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品质性状

品质性状

品质性状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0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8篇、会议论文429篇、专利文献21233篇;相关期刊340种,包括种子、中国稻米、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232种,包括第九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冷冻冷藏产业创新发展年会 、第五届海峡两岸(青海)特色农业产业化论坛、2013年中国大豆食品专用原料研讨会等;品质性状的相关文献由7019位作者贡献,包括桑伟、穆培源、赵继献等。

品质性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8 占比:6.91%

会议论文>

论文:429 占比:1.84%

专利文献>

论文:21233 占比:91.25%

总计:23270篇

品质性状—发文趋势图

品质性状

-研究学者

  • 桑伟
  • 穆培源
  • 赵继献
  • 聂迎彬
  • 邹波
  • 韩新年
  • 郑文寅
  • 任廷波
  • 刘丽
  • 李凤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朋朋; 孙亚红; 王全智; 林宗垚; 冯康荣; 韩明昊; 周雨; 蔡文; 张蓉; 王颢棣
    • 摘要: 以10个不同草莓的品种为试材,对不同草莓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平均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叶绿素含量等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筛选出最适合在江苏省栽培的草莓品种。结果表明,宁玉品种的光合作用能力强,果实酸甜适中,硬度高,耐贮藏和运输,最适合推广栽培。
    • 成良强; 郭建斌; 吕建伟; 胡廷会; 饶庆琳; 王金花; 袁婷婷; 王军
    • 摘要: 以30份国内外红皮花生资源为材料,对其10个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份材料的蔗糖含量变异系数为25.74%,粗脂肪、花生酸和总糖变异系数分别为3.42%、4.40%和2.05%。相关性分析表明:粗脂肪与蔗糖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脂肪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0个品质性状简化成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7.9%,第一主成分以花生烯酸和果糖为主,第二主成分以蔗糖和花生酸为主,第三主成分以山嵛酸为主。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可将30份红皮花生资源分为5大类群,贵州红皮花生资源集中在第Ⅰ大类和第Ⅱ大类,贵州本地红皮花生资源蛋白质含量高,最高的810为28.43%,但蔗糖含量低;而引进红皮花生资源蔗糖含量普遍较高,最高的是冀花甜1号,蔗糖含量为8.35%;这些红皮高蔗糖花生资源可用于贵州地区高蛋白高糖红皮鲜食花生新品种选育。
    • 张会芳; 韩琳琳; 王楠; 杨翠苹; 谢军保
    • 摘要: 为促进河南省小麦生产及优良品种的推广,以2020年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为对象,分析了其农艺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河南省2020年主推小麦品种有10个,分别是郑麦379、百农4199、百农207、西农511、新麦26、周麦36号、郑麦1860、中麦578、平安11号、丰德存麦5号。10个主推品种均为国审品种,且均为半冬性品种。上述主推品种中,百农4199的产量、穗数均为最高,丰德存麦5号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为最高,生产上注重高产时可优先考虑百农4199,注重营养及加工品质时可优先考虑丰德存麦5号。11个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介于1.7%~59.9%,平均为10.7%。其中,稳定时间、穗粒数、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容重、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小,品种选育时应注意拓宽遗传基础。
    • 曹永庆; 任华东; 王开良; 姚小华
    • 摘要: 【目的】对不同母岩发育土壤栽培的香榧种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为高品质香榧的栽培和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火山灰土、花岗岩风化土、砂土、黄泥土和石灰岩土5种不同类型土壤栽培的香榧林为对象,分析土壤养分与香榧品质性状的相关关系,基于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法对种仁含油率和蛋白质、水解氨基酸、淀粉、可溶性糖、矿质元素和维生素E含量等品质性状以及炒制加工风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类型土壤pH值、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在19.02%~177.20%之间;土壤pH值与镁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钙、锌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有机质与水解性氮、钙与镁元素、镁与锌元素、锰与锌元素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类型土壤香榧种仁含油率、蛋白质和水解氨基酸含量变异系数在3.42%~4.85%之间,淀粉、可溶性糖、矿质元素和维生素E含量的变异系数在7.11%~38.09%之间;土壤有机质与种仁淀粉、可溶性糖含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0.893(p<0.05),土壤水解性氮含量与种仁淀粉含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965(p<0.01),而且土壤矿质元素和种仁矿质元素含量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砂土栽培香榧种仁风味指标、内在营养指标和加工感官品质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排名分别为第1、第2和第1,香榧种仁风味指标和加工感官品质灰色关联度值的相关系数达0.958(p<0.01)。【结论】不同母岩发育土壤的香榧种仁品质特征差异较大,其中,砂土种植的香榧综合品质最佳;种仁含油率和蛋白质、水解氨基酸、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量化指标用于评判香榧的加工感官品质。
    • 王慧; 臧柯昕; 陈劲枫; 虞夏清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欧洲温室型黄瓜品质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辅助选择综合性状优异的亲本和杂交组合,为培育优良无刺的黄瓜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欧洲温室型黄瓜的高代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GriffingⅣ)配制15个杂交组合,分析12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参数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黄瓜瓜长、瓜横径、果形指数、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9个性状存在正向杂种优势,瓜把长表现为最大负向杂种优势,可以有效利用改善欧洲温室型黄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瓜横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显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瓜长、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8个性状遗传力较高并表现为加性作用,宜在早期世代选育。相关性研究表明,欧洲温室型黄瓜的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存在相关性,瓜长与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果肉厚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在选育过程中应加以利用。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自交系20055S、20062S和20011S在大部分品质性状上都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有较高的育种价值;20055S×20062S、20062S×20011S和20011S×20014S分别是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长果型组合、中长果型组合和短果型组合,都可作为品质优良的无刺类黄瓜推广应用。[结论]欧洲温室型黄瓜品质性状存在杂种优势;20055S、20062S和20011S是优异亲本,20055S×20062S、20062S×20011S和20011S×20014S是优势杂交组合,应用前景较好。
