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投稿文检索系统、投稿文检索装置、投稿文检索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投稿文检索系统、投稿文检索装置、投稿文检索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仅恰当地检索投稿了用户需要的信息的投稿文的投稿文检索系统、投稿文检索装置、投稿文检索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构成为在通信终端(70)中设定了引导路径的情况下,将投稿文的阅览请求发送至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接收了阅览请求的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判定在引导路径的周边是否存在成为拥堵的主要原因的设施即拥堵主要原因设施,当判定为在引导路径的周边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情况下,获取比拥堵主要原因设施靠用户侧并与引导路径交叉的道路即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以及第二近前交叉道路,并将“第一近前交叉道路或者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与“拥堵”的组合设定为检索字,从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检索包含所设定的检索字的投稿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399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35663.5

  • 发明设计人 山田英夫;村松龙弥;

    申请日2014-06-18

  • 分类号G06F17/30;G08G1/0969;G09B29/00;G09B29/10;H04M11/08;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舒艳君

  • 地址 日本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21: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F16/909 专利号:ZL2014800356635 申请日:20140618 授权公告日:201902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2-15

    授权

    授权

  • 2016-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30 申请日:201406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2-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进行检索的投稿文检 索系统、投稿文检索装置、投稿文检索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供了一种用户经由终端向计算机网络上投递投稿文,并 且能够阅览由其它用户投递的投稿文的系统。例如,有博客(blog)、 SNS(SocialNetworkService:社交网络服务)、Twitter(注册商标)、 chat等(以下称为SNS等)。另外,在这些投稿文中还包含很多投递了 与拥堵信息、禁止通行信息等交通信息相关的信息的投稿文。

这里,在SNS等中,虽然具有能够立即获取最新的信息的优点,但 由于信息量巨大,所以很难仅提取对阅览的用户来说是必要的信息进行 提供。鉴于此,作为从多个信息中检索对用户来说必要的信息的方案, 例如在日本再表2010/004612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在从DB中进行地点 信息的检索的情况下,若由用户输入了名称、类型等检索用的关键字, 则可检索与关键字相应的地点(以下,称为检索地点),从DB中提取 检索地点的位置信息和地址信息,并且根据检索地点的位置信息从DB 中获取与检索地点相应的地域名称(道路名称、城市名称等)的文本数 据,输出对从DB中提取出的检索地点的地址信息和地域名称的文本数 据进行了组合的文本数据作为检索结果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再表2010/004612号公报(第13-17页、图2)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针对与被输入的关键字 相应的全部的检索地点从DB中提取位置信息、地址信息,进而根据提 取出的位置信息、地址信息生成文本数据并输出。尤其存在根据被输入 的关键字的内容,检索地点的数量非常多的情况。例如,若在城市部中 将“便利店”、“停车场”作为关键字来进行检索,则可预想到检索地点 的数量非常多。因此,存在检索的处理负担、检索时间增大,并且用户 不需要的信息也会被输出的问题。并且,还产生了过滤检索结果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以往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能够从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仅适当地提取投递了用户 需要的信息的投稿文的投稿文检索系统、投稿文检索装置、投稿文检索 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1)、投稿文 检索装置、投稿文检索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是用于从投稿到计算机网络 上的多个投稿文内检索用户需要的投稿文的系统、装置、以及使用该系 统、装置来进行投稿文的检索的投稿文检索方法、进而使该装置实现以 下的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具体而言,获取车辆等移动体的移动预定路 径,判定在移动预定路径的周边是否存在成为拥堵的主要原因的设施即 拥堵主要原因设施。接下来,当判定为在移动预定路径的周边存在拥堵 主要原因设施的情况下,获取比拥堵主要原因设施靠移动体侧并与移动 预定路径交叉的道路即近前交叉道路,获取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作为检 索对象名称,并根据获取到的检索对象名称的字符串来设定检索字。而 且,从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提取与所设定的检索字相应的 投稿文。

其中,“移动体”除了车辆以外,也可以是2轮车、用户自身(人)。

另外,“成为拥堵的主要原因的设施”是存在因该设施的原因而使 周边的道路产生拥堵之虞的设施,更具体而言是存在因为了进入该设施 的车辆的原因而使周边的道路产生拥堵之虞的设施,例如,是吸引顾客 的能力较高的大规模的商业设施、被引入到电视、杂志等媒介后不久的 设施等。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1)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

具体而言,获取车辆等移动体的移动预定路径,获取与移动预定路 径交叉的道路中移动体能够从移动预定路径进入的道路即进入交叉道 路。接下来,判定在进入交叉道路的周边是否存在成为拥堵的主要原因 的设施即拥堵主要原因设施,当判定为在进入交叉道路的周边存在拥堵 主要原因设施的情况下,获取比移动预定路径和进入交叉道路的交叉点 靠移动体侧并与移动预定路径交叉的道路即近前交叉道路。然后,获取 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作为检索对象名称,并根据获取到的检索对象名称 的字符串来设定检索字。而且,从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提 取与所设定的检索字相应的投稿文。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1)、投稿文 检索装置、投稿文检索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中,能够基于成为拥堵的主 要原因的设施和周边的道路形状,将在与用户的移动预定路径交叉的交 叉道路内拥堵的可能性较高的交叉道路的名称设定为检索字。结果,通 过使用所设定的检索字,能够从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仅恰 当地提取投稿了用户需要的信息的投稿文。尤其能够经由投稿文以更快 的时机掌握与用户的移动预定路径相关联的拥堵信息,更具体而言掌握 对移动预定路径的车辆的流量造成影响的交叉道路的拥堵信息。另外, 由于无需进行使用户输入检索条件的作业,所以操作性也能够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投稿文信息管理中心的投稿文信息DB中存储的投稿文 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地图信息所包含的设施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的控制系统的 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了显示器所显示的投稿文引导画面的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索字设定处理的子处理程序的流程 图。

图9是对引导路径周边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提取范围进行了表示 的图。

图10是表示了引导路径与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索字的设定处理的具体例 的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索字设定处理的子处理程序的流 程图。

