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机械与仪表工业>第六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第六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第六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云南丽江
  • 出版时间: 2006-06

主办单位: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会议文集:第六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高光谱遥感是当前国内外遥感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多年来,国内的一些遥感科研与应用部门如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一直在从事高光谱成像系统和遥感实验研究工作,在成像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主要介绍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实用型模块化成像光谱仪Ⅱ型(OMIS-Ⅱ)改进后的数据采集系统.
  • 摘要:作物群体具有一定的冠层几何结构(株型),对于不同株型的品种,在相同的叶面积指数时冠层反射光谱往往不同,使得利用冠层反射光谱来反演叶面积指数等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时存在不同株型产生的误差本研究定量研究了不同叶面积指数条件下,作物株型对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本研究将多角度观测数据和进行核驱动模型参数反演,提出运用基于核参数各向同性核所占比例(fiso),几何光学核所占比例(fgeo)和体散射核所占比例(fvol)构建了植被结构参数敏感指数(SPEI)来进行作物株型的遥感识别的理论依据,并将植被结构参数敏感指数(SPEI)与结构散射指数(SSI)和归一化差异参数指数(NDFI)等对紧凑型品种京411和披散型品种中优9507的实测多角度冠层方向反射率数据进行了核参数的反演,表明对于不同参数对作物株型结构表现出的敏感性依次为:SPEI>SSI>NDFI.对于采用多角度AMTIS不同观测角度的遥感数据,通过核驱动模型,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各向同性核所占比例,几何光学核所占比例和体散射核所占比例构建的的植被结构参数敏感指数(SPFI)、归一化差异参数指数(NDFI)和结构散射指数(SSI)分别对飞行重点区域进行填图,运用SPFI进行不同株型的品种初步区分效果较NDFI和SSI好,表明运用SPFI进行不同株型的品种初步区分是可行的.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同时提供高空间分辨力数据、高光谱分辨力数据的多维集成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台三线阵立体多光谱扫描仪、一台宽视场高光谱成像仪、姿态位置测量子系统和稳定平台PAV30.三线阵立体多光谱扫描仪由2条全色CCD、一条RGB彩色CCD构成立体多光谱成像(前、后视20°),1000米航高时地面分辨率为0.1m.宽视场高光谱成像仪由两台22°视场的高光谱成像光学拼接成42°总视场,瞬时视场为0.6mrad.姿态位置测量子系统为POS/AV510,提供的姿态数据误差18″,可用于行扫描影像的几何校正和空间定位.高空间分辨力的影像能提供地面目标精细的几何特性,而高光谱分辨力的图像能提供丰富的光谱信息,能通过对地物特征光谱的判别进行自动、快速目标识别和分类.通过高空间分辨力图像和高光谱分辨力图像的综合处理得到的新的数据集不仅包含了源图像的高空间分辨力和高光谱分辨力特征,同时由于分辨力的提高使得融合图像上的目标细部特征更加清晰,在改进目视判读效果的同时可以提高城市分类制图的精度.本系统于2005年4月在浙江义乌进行了飞行试验,飞行高度1000米,经过后续数据处理验证,能实现1∶2000比例尺专题图,并参加了在山东地区的863典型应用示范试验.
  • 摘要:成像光谱仪是"图谱合一"的新一代光学遥感仪器,是目前各国公认的监测地球环境动态变化最有效的空间遥感仪器,是空间光学遥感仪器的发展方向之一,它所获得的地球目标的不同光谱景象可以为农业估产、可再生资源的动态调查、实时自然灾害的监测和海洋环境调查提供服务;也为军事活动提供环境参数. 本文描述的可编程宽视场成像光谱仪,基于高度模块化和结构化的总体设计思想,整个仪器由可见近红外、短波红外和热红外三个独立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相机子模块进行视场合成,以推帚方式成像,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分辨率与下传通道可编程选择,仪器具有快速全球覆盖的成像能力.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的同类产品研制情况、技术方案及其性能指标、关键技术等。
  • 摘要:从80年代开始发展的成像光谱仪技术,是"图谱合一"的遥感仪器,就分光方式而言,光栅式的成像光谱仪,相对滤光片方式具有光谱段连续、相对干涉方式具有响应速度快特点.就成像方式而言,45°镜扫描成像方式相对线列阵推扫方式更便于实现星上定标,以及没有探测器均匀性校正问题,可以方便用户定量化分析以及业务应用.本文介绍一种光机扫描型方案的模块化成像光谱仪的光学系统.