    • 成广雷; 邱军; 王晓光; 徐田军; 陈传永; 张春原; 夏千千; 吴元奇; 赵久然; 王荣焕
    • 摘要: 青贮玉米以其特有的优势居于现代农业的重要位置。系统分析了2003—2019年累计394个参加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青贮玉米组合(品种)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为未来中国青贮玉米产业发展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①2003—2019年参试青贮玉米组合(品种)的生育期平均为111.8 d,春播组合(品种)平均为109.3 d,比夏播组合(品种)长9.7 d,春播组合(品种)生育期呈延长趋势,而夏播组合(品种)呈缩短趋势;②参试青贮玉米组合(品种)的平均株高和穗位高分别为300.5和132.3 cm,2003—2019年株高和穗位高呈升高趋势,近10年株高增加了12.5 cm,而穗位高仅增加了2.1 cm;③参试青贮玉米组合(品种)生物产量平均为19477.5 kgDW·hm^(-2),2003—2019年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2011—2019年较2003—2010年增加了721.8 kg·hm^(-2);④参试青贮玉米组合(品种)的平均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为46.7%和21.5%,2003—2019年呈先升高后逐年降低趋势,2011—2019年NDF和ADF含量分别较2003—2010年降低了6.8和5.5个百分点;⑤参试青贮玉米组合(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平均为8.7%,年际间变幅较小,全株淀粉含量平均为31.0%(2014—2019年),呈逐年升高和集中趋势。连续17年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组合(品种)春播生育期呈延长趋势、夏播则逐步缩短;株高增加,但穗位高变化不大;品质改良取得显著成效,NDF和ADF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含量明显提升,粗蛋白含量保持稳定;生物产量整体有所提升。
    • 周福平; 史红梅; 张海燕; 杨彬; 闫凤霞
    • 摘要: 以18份高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等3个品质性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份高粱种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方差分析表明,18份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差异达显著、极显著或者不显著水平。参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应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筛选出综合表现较优的5个高粱种质依次为:KS 152-1、M-60826、5-46796、散穗红壳矮高粱、哲43恢。可以应用于高粱生产及育种。
    • 朱红彩; 黄金华; 马海涛; 王玲燕; 窦士树; 张素平; 郑秋道; 范永胜
    • 摘要: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品质状况,对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的178个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的平均值较高且变异系数较小,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较小且变异系数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72.83%);各指标达到中强筋以上标准的品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蛋白质含量(92.2%)、湿面筋含量(68.0%)、吸水率(50.6%)、最大拉伸阻力(14.0%)、稳定时间(13.5%)、拉伸面积(10.1%);2018—2020年审定的178个品种中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的品种数量依次是5、7、165、1个,达到优质强筋和优质弱筋的数量极少。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是制约强筋和中强筋品种育种的重要指标,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是弱筋品种育种的重要指标。因此,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目标应以稳定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提高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为主攻方向。培育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应选用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的亲本,加强优质小麦种资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育种成效。
    • 李彩云; 宋勤飞; 范乔; 何应琴; 赵支飞; 李芳; 牛素贞; 陈正武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大厂茶古树及其无性系子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为科学评估古树茶及无性系茶园的社会经济价值,引导政府和茶农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古茶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22个优良大厂茶古树单株及其4年生无性系子代株系的春梢物候期、产量构成因子及持嫩性,并测定其春梢一芽二叶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对大厂茶古树与其无性系子代株系农艺性状和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除古树L12和L15外,其余20个古树的萌动期、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均比其子代株系晚。除古树L01、L14、L15和L22外,其余18个古树的一芽三叶期均比其子代株系晚。除古树L01、L05、L07、L10、L12、L14、L15和L22外,其余14个古树的驻芽期均比其子代株系晚;除古树L10、L14、L15、L18、L19、L20和L22外,其余15个古树的产量构成因子及持嫩性均比其子代株系差或一致;除古树L03、L12、L14、L15和L16外,其余17个古树的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总糖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子代株系(P<0.05,下同)。除古树L21外,其余21个古树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子代株系;基于春梢物候期、产量构成因子、持嫩性和主要品质性状等1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2个古树的综合得分均低于其子代株系,基于8个主要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2个古树的综合得分均高于其子代株系。【结论】大厂茶古树茶的风味物质较其无性系子代丰富,但大多数大厂茶古树表现出产量较低、物候期晚、生长周期较无性系子代短。
    • 李然; 钱前; 高振宇
    • 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追求水稻高产的同时,优质已成为育种家的育种目标和消费者的关注重点。水稻品质包含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四类指标,本文从水稻品质的遗传与改良两方面展开论述,回顾了水稻品质的遗传与育种改良研究进展,介绍了已克隆的稻米品质相关基因或QTL的功能及其在稻米品质改良中的应用。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水稻品质的遗传与改良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