图13是对进入交叉道路的确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对进入交叉道路周边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提取范围进行 了表示的图。

图15是对进入交叉道路周边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提取范围进行 了表示的图。

图16是表示了进入交叉道路与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7是表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索字的设定处理的具体例 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具体化后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 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以及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 1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 索系统1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 索系统1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1基本上由投 稿文管理中心2所具有的投稿文检索服务器(投稿文检索装置)3、同 样的投稿文管理中心2所具有的投稿文信息管理服务器4、以及用户6 所具有的通信终端7构成。其中,作为通信终端7,有作为被搭载于车 辆的车载器的导航装置、移动电话、PDA、平板型终端、智能手机等。 另外,用户6可以是利用车辆以外的移动装置(例如电车、自行车、徒 步等)的移动中,也可以是未移动的状态。另外,投稿文管理中心2和 通信终端7构成为能够经由通信网络8相互收发电子数据。

这里,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是在通信终端7的用户6请求了阅览被 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的情况下,通过基于用户6的移动预定路 径、周边的道路形状以及设施信息来设定检索条件,并从被存储于投稿 文信息管理服务器4的投稿文内提取投稿了与请求了信息的用户6相关 联的内容的投稿文,并且将与提取出的投稿文相关的信息发送至通信终 端7,来将投稿文的内容能够供用户6阅览的服务器装置。其中,关于 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的详细内容将后述。

另外,投稿文信息管理服务器4是对博客、SNS(SocialNetwork Service)、Twitter(注册商标)、chat等(以下称为SNS等)进行管理, 在SNS等中进行被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的保管以及提供的服 务器装置。其中,除了通信终端7以外,由用户进行的投稿文的投稿也 能够从可与计算机网络连接的PC、其它的通信装置进行。

而且,投稿文信息管理服务器4具有投稿文信息DB9作为存储介质, 所投稿的投稿文被依次储存至投稿文信息DB9。另外,在投稿文信息 DB9中与投稿文的文章(字符串)一起还存储有投递该投稿文的投稿时 刻、投递了该投稿文时的投稿者的位置(以下称为投稿位置)、投稿者 的ID等。这里,图3是表示了在投稿文信息管理服务器4中被收集以 及提供的投稿文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3所示,作为投稿文,包含投稿 时刻、投稿位置、用户ID、投稿文的文章等。其中,在投稿文信息管 理服务器4中,与由全国的用户投递的投稿文相关的信息被累积储存至 投稿文信息DB9,若所储存的数据量成为规定量以上则从与过去的投稿 文相关的信息开始依次进行删除。另外,投稿文信息管理服务器4也可 以设置于与投稿文管理中心2不同的中心。

另一方面,通信终端7可使用具备用于对GPS等通信终端7的当前 位置(即用户6的当前位置)进行确定的功能、显示用户6的当前位置 周边的地图图像的功能的信息通信终端,例如是导航装置、移动电话、 PDA、平板型终端、智能手机等。

另外,通信终端7被构成为经由后述的收发电路部(RF)33与通 信网络8连接,能够与投稿文管理中心2双向通信。而且,在从投稿文 管理中心2接收到与投稿文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像后述那样将接收到 的投稿文的文章内容显示于通信终端7的显示器,能够将投稿文的内容 供用户阅览(参照图7)。其中,关于通信终端7的详细内容将后述。

另外,通信网络8包含被配置于全国各地的多个基站和管理以及控 制各基站的通信公司,通过将基站以及通信公司利用有线(光纤、ISDN 等)或者无线相互连接而构成通信网络8。

这里,基站具有与通信终端7进行通信的收发器(收发机)和天线。 而且,基站具有在通信公司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另一方面成为通信网络 8的末端,在与投稿文管理中心2之间对处于基站的电波到达的范围(小 区)的通信终端7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作用。

接着,使用图2对构成投稿文检索系统1的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的 结构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基本上由 信息管理ECU11、作为与信息管理ECU11连接的信息记录单元的地图 信息DB12、以及中心通信装置13构成。

如图2所示,信息管理ECU11是进行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中的各 种控制的电子控制单元。而且,具备作为运算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的 CPU21、以及在CPU21进行各种运算处理时被作为工作存储器使用的 RAM22、除了各种控制程序以外还存储有后述的投稿文检索处理程序 (图6)等的ROM23等内部存储装置。其中,信息管理ECU11与通信 终端7的ECU一起构成作为处理算法的各种单元。例如,移动预定路 径获取机构获取车辆等移动体的移动预定路径。拥堵设施判定机构判定 在移动预定路径的周边是否存在成为拥堵的主要原因的设施即拥堵主 要原因设施。当判定为在移动预定路径的周边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 情况下,近前交叉道路获取机构获取比拥堵主要原因设施靠移动体侧并 与移动预定路径交叉的道路即近前交叉道路。检索对象名称获取机构获 取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作为检索对象名称。检索条件设定机构根据由检 索对象名称获取机构获取到的检索对象名称的字符串来设定检索字。检 索机构从被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提取与由检索条件设定机 构设定的检索字相当的投稿文。间隔获取机构获取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与 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配置间隔。道路宽度获取机构分别获取第一近前交 叉道路和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道路宽度。

另外,地图信息DB12是存储地图信息的存储单元。这里,地图信 息DB12中储存的地图信息以道路网为代表记录有路径探索以及地图显 示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例如,由与道路(路段)相关的路段数据25、与 节点相关的节点数据、与各交叉点相关的交叉点数据26、与设施相关的 设施数据27、用于探索路径的探索数据、用于检索地点的检索数据、用 于显示地图的地图显示数据等构成。其中,地图信息DB12被定期更新 为新的地图信息。

