配置各道工序工艺参数,以及加强生产管理等措施,并严格控制温湿度,顺利生产出了纯丙纶纤维59tex转杯纱,才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了市场需要.
  • 摘要:探讨精梳棉柔丝纤维灰褪绒混纺转杯纱的生产工艺.阐述了柔丝纤维和灰褪绒的性能特点,通过合理配置纺纱工艺,成功纺制出精梳棉/柔丝纤维/灰褪绒65/20/15 20.8 tex混纺转杯纱.认为:采取合理的原料混和路线;做好柔丝纤维和灰褪绒混和原料的预处理,提高原料可纺性;前纺工序针对原料特点采取必要的工艺技术措施;转杯纺优选纺纱专件和相关工艺参数,以上这几项关键工作实施到位,就能够生产出质量满足要求的精梳棉柔丝纤维灰褪绒混纺转杯纱.
  • 摘要:探讨棉/舒弹丝60/40 36.6 tex转杯纺弹力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舒弹丝及其混纺弹力纱的性能特点.采用棉包混棉、三道并条,并对转杯纺分梳辊和转杯型号与速度、成纱捻度以及阻捻盘型号等工艺进行优选试验.最终成功纺制出棉/舒弹丝60/40 36.6 tex转杯纺弹力纱,较好地满足了产品开发的质量要求.
  • 摘要:选用再生涤纶和精梳落棉这两种二次利用的纤维混纺生产OE纱,以期对废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文章介绍了该纱线的纺制工艺,按工序流程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难点问题和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指出纺前原料的预处理及生产过程中相对湿度的控制是减少静电现象产生,纺好“再生涤纶/精梳落棉混纺OE纱”的关键,而各道纺纱工艺参数的优选配置、设备装置的适应改造、关键器材的试验调整、运转操作的同步革新及质量指标的跟踪检验,则是该项新品成功研发的重要保证。
  • 摘要:随着涡流纺纱技术的不断发展,已从起步时的新技术探索阶段走向成熟应用阶段.发挥涡流纺独特结构带来的技术优势,研发差别别化涡流纺产品,以差别化,功能化、时尚化的高端涡流纺产品作为产品的定位目标,以高品质、多样化来占领市场,是企业适应不同用户、提高利润空间、更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选用多样化、多元功能、多组分的原料组合,充分利用涡流纺设备开发新型产品,可发挥和弥补纤维各自的优缺点,开发的涡流纺色纺纱、多功能纱,正朝着针织、机织、半精纺多用途的方向拓展。差别化多元功能涡流纺产品的开发,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使产品更具优越性,为涡流纺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机遇,也为新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更多风格,但在生产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各工序尤其是涡流纺工序的温湿度,减少备工序静电的产生,防止绕胶辊、胶圈、罗拉等问题以及弱捻的产生。
  • 摘要: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4罗拉紧密纺的SX2-6833E新型上销,在运行稳定性、工艺调节等方面与传统上销进行了对比分析.在4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改造的EJM128K型细纱机上纺制CJ11.7 tex和13.1 tex 65/35 T/CJ纱,并对所纺纱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上销相比,SX2-6833E新型上销有利于降低纱线条干CV、CVb和成纱粗节、细节,成纱质量明显提高.
  • 摘要:探讨使用JWF1209型梳棉机纺18.5 tex转杯纱的实践.介绍了JWF1209型梳棉机的技术特点及工艺适应性.采用76%国产3级棉和24%落棉提净棉的配棉方案,通过合理配置工艺流程与各工序工艺,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在JWF1209型宽幅梳棉机产量达到108kg/h时,生产的18.5tex转杯纱各项成纱指标可达到2013乌斯特公报5%~50%水平.指出:JWF1209型梳棉机工艺梳理弧长2760mm,主梳理区面积是传统梳棉机的1.7倍,配置JWF9503型预牵伸的圈条器,采用三位一体的新型自调匀整器控制,可大大提高梳棉机的质量和产量.对于纺纱混和要求不高的转杯纺、化纤等品种可以省去一道并条,简化工艺,节省占地面积,缩短流程.
