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七届晋冀鲁豫暨山东流行病学分会五届三次学术会议
第七届晋冀鲁豫暨山东流行病学分会五届三次学术会议

第七届晋冀鲁豫暨山东流行病学分会五届三次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泰安
  • 出版时间: 2014-08-12

主办单位:山西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河北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河南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山东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

会议文集:第七届晋冀鲁豫暨山东流行病学分会五届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CagA蛋白对ENO1蛋白表达的调控及其信号通路,探讨CagA蛋白在H.pylori感染导致胃癌发生中的作用.rn 方法:构建cag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WT-cagA,酪氨酸磷酸化位点突变载体PRCagAB-和PRCagAD-.用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AGS细胞,检测转染后细胞ENO1蛋白的表达.用四种特异性信号蛋白抑制剂来检测与CagA介导的ENO1上调有关的信号通路.rn 结果:H.pylori 感染能够上调胃癌细胞中ENO1蛋白水平的表达;CagA蛋白介导的ENO1表达上调有赖于自身的酪氨酸磷酸化;Src激酶抑制剂(PP1)和ERK通路抑制剂(U0126)能够抑制CagA诱导的ENO1表达的增加.rn 结论:H.pylori分泌的CagA蛋白能够上调细胞ENO1基因表达,且有赖于自身的酪氨酸磷酸化.Src家族激酶和MEK/ERK信号通路参与到CagA蛋白调控ENO1蛋白的高表达.
  • 摘要:目的:了解济宁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学及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本市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收集济宁市2010-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聚集性疫情报告规模、时间、病原学等信息进行分析.rn 结果: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05起,累计病例313例,均为手足口病轻症,无重症病例,幼托机构聚集性11起,占10.48%,其他均为自然村(或社区).4-6月呈现聚集性疫情报告高峰(76.19%,80/105),3岁及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感染为主,不同年份手足口病流行优势毒株不同.聚集性疫情主要由当地疾控机构浏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发现,未见幼托机构主动报告.rn 结论:4-6月是手足口病防控关键期,应提高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报告敏感性和及时性,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续发.
  • 摘要:目的:摸清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水平、主要死因与疾病负担,探讨寿光市经济和交通管理状况对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及疾病负担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对寿光市1993~2012年的经济状况、车辆拥有情况、交通管理状况、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rn 结果:1993-2012年寿光市经济呈快速增长趋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3年的1428元提高到2012年的12940元,年生活消费支出由1993年的人均1 013元提高到2012年的7533元,分别增长8.06倍、6.44倍。伤害合计死亡4315例,粗死亡率为56.2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 9.46/10万,到200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01993年49.87/10万,2007年68.38/10万),以2.28%的速度上升,2008年始呈现下降趋势。年均死亡率,男性为78.83/10万,女性为33.15/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车辆万人拥有辆数由1993年的205.35辆上升到2012年的3 809.50辆,增加了17.55倍,交通事故死亡率到2007年逐年上升,由1993年的19.95/10万上升到2007年的48.60/10万,增加了1.44倍,以每年6.57%的速度上升,2012年(23.88/10万)较2007年(48.60/10万)下降50.90%,以每年13.30%的速度下降。交通事故死亡数占意外伤害死亡总数62.50%,始终为本市意外伤害死亡第一位,男性交通事故死亡率(53.24/10万)是女性(16.67/10万)2.38倍,男性高于女性(P<0.01)0-14岁、15-44岁、45-64岁、65岁以上年龄组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别为4.88/10万、33.03/10万、43.35/10万、66.64/10万,且随年龄组的增加而上升。白杀死亡率,由1993年的23.94/10万下降到2012年的7.42/ 10万,下降幅度达69.01 % 0 20年问,伤害占全居民总死亡数的6.44%-9.80%之问,是全居民死亡的第四位死因,PYLL率在8.32‰-17.6‰,AYLL在1.22岁-2.49岁之问。伤害YPLL率、WPYLL率,2012年较2007年分别下降9.28‰-7.95‰,其中交通事故YPLL率、WPYLL率分别下降7.79‰-6.64‰。伤害AYLL, AWYLL,2012年较2007年分别降低1.27岁、1.10岁,其中交通事故分别下降1.07岁、0.92岁。rn 结论:交通事故死亡是影响本市意外伤害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加强交通管理遏制了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的趋势;交通事故死亡对本市平均寿命、疾病负担影响较大。
  • 摘要: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室间隔缺损(VSD)是CHD中最常见的一种.研究表明,microRNAs(miRNAs)与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目前缺乏有关miRNAs与VSD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血清差异miRNA的表达研究阐明miRNA与VSD发生发展的关系.rn 方法: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技术进行VSD患者血清miRNA表达差异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验证,进而对miRNA调控的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rn 结果:通过miRNA芯片在VSD患者和对照血清样本中检测miRNA差异表达,筛选出36个表达差异的miRNA(P<0.05),其中21个miRNA在VSD患者表达显著下调,15个表达显著上调.经过Real-time PCR验证,证实8个miRNAs差异表达有意义.