这里,作为路段数据25,例如存储有识别该路段的路段ID、确定 位于该路段的端部的节点的端部节点信息、该路段构成的道路的道路种 类、道路宽度、道路名称等。另外,作为交叉点数据26,存储有构成该 交叉点的节点的节点ID、交叉点名称、转弯限制的有无等。另外,设 施数据27除了识别设施的设施ID、设施名称、类型、确定设施的位置 的信息以外,还存储有对该设施是否相当于成为拥堵的主要原因的设施 即拥堵主要原因设施进行确定的信息。这里,拥堵主要原因设施是存在 因该设施的原因而使周边的道路产生拥堵之虞的设施,更具体而言是存 在因为了进入该设施的车辆的原因而使周边的道路产生拥堵之虞的设 施,例如是吸引顾客的能力较高的大规模的商业设施、被引入到电视、 杂志等媒介后不久的设施等。而且,例如基于从交通信息中心获取到的 过去的周边道路的拥堵历史记录、从外部的服务器获取到的媒介的刊登 信息来判定是否相当于拥堵主要原因设施。另外,可以采用设施是否相 当于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判定可以由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进行,也可以 为由其它服务器进行的结构。

这里,图4是表示了设施数据27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4所示, 设施数据27包含设施ID、设施名称、设施的种类(类型)、确定设施 的位置的位置信息(纬度经度)、以及是否相当于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 标志信息。例如,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家居用品中心”和 “××咖啡馆”这两个设施是拥堵主要原因设施。而且,当如后述那样 在用户6的移动预定路径的周边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情况下,信息 管理ECU11预测为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近前侧与移动预定路径交叉 的交叉道路拥堵,并将该交叉道路的名称设定为检索字。

此外,可使地图信息DB12不是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所具有的机构, 而是外部的服务器所具有的结构,成为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通过通信从 外部的服务器获取设施数据27的结构。

另外,中心通信装置13是用于经由通信网络8与通信终端7进行 通信的通信装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经由中心通信装置13与通信终 端7之间收发和投稿文相关的信息。

接下来,使用图5对用户6所具有的通信终端7的简要结构进行说 明。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7的控制系统 的框图。

如图5所示,通信终端7通过在数据总线BUS上连接CPU31、存 储有与持有通信终端7的用户6相关的用户信息(用户ID、姓名)、地 图信息等的存储器32、与通信网络8的基站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的收发 电路部(RF)33、将在收发电路部33中接收到的RF(RadioFrequency: 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且将基带信号转换为RF信号的基 带处理部34、作为与扩音器35以及扬声器36等的接口的输入输出部 37、由液晶显示面板等构成的显示器38、由触摸面板、键盘等构成的输 入操作部39、以及GPS40而构成。

这里,被内置于通信终端7的CPU31是按照存储器32中储存的动 作程序来执行各种动作的通信终端7的控制单元,与存储器32一起构 成通信终端ECU41。另外,通信终端ECU41的各种处理内容根据需要 被显示于显示器38。

另外,存储器32是除了与持有通信终端7的用户6相关的用户信 息(用户ID、姓名等)、地图信息以外,还存储有被安装的导航应用等 应用程序、用户6的当前位置历史记录、在导航应用中设定的引导路径 (用户6的移动预定路径)、以及后述的投稿文检索处理程序(图6)等 的存储介质。

这里,存储器32中存储的地图信息具有基本上与投稿文检索服务 器3所具有的地图信息相同的结构,例如,由与道路(路段)相关的路 段数据、与节点相关的节点数据、与各交叉点相关的交叉点数据、与设 施相关的设施数据、用于显示地图的地图显示数据、用于探索路径的探 索数据、用于检索地点的检索数据等构成。此外,也可以是地图信息不 存储至存储器32而通过通信从外部的服务器(例如投稿文检索服务器 3)获取的结构。另外,存储器32也可以由硬盘、存储卡、CD、DVD 等光盘等构成。

另外,显示器38被配设于壳体的一面,可使用液晶显示器、有机 EL显示器等。而且,显示用于执行被安装于通信终端7的各种应用程 序的首页画面、被执行的应用程序所涉及的画面(互联网画面、邮件画 面、导航画面等)、图像、动画等各种信息。尤其在执行了导航应用的 情况下所显示的导航画面中,也显示包含道路的地图图像、交通信息、 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引导路径(移动预定路径)、沿着引导路径的引导 信息等。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显示与从投稿文管理中心2接收 到的投稿文相关的信息(投稿文的文章内容、投稿者的ID等)。

另外,输入操作部39由设置于显示器38的前表面的触摸面板构成。 而且,通信终端ECU41基于因触摸面板的按下等而输出的电信号,来 进行应该执行对应的各种动作的控制。尤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进行 各种应用程序的起动以及操作时、投递投稿文时、阅览已经被投稿到计 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时等使用。此外,输入操作部39也能够由编号/文 字输入键、移动用于选择所显示的内容的光标的光标键、确定选择的决 定键等各种键等构成。

另外,GPS40接收由人工卫星产生的电波,由此能够检测通信终端 7(即用户6)的当前位置以及当前时刻。另外,也可以成为除了GPS40 以外还具备用于检测通信终端7的当前位置、方位的其它装置(例如陀 螺仪传感器等)的结构。

另外,收发电路部33构成为能够经由通信网络8与投稿文管理中 心2进行通信。而且,能够经由未图示的外部的交通信息中心(例如 VICS(注册商标)中心),获取拥堵信息、限制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等 交通信息。另外,也被用于与投稿文管理中心2之间发送投稿文的阅览 请求,或接收与提取出的投稿文相关的信息。

接着,基于图6对在构成具有上述结构的投稿文检索系统1的通信 终端7以及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中执行的投稿文检索处理程序进行说 明。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处理程序的流程图。这里, 投稿文检索处理程序是在通信终端7中起动了导航应用之后被执行,从 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提取投递了与请求了投稿文的阅览的 用户6相关联的内容的投稿文,并且将与提取出的投稿文相关的信息提 供给该用户6的程序。其中,以下的图6以及图8中用流程图表示的程 序被存储于投稿文管理中心2、通信终端7所具备的RAM、ROM等, 由CPU21、CPU31执行。