  • 摘要:对14.7 tex 30/20/50牦牛绒/竹浆纤维/长绒棉混纺赛络纱进行了纺制,并介绍了牦牛绒/竹浆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的生产工艺以及各个工序的关键技术措施.得出各生产工序的主要技术要点:和毛工序要保证原料和油料的混和均匀,提高油剂的使用效率;梳棉工序要以低速、多梳、少损伤纤维为原则;并条工序要低速度、轻定量、大隔距;粗纱捻系数应偏大掌握,注意控制好粗纱张力;细纱工序要降低车速.每道工序都要求严格把关,才能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 摘要:赛络氨纶纱即双纱中间加丝纺捻法纺纱.在细纱机加装双粗纱喂入装置,两根不同材质的粗纱或者同样的纱线从细纱机喂入,氨纶丝装置在风筒上部加氨纶导轮装置,两根粗纱加丝分别牵伸再捻合成纱线,风格特殊.可采用本白原料间搭配,本白与有色搭配,有色间搭配三种形式.与常规细纱相比,赛络纱氨纶纱可以直接从细纱机上纺制出具有类似股线结构、具有弹性性能的纱线,有利于缩短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方法在毛纺上已广泛运用并在棉纺上获得良好效果.此外,赛络氨纶纱线菲纺不同之处,将两根粗纱另加为一根氨纶长丝,同时交捻成纱.赛络氨纶纱由于毛羽低,条干均匀度低,纱线的缺陷(如较小的粗细节,纱线中的棉结、纱线接头等)很容易被发现,在织物上产生十分明显的疵点,影响面料的外观质量,要对络筒工序的电子清纱效率和接头质量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确保纱线质量。
  • 摘要:分梳山羊绒的测试指标包括长度,细度,短绒率,含杂率,含粗率,异色纤维,回潮率等,其中,山羊绒的长度、含量指标是判断其品质量优劣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山羊绒的工艺制订,价格定位的主要参考指标,从而可以在棉纺设备上进行混纺。通过能分梳山羊绒的指标分析,特别是关键指标长度,含量的测试方法及过程的介绍,分析了影响长度,含量的主要原因.指出在测试山羊绒的含量,长度时,一定严格按照各项操作标准,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客观性,为原料采购及生产工艺的制订提供第一手资料。
  • 摘要:科技管理事实上是一个对智力资本进行知识管理的动态过程,这涉及到两个最关键的核心要素:智力资本与知识管理.笔者从管理观念、管理理论、管理结构以及管理人才等4个方面讨论了纺织业管理创新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 摘要:采用仪纶纤维开发生产紧密赛络纺纱线,用于高档针织物.针对纤维性能特点,以仪纶/莫代尔65/35紧密赛络纺14.8tex针织纱为例,探讨了纺纱工艺和关键技术,采用仪纶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混纺,生产紧密赛络纺纱线兼具紧密纱与合股线两方面的优点,条干均匀度好,毛羽少,纱线可广泛适用于高档针织纺织品,用其制成的织物染色鲜艳、悬垂性好、亲肤性强、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布面丰满清晰,可抗起毛起球,具有优良的服用功能,是制作运动衣、休闲服、衬衫、T恤等服饰及装饰纺织品的理想选择,符合人们生活追求高、新、美的迫切需要,是开发高档产品的一项突破。仪纶纤维具有柔软、深染、卓越的抗起毛起球功能,顺应了当前纺织市场向差别化、功能化纺织品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 摘要:简要介绍紧密赛络纺纱技术与朗维LR60/AX细纱长车的有机结合;解构分析朗维细纱长车的设备特点和基本配置,并就日常运转中的保养重点进行说明:加强车间的温湿度调控(中央空调管理)、设备的揩车维护、润滑周期、强化重检管理、运转操作与清洁管理,都对成纱质量至关重要;分析了紧密赛络纺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故障,着重探讨细纱脱圈纱、落纱开车断头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分析紧密赛络纺纱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提出集聚的替代构想;鉴于紧密赛络纺纱质量好、强力高、毛羽少等特点,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摘要:倚丽管实现了纱线在前皮辊及倚丽输出皮辊上的双重纱路,使皮壳的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倍,磨削需求减少一半。升级版的概念是指两种类型倚丽管——带有集聚边缘的吸风槽有两个不同的倾斜角度,这样倚丽辊上的倚丽特胶辊在纺纱过程中只有在皮辊的左侧或右侧贡献出摩擦。当皮辊需要定期磨砺时,仅需要将左侧机器的倚丽辊(以及倚丽管上的吸风槽左倾)与右侧倚丽辊对调,就可以使用皮辊另外一侧进行纺纱,反之亦然。实际上,只有皮壳半侧参与到了纺纱过程中,因此,直到皮辊两边都在生产过程受到磨损时才需要更换新皮辊,并总结了倚丽管的安装要求,指出设备最好一侧使用同一种吸风槽倾向的倚丽管,另一侧用另一种倾向的倚丽管,这对于标注左右侧倚丽辊也有帮助(在EliTe倚丽特升级版紧密纺装置中倚丽辊外壳使用不同颜色)。纱线对倚丽辊的一侧产生摩擦,当这批倚丽辊到达磨削周期时,将机器一侧的倚丽辊与另一侧的倚丽辊进行交换,并继续生产,纱线则与倚丽辊的另一侧产生摩擦。
  • 摘要:本文基于环锭纺纱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一种毛羽少、纱体柔软光洁、生产效率高的紧密纺技术,分析了紧密纺纱线的优势,解决了紧密纺纱在生产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12支超柔紧密纱成纱指标均明显优于同号传统环锭纺纱,强力较均匀,毛羽指数均优于常规纱,大幅度降低了成纱毛羽,提高了成纱强力及减少了强力不匀率,纱线越细其优势就越大,在纺细号纱及一些难以成纱的纤维原料纺纱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并将此技术应用于牛仔面料中,提升产品的应用附加值.
