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3950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48篇、会议论文89篇、专利文献54709篇;相关期刊811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北京口腔医学、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2015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西北、西南管理组第五届工作研讨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4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等;口腔医学的相关文献由531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刚、刘洪臣、周学东等。

口腔医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48 占比:6.24%

会议论文>

论文:89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54709 占比:93.61%

总计:58446篇

口腔医学—发文趋势图

口腔医学

-研究学者

  • 李刚
  • 刘洪臣
  • 周学东
  • 郑家伟
  • 北京口腔医学编辑部
  • 本刊编辑部
  • 赵铱民
  • 李谨
  • 孙卫斌
  • 吴补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镜桥; 李英; 孟茂花; 徐星星; 王勤英; 王欢; 陆婧; 舒佳玉; 董强
    • 摘要: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是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但目前仍无确凿的证据解释其对促进软硬组织愈合保存的影响。目的:针对当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口腔医学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方法:设计综述的撰写结构,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2001-2021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Platelet-rich fibrin,Stomatology”“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口腔医学”,部分经典文献延长检索时间限制,分析所得文献的摘要及内容,通过纳入和排除得到相关文献,对5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尽管有文献证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口腔疾病中对于软硬组织的修复重建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的证据并不能明确解释其相关机制。加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制备方法目前还不尽相同,有着种类繁多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衍生物以及不同离心方式,因此仍需要大量实验做进一步研究。
    • 何云娇; 赵笑; 杨帆; 张晓; 王晓燕; 刘云松
    • 摘要: 修复体拆除后患牙的重新修复是口腔临床中的常见问题,修复体拆除后患牙的情况复杂多样,常常需要多个学科协作诊疗。然而,修复体拆除后患牙治疗方案的选择尚缺乏系统而简洁的指导原则。笔者结合修复临床工作经验及牙体牙髓专业专家的意见,系统地阐述了未行根管治疗(root canal therapy,RCT)的患牙、曾行RCT的患牙及曾行桩核修复的患牙修复体拆除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牙髓及根尖周状态、RCT质量等情况,总结了以下治疗建议。①对于未行RCT的患牙,拆冠后需要评估牙髓活力、是否发生牙髓病/根尖周病、以及再次预备量大小的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需要RCT。②对于曾行RCT的患牙,若RCT完善且无根尖病变,可考虑直接修复;若RCT不完善但无根尖病变,应视情况行根管再治疗(root canal retreatment,re⁃RCT)、观察或直接修复治疗,必要时与牙体牙髓专业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若患牙RCT不完善且有根尖病变,建议re⁃RCT后再行修复治疗。③对于曾行桩核修复的患牙,若RCT完善且无根尖病变,可考虑直接修复;若患牙RCT不完善但无根尖病变,建议观察或直接冠修复,必要时与牙体牙髓专业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若患牙RCT不完善且有根尖病变,如果桩细而根管壁较厚,可尝试拆桩后re⁃RCT,如果桩粗而根管壁薄,可保留桩核,尝试根尖手术。对于牙体缺损过大或牙周条件极差难以保留者,建议拔除患牙。笔者将上述建议精炼成一套诊疗流程,以期为修复体拆除后患牙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刘雯雯; 崔占琴; 刘英奇
    • 摘要: 背景: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弓丝是固定矫治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弓丝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牙齿排列的效率。其中,镍钛合金由于其具有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效应而广泛应用于固定矫治中,并成为研究热点。目的:综述镍钛弓丝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方法:利用计算机在PubMed、WebofScience、中国知网中进行文献检索。中文关键词为“正畸,镍钛弓丝”,英文关键词为“Orthodontics,NiTi”,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最终纳入7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针对镍钛弓丝的不足之处,许多学者从成分、工艺、表面改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寻求改进方法。但是,目前的成品镍钛弓丝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如弓丝的美观性能较差、镍离子的释放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及美学涂层易脱落等问题。虽然目前已有成品镍钛弓丝投入临床使用,但就正畸治疗而言,因其过程的复杂性及许多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出现满足各方面正畸临床治疗需求的理想镍钛弓丝。各类镍钛弓丝的改进是对现有镍钛弓丝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并且有望将来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巨大作用。
    • 摘要: 本刊实行开放获取,双盲审稿,对录用稿件免费快速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并支付稿酬。投稿前请仔细阅读本稿约。《口腔疾病防治》由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主办,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创刊于1993年,是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学术类期刊,月刊,CN 44⁃1724/R,ISSN 2096⁃1456(Print),ISSN 2097-0234(Online),CODEN KJF0A4;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第五届广东省优秀期刊、第六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第七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瑞典《开放获取期刊指南》(DOAJ)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荷兰Scopus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多家数据库收录。
    • 口腔疾病防治编辑部
    • 摘要: 《口腔疾病防治》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学术类期刊,月刊,CN 44⁃1724/R,ISSN 2096⁃1456(Print),ISSN 2097⁃0234(Online),CODEN KJFOA4,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由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口腔医学研究新进展和口腔疾病防治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服务口腔疾病预防治疗领域学术交流和口腔疾病防控工作。
    • 程一彤; 武峰
    • 摘要: 口腔疾病的诊治中相关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仍主要依赖于相关学科专家人工阅片,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病理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为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辅助有望提高口腔疾病的诊断效率,意义重大。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累加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图像分类能力,但存在一系列问题,将任务分为医疗图像和提高其效率,以及为研究人员提供医学图像部分的信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口腔医学的融合,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诊断将广泛应用于口腔科临床工作中,本文就卷积神经网络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 摘要: 《口腔医学研究》(原名口腔医学纵横)为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CSCD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国际医学科学数据库)收录期刊。
    • 摘要: 2018年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进入首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再次获批第二轮广西一流“A档”学科。学科为口腔医学-级学科博士和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0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完整的口腔医学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体系。
    • 王林
    • 摘要: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口腔医学》编辑部谨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杂志的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口腔医学》也走过了40个春秋,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以繁荣精品创作为目标,坚守履行服务社会、推动科技发展的社会责任,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更好的口腔医学学术交流平台.
    • 北京口腔医学编辑部
    • 摘要: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是由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性期刊,现为双月刊,双月28日出版。主编为白玉兴教授,编委会由全国各大口腔医学院校各学科专家组成。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宗旨是紧密跟踪口腔医学科技发展,加强口腔专业有关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信息的报道和交流,促进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报道、病例讨论、文献综述、国内外动态等。本刊读者主要是各级口腔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人员以及研究生、大学生等。读者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刊采用彩色印刷,欢迎投稿、订阅。《北京口腔医学》杂志邮发代号82-708,每期定价10元/期,全年6期共计60元。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如错过邮局征订时间,可向本刊编辑部联系邮购,编辑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西里4号,邮编100050,联系电话010-57099045,67013675。E-mail:bjkqyx@126.com。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