首先,对在通信终端7中执行的投稿文检索处理程序进行说明。

在步骤(以下简写为S)1中,CPU31判定在导航应用中是否进行 了目的地的设定操作。

而且,在判定为进行了目的地的设定操作的情况下(S1:是),移 至S2。与此相对,在判定为未进行目的地的设定操作的情况下(S1: 否),结束该投稿文检索处理程序。

在S2中,CPU31获取从出发地到设定的目的地的引导路径。而且, 将获取到的引导路径存储至存储器32等。其中,可以是通信终端7探 索引导路径的结构,也可以是外部的服务器探索引导路径,通信终端7 从该服务器接收探索到的引导路径的结构。此外,引导路径的探索可使 用公知的迪科斯彻算法。另外,出发地可以是用户的当前位置,也可以 是由用户选择的任意的地点(例如自己家)。在上述S2中获取到的引导 路径为用户6(在用户6乘车的情况下为车辆)的移动预定路径。另外, 引导路径作为由数值构成的位置信息被获取以及存储。具体而言,通过 连结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坐标(纬度经度)点来确定引导路径。

在S3中,CPU31将投稿文的阅览请求发送至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 其中,投稿文的阅览请求中包含对作为阅览请求的发送源的通信终端7 进行确定的ID、在上述S2中获取到的引导路径的位置信息。其中,接 收到阅览请求的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如后述那样,基于接收到的阅览请 求从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提取“投稿了与请求投稿文的阅 览的用户6相关联的内容的投稿文”(S12~S14)。

接下来,在S4中,CPU31接收从投稿文管理中心2发送来的与投 稿文相关的信息。其中,在上述S4中接收到的与投稿文相关的信息是 与基于在上述S3中发送出的阅览请求从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 内提取出的投稿文相关的信息,是与“投稿了与请求投稿文的阅览的用 户6相关联的内容的投稿文”相关的信息。另外,作为与投稿文相关的 信息,与投稿文的文章一起包括投递该投稿文的投稿时刻、投稿位置、 投稿者的ID等。

然后,在S5中,CPU31将在上述S4中接收到的与投稿文相关的信 息与在上述S2中获取到的引导路径一起显示于显示器38。其中,所显 示的信息可以显示投稿文的文章、投递该投稿文的投稿时刻、投稿位置、 投稿者的ID的全部,也可以为显示一部分。不过,构成为至少显示投 稿文的文章。另外,在上述S4中无法接收投稿文的情况下,仅显示在 上述S2中获取到的引导路径。

这里,图7是表示了在上述S5中显示器38所显示的投稿文引导画 面51的图。如图7所示,投稿文引导画面51由显示引导路径的左画面 52、以及显示与投稿文相关的信息的右画面53这两个显示区域构成。

而且,左画面52由用户周边的地图图像54、表示用户的当前位置 的当前位置标记55、引导路径56、表示所显示的投稿文的投稿位置的 投稿位置标记57~60构成。

另外,在右画面53设置有显示与投稿文相关的信息的信息显示空 间61~64。在各信息显示空间61~64分别显示投递了投稿文的投稿者的 ID、以及投稿文的文章内容。另外,优选构成为在有多个投稿文的情况 下,通过滚动操作来切换显示投稿文。另外,也可以在显示与投稿文相 关的信息时,优先显示在接近用户的位置投稿的投稿文。并且,也可以 优先显示在后述的检索处理(S13)中判定为针对检索字的匹配度较高 的投稿文。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不显示右画面53而仅显示左画面52的 结构,在左画面52的投稿位置标记57~60被选择之后将对应的投稿文 的信息显示空间61~64重新配置在画面上。另外,也可以成为不显示投 稿位置标记57~60的结构。

而且,用户通过视觉确认图7所示的投稿文引导画面51,能够阅览 投稿了与用户6相关联的内容的投稿文的内容。尤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由于像后述那样在引导路径的周边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情况下,将 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近前侧与引导路径交叉的交叉道路的名称设定 为检索字,所以能够以更快速的时机掌握与引导路径相关联的拥堵信息 (更具体为对引导路径的车辆的流量带来影响的交叉道路的拥堵信 息)。

接下来,对在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中执行的投稿文检索处理程序进 行说明。

首先,在S11中,CPU21接收由请求阅览投稿文的用户6发送出的 阅览请求。其中,阅览请求中包含对作为阅览请求的发送源的通信终端 7进行确定的ID、在通信终端7中设定的引导路径(用户6的移动预定 路径)的位置信息。另外,接收到的阅览请求所包含的引导路径的位置 信息被暂时储存至RAM22等存储介质。

接下来,在S12中,CPU21执行后述的检索字设定处理(图8)。 这里,检索字设定处理是基于在上述S11中接收到的阅览请求所包含的 引导路径的位置信息和包含与拥堵主要原因设施、周边的道路形状相关 的信息的地图信息,来设定用于从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检索 “投稿了与请求了投稿文的阅览的用户6相关联的内容的投稿文”的检 索字的处理。

然后,在S13中,CPU21执行使用在上述S12中设定的检索字,从 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检索“投稿了与请求了投稿文的阅览的 用户6相关联的内容的投稿文”的检索处理。具体而言,从投稿文信息 管理服务器4的投稿文信息DB9所储存的投稿文信息(图3)中提取与 文章中包含在上述S12中设定的检索字的投稿文相关的信息。

例如,当在上述S13中将“○×街”与“拥堵”的组合设定为检索 字的情况下,“拥堵AND○×街”被设定为检索条件,从投稿文信息 DB9中提取与文章中包含“○×街”和“拥堵”的字符串双方的投稿文 相关的信息。

然后,在S14中,CPU21将在上述S13中提取出的与投稿文相关的 信息发送至请求了阅览投稿文的通信终端7。结果,在请求了投稿文的 阅览的通信终端7中,显示与投稿了与用户6相关联的内容的投稿文相 关的信息(S5)。

接下来,基于图8对在上述S12中执行的检索字设定处理的子处理 进行说明。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索字设定处理的子处理程序 的流程图。