  • 摘要:采用环锭纺纱新技术开发色纺纱新产品.改变传统色纺纱仅仅依靠颜色、原料变化,更多的是色纺纱纱线结构变化、组合.文章分析了色纺AB纱、色纺ab纱、紧密赛络纺技术生产色纺纱、色纺竹节纱、粉尘纱、点子纱、色纺段彩纺、色纺隆纹纱等8种纱生产的原理、纱线风格及应用,制成用环锭纺机通过适当技术改造生产的色纺纱线,既能适应当今人们对服饰追求时尚、风格各异的需求又能提高色纺纱线附加值,是色纺纱发展的趋势之一。生产风格各异的色纺纱,不仅要在细纱机上作适当改造,更需要在生产上加强管理,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操作,要根据产品风格要求把好质量关防止疵品的产生。
  • 摘要:开发一种天丝代尔/棉原料混纺交捻竹节纱竹节纱,并做经纱与涤粘纬纱交织开发概念弹力牛仔面料.介绍了纺纱、织造工艺及后整理工艺过程,并对开发出面料的坯布和成品的纬密、拉斜值、缩水率等进行测试.
  • 摘要:介绍了清梳联工艺流程各单机的工艺气流输的特点,对各单机气流运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清梳联各单机的气流具有输送纤维,混合纤维,均匀纤维,压缩纤维,分离回收纤维杂质的功能,合理控制设计对清梳联质量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 摘要:过去10年,美国的纺织业被许多人视为"夕阳"产业.由于整体经济形势、战争和战后时期发展、石油危机和通货膨胀、棉花产量波动、国际竞争以及纺织业发展趋势等因素,美国纺织业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全球生产成本表明原棉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非常高。因此,本地可用性以及当地棉花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拥有强大优势。转杯纱(不合原料)的全球平均纱线生产成本为每公斤纱线70美分。美国的纱线生产成本为66美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将棉花价格计算在内,则美国是仅次于印度的最经济的生产地。而全球平均水平为每公斤纱线2.64美元。2012年,美国进口13万吨长丝纱线和3万吨棉纱,主要进口长丝,主要出口棉纱。在2007年至2012年(调整波动)出口增加14%。随着纺纱行业在美国的显著发展,这一“夕阳”产业又变成了“朝阳”产业。
  • 摘要:细纱绒辊是棉纺织厂在细纱生产工序中不和或缺的生产备件,针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绒辊产品,介绍了其生产原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针对传统绒辊产品的缺点,绒辊厂家推出三代绒辊产品—塑料绒辊,母体采用高强度纸管。而且,整体结构采用可拆卸式结构。这种结构绒辊成本比前两类绒辊高,但是有效杜绝了前两类绒辊的缺点,在长期使用后返修时,厂家只需自己更换提前准备好的绒辊配件即可,更换简单易行。大大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生产进度。被越来越多中高端棉纺用户所接受。而且在节能的今天,用纸筒替代木头作为母体,也节约了大量的木材,具有深远的意义。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连接杆带凹槽的塑料绒辊,在保留了塑料绒辊的优点外,又降低了连接杆粗纱缠绕后工人清洁的劳动强度,并且连杆采用圆滑金属件,减少了绒辊转动时的摩擦力,增强了清花效果以及绒辊配件的使用寿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厂家,综上所述:棉纺织厂在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绒辊时,不应该单单只把价格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更多还要了解该绒辊的原材料、结构等相关介绍,考虑后期维护的成本以及维护的周期性及简易性,才可以正确的选出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绒辊。
  • 摘要:为了探讨细纱机新型后区压力棒装置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分析了新型后区压力棒装置的结构及应用原理,与现有后区压力棒上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后区压力棒装置克服了上销钳口的摆动,增强了钳口对纱线的握持能力;压力棒位置精度及一致性得到大大提高;掀起摇架时粗纱须条不会一起带走,操作方便,工人劳动强度降低.