  • 摘要:随着红外焦平面技术的发展,研制集成化、小型化、模块化的成像电路已成为目前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红外线列探测器的中波通道成像电路技术的研究,设计模块化的信息获取与处理电路,为今后工程化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 摘要:随着水质污染问题的日渐严重,水质监测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水质监测和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它可以实现水质快速、大范围、低成本、周期性动态监测.然而,由于内陆水体的光学特性比较复杂,与大洋水体遥感研究相比,内陆水体的遥感监测始终是一个技术难点.当前内陆水质遥感监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内陆和近岸水体光谱特性复杂多变,只有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才能更加有效地捕捉这些光谱信息,从而提高内陆水质监测的精度.利用遥感数据反演水质参数通常有三种方法,即经验方法、半经验方法和基于生物光学模型(水中辐射传输模型)的分析方法.与经验和半经验方法相比,分析方法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其通用性和反演的精度要更高.不过,分析方法的建立需要大量水面实测数据的支持,而且模型中仍然有一些假设和有待完善的地方.本研究以富营养化污染比较严重的太湖梅梁湾为试验区,在16个水面采样点测量了水面光谱,并采集水样后送到实验室内测量水质参数和固有光学量.在分析、总结了太湖梅梁湾水体表观光学特性和固有光学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同时反演三种典型水质参数--叶绿素、悬浮物和黄色物质的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分析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反演精度.试验表明,在内陆水质参数遥感监测中,高光谱遥感数据是最佳的数据,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分析方法是反演算法的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工作为业务化运行的内陆水质监测奠定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基础.
  • 摘要:本次研究基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生成的海洋水色遥感产品为数据源,抓住研究海域内陆源营养盐过量输入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特征,研究各类水质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作为营养盐间接评价参数的悬浮物和黄色物质吸光性的分类评价标准,建立了典型海域内基于海洋水色遥感产品的富营养化水体遥感水质评价方法;对实验海区内的遥感水质评价结果进行误差分析表明遥感水质评价的精度在30%以内.
  • 摘要: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CMODIS)是我国"神舟"三号飞船上对地观测主载荷,是我国第一台上天的具有测量海面叶绿素a浓度能力的成像光谱仪,由于CMODIS传感器在性能指标、过境时间、轨道高度、辐射定标等方面与其他卫星海洋水色遥感器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借用叶绿素a浓度提取模型进行资料处理是不合适的,得到的相对误差为65.1%.鉴于大量采集同步海上实测数据存在困难,利用成熟的卫星遥感测量的叶绿素a浓度值来建立反演模型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本文研究利用SeaWiFS测量的叶绿素a浓度作为真值来建立CMODIS反演模型的方法,得到2种反演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8.2%和33.6%.该方法可用于建立我国海洋卫星的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COCTS)反演叶绿素a浓度模型.对CMODIS资料提取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海面叶绿素a浓度影响光谱辐射的能力有限,要求具有很高灵敏度的海洋水色遥感器,仪器的信噪比等性能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叶绿素a的测量精度.CMODIS与SeaWiFS存在3个小时的测量时间,不同测量条件造成图像相关性很低,是影响反演精度的重要因素.悬浮泥沙对555nm波段的强散射作用,使离水辐射率的增加幅度远远超过了叶绿素a的作用,而蓝绿比值算法的基础是555nm波段的离水辐射率随叶绿素a浓度增加而增大,高浓度悬浮泥沙浓度导致蓝绿比值算法过高估算叶绿素a浓度,有必要开发半分析模型来提高我国海区的水色遥感精度.