首先,在S21中,CPU21从RAM22中读出在上述S11中接收到的 阅览请求所包含的引导路径(用户的移动预定路径)的位置信息。

接下来,在S22中,CPU21基于设施数据27(图4),提取在引导 路径的周边且相对于引导路径处于车辆在引导路径上行驶的车道侧的 拥堵主要原因设施。

其中,拥堵主要原因设施是如上所述存在因该设施的原因而使周边 的道路产生拥堵之虞的设施,更具体而言是存在因为了进入该设施的车 辆的原因而使周边的道路产生拥堵之虞的设施,例如,是吸引顾客的能 力较高的大规模的商业设施、被引入电视、杂志等媒介后不久的设施等。 而且,根据设施数据27来确定处于引导路径的周边的设施是拥堵主要 原因设施还是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以外的设施。另外,处于引导路径的周 边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除了处于引导路径沿线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以 外,优选将处于与引导路径交叉的道路、并行的道路沿线的拥堵主要原 因设施也作为对象。例如,如图9所示,除了处于引导路径70沿线的 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以外,将处于与引导路径70交叉的道路71、并行的 道路72沿线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也作为提取对象。其中,以拥堵主要 原因设施处于距引导路径70规定距离D(例如100m)以内为条件。

另外,相对于引导路径车辆在引导路径行驶的车道侧、即在左侧通 行的地区中相对于引导路径成为行进方向的左侧,在右侧通行的地区中 相对于引导路径成为行进方向的右侧。例如,如图10所示,在位于引 导路径70的情况下,在左侧通行的地区中提取处于区域A的拥堵主要 原因设施,在右侧通行的地域中提取处于区域B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 不过,在假设引导路径70是单行道的道路的情况下,区域A和区域B 双方都成为车辆在引导路径70行驶的车道侧,将两方的区域作为对象 来提取拥堵主要原因设施。

按在上述S22中提取出的每个拥堵主要原因设施来执行以下的 S23~S28的处理。而且,将在上述S22中提取出的全部拥堵主要原因设 施作为对象在执行了S23~S28的处理之后移至S13。

在S23中,CPU21基于在上述S22中提取出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 位置和地图信息DB12中存储的路段数据25,将比拥堵主要原因设施靠 用户侧(即引导路径的开始点侧)并与引导路径交叉的道路内在最靠拥 堵主要原因设施侧与引导路径交叉的道路确定为第一近前交叉道路,并 获取与确定出的第一近前交叉道路相关的信息(构成交叉道路的路段的 路段ID、道路种类、道路宽度、道路名称等)。

接下来,在S24中,CPU21同样基于在上述S22中提取出的拥堵主 要原因设施的位置和地图信息DB12中存储的路段数据25,将比拥堵主 要原因设施靠用户侧(即引导路径的开始点侧)并与引导路径交叉的道 路内紧接着第一近前交叉道路在靠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侧与引导路径交 叉的道路确定为第二近前交叉道路,并获取与确定出的第二近前交叉道 路相关的信息(构成交叉道路的路段的路段ID、道路种类、道路宽度、 道路名称等)。

以下,使用图11对上述S23以及S24的处理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图11中,对交叉道路74、75在交叉点73与引导路径70连接, 交叉道路77、78在交叉点76与引导路径70连接,交叉道路80、81在 交叉点79与引导路径70连接,交叉道路83、84在交叉点82与引导路 径70连接,沿着交叉点76与交叉点73之间的引导路径70具有在上述 S22中提取出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85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1所示的 例子中,将在比拥堵主要原因设施85靠用户侧的交叉道路77、78、80、 81、83、84内最靠拥堵主要原因设施85侧与引导路径70交叉的交叉道 路77、78确定为第一近前交叉道路。另外,将比拥堵主要原因设施85 靠用户侧的交叉道路77、78、80、81、83、84内紧接着第一近前交叉 道路靠拥堵主要原因设施85侧与引导路径70交叉的交叉道路80、81 确定为第二近前交叉道路。

此外,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以及第二近前交叉道路为了排除狭窄街道 等也可以将规定宽度以上(例如一般道路以上)的道路作为条件。

接下来,在S25中,CPU21基于在上述S23中获取到的与第一近前 交叉道路相关的信息和在上述S24中获取到的与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相 关的信息,来确定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与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配置间隔, 并判定该配置间隔是否是规定的阈值以上。例如,在图11所示的例子 中,判定交叉道路77、78与交叉道路80、81之间的配置间隔L是否是 阈值以上。其中,成为上述S25的判定基准的阈值被存储至RAM22等 存储介质,能够基于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规模、引导路径、第一近前交 叉道路、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道路种类等适当地设定。例如设为500m。 另外,阈值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根据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规模而变更。例 如,构成为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规模越大,则将阈值变更为更大的值。

而且,在判定为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与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配置间隔 是阈值以上的情况下(S25:是),移至S26。该情况下,CPU21预测为 第一近前交叉道路因朝向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车辆的原因而拥堵的可 能性较高。

与此相对,在判定为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与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配置 间隔不足阈值的情况下(S25:否),移至S27。

在S26中,CPU21获取第一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作为检索对象名称。 而且,将获取到的第一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的字符串与字符串“拥堵” 的组合设定为检索字。例如,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获取交叉道路77、 78的名称作为检索对象名称。因此,将“交叉道路77、78的名称”与 “拥堵”的组合设定为检索字。其中,作为进入交叉道路的名称,在进 入交叉道路是国道、县道的情况下可以是编号(例如国道1号),也可 以是街的名称(例如明治街),还可以是简称(例如七环)。

然后,基于所设定的检索字,执行从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 内检索包含检索字的投稿文的检索处理(S13)。

另一方面,在S27中,CPU21基于在上述S23中获取到的与第一近 前交叉道路相关的信息和在上述S24中获取到的与第二近前交叉道路 相关的信息,判定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道路宽度是否比第一近前交叉道 路的道路宽度宽。例如,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判定交叉道路80、81 的道路宽度是否比交叉道路77、78的道路宽度宽。