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出447个靶基因,经GO分析富集度分值(Enrichment Score value)最大的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为心脏右心室形态发生(cardiac right ventricle morphogenesis),对应的差异表达基因为NOTCH1、HAND1、ZFPM2和GATA3,调控这些基因的miRNA可能包括hsa-let-7e-5p、hsa-miR-222-3p和hsa-miR-433.rn 结论:通过微阵列技术分析和RT-PCR验证,筛选出8个差异表达miRNA,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可供分析的miRNA.利用3个数据库及GO分析,发现hsa-let-7e-5p、hsa-miR-222-3p和hsa-miR-433的靶基因分别为NOTCH1、HAND1、ZFPM2和GATA3,为进一步在基因水平研究VS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为将来可能实现的基因诊断、基因干预治疗以及疾病的预防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 摘要:目的:探讨植酸(phytic acid,IP6)如何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为研究IP6的抗肿瘤作用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应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Annexin-FITC/PI双染法观察不同浓度IP6作用HepG2细胞后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IP6作用HepG2细胞后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RT-PCR法检测HepG2细胞内Caspase-3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IP6作用HepG2细胞后Cyt-c的表达变化.rn 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IP6作用后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与对照组相比,IP6可升高细胞凋亡率(F=342.15,q=2.9~28.53,P<0.05),且随着浓度增加,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IP6可降低线粒体膜电位(F=14802.610,q=101.531~209.237,P<0.05),且随着浓度增加,膜电位逐渐降低 (P<0.05);IP6可增加Caspase-3mRNA的表达(F=30.474,q=3.406~9.103,P<0.05),且随着浓度增加,表达逐渐增加(P<0.05);IP6可上调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F=87.194,q=5.246~15.218,p <0.05),且随着浓度增加,表达逐渐上调(P<0.05).rn 结论:IP6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上调细胞色素C水平,激活Caspase-3途径,促进人肝癌HepG2细胞发生凋亡.
  • 摘要:目的:研究淄博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rn 方法:对2008~2013年报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部分病例标本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同时在疫情高发区县采集健康人、宿主动物血清标本,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SFTSV总抗体.rn 结果:2008~2013年共报告182例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实验室检测114例,其中48例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以农民为主,5~10月份为高发季节,年龄以40~79岁中老年人为主.健康人、羊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42%和1.27%.rn 结论:淄博市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地区,当地存在新型布尼亚病毒隐性感染情况.羊可能是病毒主要动物宿主.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定量研究台风“麦莎”和台风“卡努”对浙江省台州市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影响。rn 方法:传染病个案数据、日值气象数据和台风“麦莎”和台风“卡努”的资料分别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温州台风网和2005年《热带气旋年鉴》获得。研究用单向病例交义设计,根据台风资料将2005年8月4日至8月21日和9月10日至26日定为危险期,为控制潜在时问变异混杂,对照期和台风期具有相同的星期儿分布(即星期儿效应)。同时考虑到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最长潜伏期14天以及可能的台风滞后效应,分别选择7月21日至8月3日和8月27日至9月9日为对照期。整理资料,用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以及7天内的滞后效应。rn 结果:研究时段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在滞后0-6天的OR值以及95%CI分别为3.34(2.46,4.54), 6.08(3.62,10.23), 6.10(3.75,9.92), 5.44(3.37,8.78),4.00(2.52,6.34), 2.08(1.64,2.65), 2.05(1.57,2.67)。在滞后第3天达到最大值为6.10。台风对男性、女性其他感染性腹泻的OR值在滞后3, 1天达到最大,分别为8.25 04.24, 16.06),3.83(2.22,6.61)。rn 结论:在研究的危险期内,台风登陆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增加。台风对不同性别的人群有不同的滞后效应。
  • 摘要:为了解山东省人群中新型肠道病毒(EV)A71、A90和B87型抗体水平及自然感染状况,以便为制订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2010年在山东省烟台市各年龄组健康人群中采集到的血清样本400份,采用中和试验检测EV-A71、A90和B87抗体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人群EV-A71、A90和B87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6.0%、8.8%和47.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5.20、1∶1.49和1∶4.02.EV-A71抗体阳性率在“1岁~”年龄组儿童中最低,EV-B87在“7月~”年龄组儿童中最低,之后逐渐升高,5岁以上儿童抗体阳性率较为一致.EV-A90各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率较为一致.由此推测,EV-A71母传抗体水平出生后迅速下降,感染可能主要发生于3~7岁的幼儿园及低年级儿童.健康人群,尤其是儿童中EV-B87抗体阳性率较高,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免疫屏障.人群中EV-A90抗体阳性率较低,需要对其加强监测.