  • 摘要:在海洋水色遥感中,航空遥感实验作为遥感器在轨之前性能的验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一次航空遥感实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因此提高每次航空遥感资料的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在航空遥感实验中,太阳耀斑是影响海洋水色航空遥感资料的重要因素;故在航空遥感实验之前,需要选择一条最佳的飞行航线来避开太阳耀光的影响.本文通过给定的不同航线的参数、遥感器参数、大气和海洋水体的环境参数,利用大气、水汽和水体的辐射传输方程,模拟出太阳耀斑辐射图像;然后利用不同航线的太阳耀斑辐射图像,可以直观了解所给定的航线飞行资料的利用率,并选择一条最佳航线,这样可以减少航空遥感中由于资料利用率不高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 摘要:CHRIS是欧空局于2001年10月成功发射的PROBA卫星上搭载的探索性高光谱遥感器,它共有5种可选择的作业模式,在可见光到近红外(0.4~1.05 μm)范围,最多可以获取62个波段.本文针对CHRIS这一新型的航天成像光谱仪进行了基于高光谱图像自身的ACORN大气纠正研究,并与基于统计学的平场域法大气纠正的订正结果进行了比对,选取的最具代表性地物类型为植被(玉米)、水体和裸土光谱.计算显示,ACORN纠正得到的植被反射率在498~750 nm波长区间能够较好地表征植被的反射率光谱特征,尤其是在对水汽敏感的蓝光部分比平场域法更有优势,但是在750nm之后就有很大偏差;土壤光谱反射率在800nm之后有递减,与常识和实测光谱相比有明显偏差;ACORN纠正后的水体反射率光谱与地面实测光谱在谱形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CHRIS数据在反演内陆水体叶绿素浓度方面的潜力.研究表明CHRIS仪器作为欧空局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航天高光谱遥感器在性能上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 摘要:遥感定量化是遥感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探讨了遥感定量化的基本含义,分析了影响遥感定量化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开展遥感定量化的条件状况,剖析了遥感定量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措施,以利于遥感定量化的进一步发展.
  • 摘要:空间外差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超分辨光谱分析技术,它综合了光栅光谱技术和傅立叶变换光谱技术于一体,采用面阵探测器可以同时获取一维空间及光谱信息,结合航空或卫星平台的移动可以实现超分辨光谱成像.本文介绍了空间外差光谱技术的基本理论,简要分析了空间外差光谱技术的特点.在自行建立的原理性实验样机上,获得574~591 nm范围空间外差干涉信息,光谱分辨率达0.033nm.
  • 摘要:北京一号小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微小卫星,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高空间分辨率(4m)和宽覆盖(600km)组合成像,星上搭1台高空间分辨率的全色相机和6个宽覆盖多光谱相机(三个波段,每个波段由两台相机成像构成).卫星总重量约166.4kg,设计寿命5年,三轴稳定太阳同步轨道.北京一号小卫星于2005年10月27日发射成功,从发射成功后到2006年3月中旬,北京一号小卫星经历在轨测控、调整和在轨性能测试工作.对北京一号小卫星在轨性能测试的地面同步测试工作从2005年12月中旬开始,到2006年3月下旬基本完成.本文报告了北京一号小卫星在轨测试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初步给出了北京一号小卫星在轨运行状态和性能的总体评价.
  • 摘要:针对成像光谱仪采集的多段波遥感数据,就如何提高数据的几何精度和辐射精度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了影响数据精度的主要因素,并在数据处理中进行了应用;同时给出了一种用于数据几何精度校正和辐射校正的改进算法,提高了数据校正精度,并于传统的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际应用效果很好,从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摘要:介绍了卫星预警探测的物理基础,详细分析了低轨导弹预警卫星的多光谱目标探测与识别能力,主要包括中长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的探测与识别能力、可见光探测与识别能力,并分析了SBIRS-low卫星的空间目标测量能力.