而且,在判定为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道路宽度比第一近前交叉道路 的道路宽度大的情况下(S27:是),移至S28。该情况下,CPU21预测 为比道路宽度较窄的第一近前交叉道路道路宽度宽的第二近前交叉道 路有较多的朝向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车辆行驶而拥堵的可能性较高。

与此相对,在判定为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道路宽度比第一近前交叉 道路的道路宽度窄或者为相同的道路宽度的情况下(S27:否),移至 S26。该情况下,CPU21预测为更接近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第一近前交 叉道路有较多的朝向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车辆行驶而拥堵的可能性较 高。

在S28中,CPU21获取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作为检索对象名称。 而且,将获取到的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的字符串与字符串“拥堵” 的组合设定为检索字。例如,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获取交叉道路80、 81的名称作为检索对象名称。因此,将“交叉道路80、81的名称”与 “拥堵”的组合设定为检索字。

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由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 统1、利用投稿文检索系统1的投稿文检索方法以及在投稿文检索系统 1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中,当在通信终端7中设定了引导路径的情况下, 将投稿文的阅览请求发送至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S3),接收到阅览请 求的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判定在引导路径的周边是否存在成为拥堵的主 要原因的设施即拥堵主要原因设施,当判定为在引导路径的周边存在拥 堵主要原因设施的情况下,获取比拥堵主要原因设施靠用户侧并与引导 路径交叉的道路即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以及第二近前交叉道路(S23、 S24),将“第一近前交叉道路或者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与“拥堵” 的组合设定为检索字(S26、S28),从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 检索包含设定的检索字的投稿文(S13),并提供检索到的投稿文(S14), 所以能够基于成为拥堵的主要原因的设施和周边的道路形状,将在与用 户的移动预定路径交叉的交叉道路内拥堵的可能性较高的交叉道路的 名称设定为检索字。结果,通过使用所设定的检索字能够从投稿到计算 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适当地提取投稿了用户需要的信息的投稿文。特别 是,能够经由投稿文以更快速的时机掌握与用户的移动预定路径相关联 的拥堵信息,更具体而言,对移动预定路径的车辆的流量造成影响的交 叉道路的拥堵信息。另外,由于无需进行使用户输入检索条件的作业, 所以操作性也能够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2至图17对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 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与上述图1至图11的第一实施方式 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1的结构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1等的结构相同或相当部分。

该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的简要结构是与第一实 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1大致相同的结构。另外,各种控制处 理也是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1大致相同的控制处理。

不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1在引导路径的周边 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情况下,将比拥堵主要原因设施靠近前侧的交 叉道路的名称设定为检索字,而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 在与引导路径交叉的交叉道路的周边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情况下, 将比该交叉道路靠近前侧的交叉道路的名称设定为检索字,这一点与第 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1不同。

以下,基于图12对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终端7以及投稿 文检索服务器3中执行的投稿文检索处理程序中的上述S12的检索字设 定处理的子处理进行说明。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索字设定 处理的子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首先,在S31中,CPU21从RAM22中读出在上述S11中接收到的 阅览请求所包含的引导路径(用户的移动预定路径)的位置信息。

接下来,在S32中,CPU21基于在上述S31中读出的引导路径的位 置信息和地图信息DB12中存储的交叉点数据26,来确定引导路径所包 含的交叉点,获取与确定出的交叉点相关的信息(构成交叉点的节点的 节点ID、交叉点名称等)。

接着,在S33中,CPU21基于在上述S31中读出的引导路径的位置 信息和地图信息DB12中存储的路段数据25,确定在上述S32中确定出 的交叉点与引导路径交叉的交叉道路,并获取与确定出的交叉道路相关 的信息(构成交叉道路的路段的路段ID、道路种类、道路宽度、道路 名称等)。

然后,在S34中,CPU21基于交叉点数据26、路段数据25,在上 述S33中确定出的交叉道路内确定在引导路径行驶的车辆能够从引导 路径进入道路即进入交叉道路。例如,对如图13所示,交叉道路102、 103在交叉点101与引导路径100连接,交叉道路105、106在交叉点 104与引导路径100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交叉 道路102、103没有行进方向的限制,但交叉道路105、106存在单行道 的限制。因此,在引导路径100行驶的车辆能够进入交叉道路102、103、 106,但不能够进入交叉道路105。因此,将交叉道路102、103、106 确定为进入交叉道路。其中,在上述S34中除了单行道的限制以外,例 如还考虑车辆禁止驶入、行人专用等限制来确定进入交叉道路。

接下来,在S35中,CPU21基于设施数据27(图4),来提取处于 在上述S34中确定出的进入交叉道路的周边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特别 是在上述S34中确定出多个进入交叉道路的情况下,以确定出的各进入 交叉道路为对象来执行上述S35的处理。

另外,处于进入交叉道路的周边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除了处于进入 交叉道路沿线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以外,优选将处于与进入交叉道路交 叉的道路、并行的道路沿线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也作为对象。例如,如 图14所示,除了处于进入交叉道路103沿线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以外, 将处于与进入交叉道路103交叉的道路107、并行的道路108沿线的拥 堵主要原因设施也作为提取对象。其中,将拥堵主要原因设施处于距进 入交叉道路103为规定距离W(例如100m)以内作为条件。

并且,优选将在上述S35中成为提取对象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不大 幅远离引导路径为条件。例如,可以如图14所示,将距引导路径100 为规定距离T(例如1km)以内作为条件,也可以如图15所示,将处 于到进入交叉道路103与规定宽度以上(例如一般道路以上)的道路109 交叉为止的范围内作为条件。另外,也可以不设置规定宽度以上的条件。

按在上述S35中提取出的每个拥堵主要原因设施来执行以下的 S36~S42的处理。而且,以在上述S35中提取出的全部的拥堵主要原因 设施作为对象而执行了S36~S42的处理之后移至S13。