  • 摘要:目的:了解当地农村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及就医习惯等,为农村地区慢性病诊疗与规范化管理模式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rn 方法:本项目是一项大规模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是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的,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rn 结果:本次调查总共调查研究对象1056人,男性533人,女性523人,平均年龄64.56±7.54岁;研究对象收缩压平均147.3±23.4mmHg、体重指数平均24.5±3.9kg/m2,男女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为57.1%,其中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3.7%、8.0%、3.2%、2.3%;年龄、BMI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适当的体力劳动是其保护因素;97.4%受调查者不知道WHO每日推荐盐摄入量,79.4%受调查者没有每月至少一次找村医生看病.rn 结论:当地居民血压值偏高,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高,且相关知识匮乏,村医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较弱.
  • 摘要:目的:了解制鞋用胶粘剂对作业工人外周血象的影响,探讨保护工人健康的策略.rn 方法:从66家制鞋企业中选择直接接触胶粘剂的515名工人作为接触组,从食品加工企业中选择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的600名工人作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象进行比较.rn 结果:在作业场所苯、甲苯、二甲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85、30.63、2.52mg/m3的环境下,接触组工人外周血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绝对平均值较对照组偏低,而淋巴细胞和血红蛋白无差异,在接触组不同工龄间比较中,工人工龄n>3年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工龄n≤1年组.rn 结论:工人在接触低浓度苯系化合物的环境中,会对其外周血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造成影响,而长期接触,血小板的降低更显著.
  • 摘要:目的:评价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以及分析麻疹流行特点,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rn 方法:对2013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rn 结果:2013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为328例,确诊病例为143例,各县区发病率(1/10万)在0.66-0.94之间.全年麻疹疑似病例标本采集率为89.33%,麻疹IgM 检测后7日内报告率为95.35%,分离出麻疹病毒13株,为H1a型.<3岁年龄组病例占全部实验室诊断病例的67.13%(96/143),其中,不足8个月龄的儿童病例为43例,占全部病例的30.07%.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上半年.rn 结论:全市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的指标良好,麻疹实验室为麻疹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要关注<8月龄的儿童发病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关健是做好易感人群的麻疹类疫苗免疫工作.
  • 摘要:目的:依据青岛地区手足口病多年的流行特征,分析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rn 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疫情的流行特征;采用RT-PCR的方法对哨点医院采集的鼻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广义线性模型中的poisson 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气温对疫情的影响.rn 结果:疫情随气温升高而上升,高峰在7月上旬左右;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高发年龄1-3岁,男性风险高;城区高于农村,有地域性特征,疫情高低与人口密度有关;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并存并交替主导;就诊患儿集中在大医院和专科医院.rn 结论:手足口病病原种类多,影响因素复杂,导致常年高发,但流行规律相对稳定.人口流动、就医行为等因素会加剧传播风险.