  • 摘要:随着用户对成像光谱数据空间定位要求的提高,姿态测量仪器POS/AV 510经常用来为成像光谱数据提供高精度的姿态位置数据.但是,由于POS/AV 510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设备和成像光谱仪组合使用,用户提供的成像光谱仪和POS/AV 510在使用时存在不少的问题,在数据后处理时就会引入一些不必要的误差.本文根据我们课题组在十五计划中把POS/AV 510应用于成像光谱仪的成果和经验,介绍并总结了POS/AV 510和成像光谱仪组合使用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细节,主要包括设备同步方式、成像光谱仪内方位元素测量和系统误差检定等,这些关键技术是以前成像光谱仪的研制单位很少涉及的,但是其对图像空间定位的误差有较大的影响.
  • 摘要:早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激光器的发明人们就发现了激光诱导离解光谱(英文全称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以下简称LIBS)现象.早期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激光诱导离解过程所涉及的各种物理机制的研究上.当物质在激光作用下被原子化并被激发形成高温等离子体,众多研究者很快意识到这个过程所蕴含的用来进行元素分析的潜力.从1970年到1985年的这段时间里,世界范围内众多的研究小组利用激光诱导离解过程针对固态、液态和气态样品进行了大量的元素组成分析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和光谱探测技术的发展,激光诱导离解光谱技术已经从实验室研究逐步转向各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本文介绍了LIBS技术的工作机理、影响LIBS技术分析性能的物理因素、LIBS技术在国外的发展应用、国内LIBS技术的研究、LIBS技术进行物质成分分析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摘要:在国防、民用、科学和商业空间的基础项目中,多光谱以及超光谱成像传感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短波红外是成像光谱仪的重要覆盖波段.而研究和发展最新的从可见光到长波红外的焦平面技术,需要对系统需求有深入的理解,并根据这些需求选择相应的探测器规格.在焦平面系统中,信噪比是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计算信噪比可以检验设计的正确性,衡量设计系统的整体性能,并对系统中器件和规格的选择做出指导.本文介绍了两种对短波探测器系统的信噪比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分别使用两种方法对一个实例进行信噪比计算,并将结果进行了比较.
  • 摘要:星载高光谱成像仪是一种重要的对地观测有效载荷,近年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发展很快.本文介绍了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近年研制的一种高分辨率高光谱成像仪,并给出了成像试验的结果.
  • 摘要:航空遥感具有机动灵活、覆盖范围广、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而高光谱遥感具有极高的光谱分辨率,在可见光范围内可分布高达两百多个波段,包含有大量的信息,在海洋应用上具有极大的潜力.2005年,航空高光谱遥感器AISA+已在国家海洋局海监飞机上安装试用,在海洋遥感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已有的AISA+数据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海面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反演,取得了有一定显示度的数据.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初步结果说明利用多波段、窄波宽的高光谱遥感器,在海洋环境要素探测、海洋灾害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同时,还需要在辐射和大气校正、光谱测量精度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与验证,有利于定量化遥感反演的进一步开展.
  •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偏振遥感反演云顶高度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在云覆盖情况下,云层反射、气溶胶散射和云顶高度对大气顶蓝紫光波段线偏振辐射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大气顶线偏振辐射主要由云顶上层的大气瑞利散射光学厚度决定,而云层反射和气溶胶散射对线偏振辐射的影响非常小,可忽略不计.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偏振遥感反演云顶高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最后,利用POLDER偏振遥感数据,对云顶高度偏振遥感反演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较好地反演全球云顶高度分布,且能获取台风、飓风等云顶高度的纹理结构,有望发展成为POLDER反演云顶高度的业务化算法,并可应用于未来的偏振遥感卫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