在S36中,CPU21通过对在上述S35中提取出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 的位置和进入交叉道路的位置进行比较,来判定在针对进入交叉道路从 引导路径进入的车辆所行驶的车道侧是否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即, 在左侧通行的地区中,针对进入交叉道路从引导路径侧观察来判定在左 侧是否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在右侧通行的地区中,针对进入交叉道 路从引导路径侧观察来判定在右侧是否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例如, 在如图16所示,存在引导路径100和进入交叉道路103的情况下,判 定在左侧通行的地区中是否在区域A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判断在右 侧通行的地区中是否在区域B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其中,在假设进 入交叉道路103是单行道的道路的情况下,不管拥堵主要原因设施处于 区域A和区域B的哪一侧,都判定为在车辆所行驶的车道侧存在拥堵 主要原因设施。

而且,当判定为在针对进入交叉道路从引导路径进入的车辆所行驶 的车道侧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情况下(S36:是),移至S37。与此 相对,当判定为在针对进入交叉道路从引导路径进入的车辆所行驶的车 道侧没有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情况下(S36:否),不进行检索字的设定 而返回到S36,将下一个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作为对象来继续处理。

在S37中,CPU21基于在上述S36中判定为在车辆的行驶车道侧存 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进入交叉道路的位置和地图信息DB12中存储的 路段数据25,将在比引导路径与进入交叉道路的交叉点(以下,称为进 入交叉点)靠用户侧(即引导路径的开始点侧)并与引导路径交叉的道 路内,最靠进入交叉点侧与引导路径交叉的道路确定为第一近前交叉道 路,并获取与确定出的第一近前交叉道路相关的信息(构成交叉道路的 路段的路段ID、道路种类、道路宽度、道路名称等)。

接下来,在S38中,CPU21同样基于在上述S36中判定为在车辆的 行驶车道侧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进入交叉道路的位置和地图信息 DB12中存储的路段数据25,将在比进入交叉点靠用户侧(即引导路径 的开始点侧)并与引导路径交叉的道路内,紧接着第一近前交叉道路靠 进入交叉点侧与引导路径交叉的道路确定为第二近前交叉道路,并获取 与确定出的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相关的信息(构成交叉道路的路段的路段 ID、道路种类、道路宽度、道路名称等)。

以下,使用图17对上述S37以及S38的处理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图17中,对交叉道路102、103在交叉点101与引导路径100连 接,交叉道路105、106在交叉点104与引导路径100连接,交叉道路 111、112在交叉点110与引导路径100连接,沿着作为进入交叉道路的 交叉道路103有在上述S35中提取出的拥堵主要原因设施113的情况进 行说明。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将比进入交叉点101靠用户侧的交叉 道路105、106、111、112内,最靠进入交叉点101侧与引导路径100 交叉的交叉道路105、106确定为第一近前交叉道路。另外,将比进入 交叉点101靠用户侧的交叉道路105、106、111、112内,紧接着第一 近前交叉道路靠进入交叉点101侧与引导路径100交叉的交叉道路111、 112确定为第二近前交叉道路。

其中,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以及第二近前交叉道路为了排除狭窄的街 路等也可以将是规定宽度以上(例如一般道路以上)的道路作为条件。

接下来,在S39中,CPU21基于在上述S37中获取到的与第一近前 交叉道路相关的信息和在上述S38中获取到的与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相 关的信息,来确定第一近前交叉道路和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配置间隔, 并判定该配置间隔是否是规定的阈值以上。例如,在图17所示的例子 中,判定交叉道路105、106与交叉道路111、112之间的配置间隔L是 否是阈值以上。其中,作为上述S39的判定基准的阈值被存储至RAM22 等存储介质,能够根据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规模、引导路径、第一近前 交叉道路、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道路种类等适当地设定。例如设为 500m。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阈值能够根据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规模而 变更。例如,构成为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规模越大,则阈值也变更为更 大的值。

而且,在判定为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与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配置间隔 是阈值以上的情况下(S39:是),移至S40。该情况下,CPU21预测为 第一近前交叉道路因经由引导路径而朝向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车辆的 原因,所以拥堵的可能性较高。

与此相对,在判定为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与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配置 间隔不足阈值的情况下(S39:否),移至S41。

在S40中,CPU21获取第一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作为检索对象名称。 而且,将获取到的第一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的字符串与字符串“拥堵” 的组合设定为检索字。例如,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获取交叉道路105、 106的名称作为检索对象名称。因此,将“交叉道路105、106的名称” 与“拥堵”的组合设定为检索字。其中,作为进入交叉道路的名称,在 进入交叉道路是国道、县道的情况下可以是编号(例如国道1号),也 可以是街的名称(例如明治街),还可以是简称(例如七环)。

然后,执行基于所设定的检索字从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 内,检索包含检索字的投稿文的检索处理(S13)。

另一方面,在S41中,CPU21基于在上述S37中获取到的与第一近 前交叉道路相关的信息和在上述S38中获取到的与第二近前交叉道路 相关的信息,来判定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道路宽度是否比第一近前交叉 道路的道路宽度宽。例如,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判定交叉道路111、 112的道路宽度是否比交叉道路105、106的道路宽度宽。

而且,在判定为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道路宽度比第一近前交叉道路 的道路宽度大的情况下(S41:是),移至S42。该情况下,CPU21预测 为比道路宽度窄的第一近前交叉道路道路宽度宽的第二近前交叉道路 一方有多个经由引导路径朝向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车辆行驶,拥堵的可 能性较高。

与此相对,在判定为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道路宽度比第一近前交叉 道路的道路宽度窄或者是相同的道路宽度的情况下(S41:否),移至 S40。该情况下,CPU21预测为更接近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第一近前交 叉道路一方有多个经由引导路径朝向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车辆行驶,拥 堵的可能性较高。

在S42中,CPU21获取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作为检索对象名称。 而且,将获取到的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的字符串与字符串“拥堵” 的组合设定为检索字。例如,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获取交叉道路111、 112的名称作为检索对象名称。因此,将“交叉道路111、112的名称” 与“拥堵”的组合设定为检索字。