  • 摘要:长车细纱机纺纱牵伸前区加装圆形压力棒隔距块,增加新的附加摩擦力界,纺制C60/T4018.3tex品种,说明加装圆形压力棒隔距块改变须条的包围角,增强了须条的控制力,提高了条干的水平,减少了大量的粗节、棉结;使用圆形压力棒的过程中,合理配置工艺、调整设备、加强操作清洁卫生工作、加强运转检查.杜绝因安装和使用不当引起质量的波动.
  • 摘要:近几年棉纺行业罕见的市场低迷行情,只要做纯棉亏多赢少,加上产能过剩,至于纱锭大手笔投资对中小企业是可望不可及,用巨资引进国外知名品牌的先进设备更是不可思议。恰恰江阴华西村华西棉纺厂在2013年论证,去年三季度竣工开车一套3.1万锭G32细纱机全自动生产流水线,而且取得不菲的业绩。通过调研立达纺纱全自动设备,客户普遍反映生产长期稳定,对温湿度要求不是很高,在质量上尤其擅长做精梳纯棉针织纱,立达公司可以帮助使用厂根据产品整体质量全面系统整合及优化工艺,即既交设备又包质量,还有一年免费更换损坏部件。立达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最初投资建议直至纺纱厂成功运作包括工艺优选的广泛支持,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专业建议,获得涉及整个纺纱流程的支持,受益于立达的全面服务,从而使客户的实际生产更为贴近市场,具有出色的性价比,原料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重定量高效工艺纺纱在立达设备上获得满意效果。目前,华西厂主要供应21支至40支精梳针织纱,考虑粗纱运输过程效能发挥,全部采用7克/10米的统一定量,对减少生产机台,节约能耗,降低成本意义重大。直径152mm粗纱大卷装,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大隔距,前区紧隔距,小后区牵伸,做到高速条件下满足高端客户棉结、毛羽、强力的需求。大道至简,复杂事情简单化,有立达可靠技术、精密器材、先进工艺做保证,重定量没有受环境与器件影响,做到高速、优质、低耗条件下减少操作工工作量,减少接头纱庇,能耗大幅降低的最佳结果。
  • 摘要:探讨了棉紧密纱的生产工艺.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采用长绒棉和细绒棉条混工艺,以保证准确的混比.针对长绒棉和细绒棉的不同性能,开清棉和梳棉工序采用不同的工艺原则.粗纱工序采用"低速度、大捻度、紧隔距、小后区牵伸"的工艺原则,对粗纱捻系数进行优选.通过以上工艺技术措施的实施,顺利纺制出了11.7 tex 80/20长绒棉/细绒棉紧密纱,纱线质量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 摘要:探讨色纺牛仔赛络竹节纱的纺纱工艺.将色纺、赛络纺、竹节纱等纺纱技术相结合,融入牛仔元素纺制纯棉色纺牛仔赛络竹节纱.通过选择优质原料,优选配色方案和混色方法,在各工序采取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粗纱工序采用"轻定量、大捻度、小后区牵伸、小钳口隔距"的工艺原则;细纱工序进行设备改造,并优选竹节纱参数、捻系数、前罗拉速度、后区罗拉隔距及牵伸倍数、喂入喇叭口中心距等主要工艺参数;络筒工序采用"低速度、小张力、严清纱门限"工艺,最终可成功开发出质量满足使用要求的JC 19.7 tex赛络竹节纱.
  • 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全聚纺的纺纱原理,在此基础上,将全聚纺与赛络纺技术相结合,纺制了CJ7.3×2tex全聚赛络纱,探讨研究了CJ7.3×2tex全聚赛络纱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CJ7.3×2tex全聚赛络纱成纱质量的四个纺纱工艺参数:吸风负压、隔距块规格、细纱捻系数和双喇叭口中心距进行工艺优化,得出纺制CJ7.3×2tex全聚赛络纱的最优工艺为:吸风负压为1600pa、隔距块为2.8mm、细纱捻系数为350、喇叭口中心距为8mm.
  • 摘要:为了解全聚纺和网格圈紧密纺包芯纱的性能特点,在一定的工艺设备和实验条件下,分别在经全聚纺和网格圈型紧密纺改造的QFA1528型细纱机上纺制CJ14.6 tex +44 dtex和CJ18.2 tex +44 dtex棉/氨纶包芯纱,并对成纱条干、毛羽以及强伸性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聚纺包芯纱条干CV、断裂强力略优于网格圈紧密包芯纱,粗细节、棉结情况大体相当,而网格圈紧密纺包芯纱毛羽较少,而毛羽的离散性接近,主要是由于网格圈紧密纺的加捻三角区比全聚纺的加捻三角区略小。两种纺纱方式都可以有效地控制3 mm及以上有害毛羽,提升包芯纱质量,满足后道工序的需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