  • 摘要:目的:分析泰安市2006年~2013年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预防接种资料,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rn 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接种资料进行分析.rn 结果:2006年~2013年泰安市共报告病例50例,报告发病率为0.11/10万,死亡50例,病死率为100%,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3P=0.01).50例病例分布于5个县(市、区)的28个乡镇48个村,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状态.病例发病呈现秋季高峰.98.00%的病例职业为农民,64.00%的病例为男性,男性多于女性,84.00%的病例年龄在30岁~70岁之间.50例病例中潜伏期最短为12天,最长十几年,中位数是47天,发病后一般在1~7天内死亡,中位数是4天.92.00%的病例为被犬致伤,56.00%的病例被家养动物致伤,40.00%的病例被流浪动物致伤.Ⅲ级暴露占86.00%,未处理和自行处理伤口的占84.00%,到医疗机构处理的仅占14.00%,且70.00%的病例未注射狂犬疫苗和狂免,10例未全程注射狂犬疫苗者中除5例因发病终止外尚有5例因为其他原因未完成注射.7年平均暴露率为0.35%,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全程接种率及Ⅲ级暴露者中被动免疫制剂使用人数占的比例较低,分别为74.52%、42.73%.rn 结论:加强疫苗管理,确保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到达各级医疗机构的疫苗质量有所保证.加强在农村地区狂犬病防治知识及危害性的宣传,使得病人在被可疑的疯动物咬伤后尽快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规范正确的伤口处理、接种狂犬疫苗以及适时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血清,这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手段.
  • 摘要:目的:分析肱骨短小症患者的体征和X线征。rn 方法:依据临床检查和X光拍片,分析确认该病的临床体征和X线病变特征。rn 结果:该病的突出特征是肱骨短小,上臂与前臂长度不成比例,两者比值在0.45-0.65之间,远小于两个对照组(F=352.34,P<0.001);多数患者身材矮小,个别患者身高基本正常;患者肘弯明显;走路姿势呈蹒跚步态;体格发育较差;心血管系统正常,智力发育正常;该病患无论临床检查还是X线检查,其手指骨没有病变或极其轻微,这是与大骨节病的主要区别;患者X线改变明显,主要集中在肱骨上,主要表现为骨端粗大变形,骨发育不良,长管状骨的骨端呈现为“干骺连续征”,这具有鉴别诊断的意义。rn 结论:本病属于骨软骨发育不良类疾病,与目前已知的骨病有明显不同,目前,课题组正在做遗传基因分析,或为一新发现的特殊骨病,但尚需排除是大骨节病的一个特殊类型.
  • 摘要:目的:通过对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调查分析,为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临床检查、血清学监测和Real-time PCR法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2例确诊病例均无明显的病、死禽接触史,呈现出家庭聚集性,其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异常,结合基因序列分析,提示可能存在有限的人传人.结论:2例人感染H7N9病例的感染来源不明确,需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和进一步研究有关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定量研究台风“巨爵”对广东省感染性腹泻(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影响。rn 方法:传染病个案数据、日值气象数据和台风“巨爵”的资料分别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温州台风网和2009年《热带气旋年鉴》获得。根据台风资料将2009年9月13-16日定为台风期。为控制潜在时问变异混杂,对照期和台风期具有相同的星期儿分布(即星期儿效应)。同时考虑到可能的台风滞后效应,选择2009年8月3 0-31日和9月29-30日作为对照期。假定研究时问内广东省人口不变,指出比值比(rate ratio, 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计算公式,根据年龄、性别、居住地区、台风路径和灾区等进行分层分析,计算10天内的滞后效应。rn 结果:台风期日降水量和最大风速均高于对照期。研究时段内无霍乱新发病例。痢疾、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的RR值分别在第5, 6和5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4(95%CI,1.08-1.92), 2.13(95%CI,1.16-3.94)和1.15(95%CI,1.05-1.26)。男性是台风后感染性腹泻的易感人群,而且细菌性痢疾和伤寒/副伤寒在>16岁组发病数较多,其他感染性腹泻在0-15岁组发病较多。细菌性痢疾和伤寒/副伤寒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和非灾区病例数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感染性腹泻在全省均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台风经过的地区感染性腹泻病例数增加。台风灾区不一定是灾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不同的感染性腹泻具有不同的易感人群和滞后效应,应针对不同传染病制定相应的灾后防治措施。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