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由于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 统、利用投稿文检索系统的投稿文检索方法以及在投稿文检索系统1中 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中,当在通信终端7中设定了引导路径的情况下,将 投稿文的阅览请求发送至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S3),接收到阅览请求 的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获取与引导路径交叉的道路中在引导路径行驶的 车辆能够从引导路径进入的道路即进入交叉道路(S34),判定在进入交 叉道路的周边是否存在成为拥堵的主要原因的设施即拥堵主要原因设 施(S36),当判定为在进入交叉道路的周边存在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情 况下,获取比进入交叉点靠用户侧并与引导路径交叉的道路即第一近前 交叉道路以及第二近前交叉道路(S37、S38),将“第一近前交叉道路 或者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与“拥堵”的组合设定为检索字(S40、 S42),从被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检索包含设定的检索字的投 稿文(S13),并提供检索到的投稿文(S14),所以能够基于成为拥堵的 主要原因的设施和周边的道路形状,将与用户的移动预定路径交叉的交 叉道路内拥堵的可能性较高的交叉道路的名称设定为检索字。结果,通 过使用所设定的检索字,能够从被投稿到计算机网络上的投稿文内,适 当地提取投稿了用户需要的信息的投稿文。特别是能够经由投稿文,以 更快速的时机掌握与用户的移动预定路径相关联的拥堵信息,更具体而 言对移动预定路径的车辆的流量造成影响的交叉道路的拥堵信息。另 外,由于无需进行使用户输入检索条件的作业,所以操作性也能够提高。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 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变形。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成为投稿文检索服务 器3执行投稿文检索处理程序(图6)的S11~S14的处理的结构,但也 可以成为投稿文信息管理服务器4、通信终端7执行一部分或者全部的 处理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成为将在请求了阅览 投稿的通信终端7中设定的引导路径作为用户的移动预定路径从通信终 端7发送至投稿文检索服务器3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引导路径而发送 在通信终端7中设定的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结构。该情况下,根据投稿文 检索服务器3接收到的出发地和目的地来进行引导路径的探索。另外, 也可以将引导路径以外的路径作为用户的移动预定路径。例如,可以将 假定为用户从当前位置沿着道路移动的路径确定为用户的移动预定路 径。另外,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过去的移动历史记录来确定用户的移动预 定路径。并且,移动预定路径可以是车辆的移动预定路径,也可以是车 辆以外的移动机构(例如电车、自行车、徒步等)的移动预定路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仅将“第一近前交叉 道路的名称”与“拥堵”的组合、或者“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与 “拥堵”的组合内中的一方设定为检索字,但也可以将两方的组合设定 为检索字。并且,也可以代替“拥堵”而将表示“拥堵”以外的交通状 况的字符串(例如,“混乱拥挤”等)设定为检索字。另外,也可以代 替“第一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而将“引导路径与第一近前交叉道路的 交叉点的名称”设定为检索字,还可以代替“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 而将“引导路径与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交叉点的名称”设定为检索字。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成为在投稿文信息管 理服务器4中作为与投稿文相关的信息,与投稿文的文章一起对投递该 投稿文的投稿时刻、投稿了该投稿文时的投稿者的位置信息、投稿者的 ID等进行存储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仅存储投稿文的文章的结构。

另外,以上对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投稿文检索系统具体化后的实施例 进行了说明,但投稿文检索系统也能够具有以下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起 到以下的效果。

例如,第一结构如下所述。

近前交叉道路获取机构获取最靠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侧(或者交叉点 侧)与移动预定路径交叉的道路作为第一近前交叉道路,并且获取紧接 着第一近前交叉道路靠拥堵主要原因设施侧(或者交叉点侧)与移动预 定路径交叉的道路作为第二近前交叉道路,检索对象名称获取机构获取 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以及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至少一方的名称作为检索 对象名称。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投稿文检索系统,能够将经由移动预定路径朝 向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车辆行驶的可能性较高的道路分别确定为第一 近前交叉道路以及第二近前交叉道路。而且,通过使这些道路的道路名 称包含于检索字,能够适当地提取投稿了对移动预定路径的车辆的流量 造成影响的交叉道路的拥堵信息的投稿文。

另外,第二结构如下所述。

具有获取第一近前交叉道路和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配置间隔的间 隔获取机构,检索对象名称获取机构在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与第二近前交 叉道路的配置间隔是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获取第一近前交叉道路的名称 作为检索对象名称。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投稿文检索系统,尤其能够将接近拥堵主要原 因设施的第一近前交叉道路确定为经由移动预定路径朝向拥堵主要原 因设施的车辆行驶的可能性更高的道路。而且,通过使第一近前交叉道 路的道路名称包含于检索字,能够恰当地提取投稿了对移动预定路径的 车辆的流量造成影响的交叉道路的拥堵信息的投稿文。

另外,第三结构如下所述。

具有分别获取第一近前交叉道路和第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道路宽度 的道路宽度获取机构,检索对象名称获取机构在第一近前交叉道路与第 二近前交叉道路的配置间隔不足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近前交叉道路 和第二近前交叉道路内道路宽度较大的一方的道路的名称作为检索对 象名称。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投稿文检索系统,尤其能够将第一近前交叉道 路以及第二近前交叉道路内道路宽度较宽的一方的交叉道路确定为经 由移动预定路径朝向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车辆行驶的可能性更高的道 路。而且,通过使该交叉道路的道路名称包含于检索字,能够恰当地提 取投稿了对移动预定路径的车辆的流量造成影响的交叉道路的拥堵信 息的投稿文。

另外,第四结构如下所述。

拥堵设施判定机构判定在移动预定路径(或者进入交叉道路)的周 边并针对移动预定路径(或者进入交叉道路)车辆在移动预定路径行驶 的车道侧(或者从移动预定路径进入的车辆所行驶的车道侧)是否存在 拥堵主要原因设施。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投稿文检索系统,在从近前交叉道路经由移动 预定路径进入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车道因进入拥堵主要原因设施的车 辆而拥堵的可能性较高的情况下,能够恰当地提取投稿了与该拥堵相关 的信息的投稿文。

符号说明

1…投稿文检索系统;2…投稿文管理中心;3…投稿文检索服务器; 4…投稿文信息管理服务器;6…用户;7…通信终端;27…设施数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