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PVAR

PVAR

PVAR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商业研究、管理现代化等; PVAR的相关文献由25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翠霞、孙正、王圣等。

PVAR—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100.00%

总计:129篇

PVAR—发文趋势图

PVAR

-研究学者

  • 刘翠霞
  • 孙正
  • 王圣
  • 何鑫
  • 尹向飞
  • 平健
  • 张碧
  • 朱芳阳
  • 朴文进
  • 楚尔鸣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馥; 韩冬青; 董明岩; 曹建民
    • 摘要: 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以吉林省各县为样本,利用《吉林统计年鉴》中吉林省39个县2004—2019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城镇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各变量长期的动态关系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在短期时间内,来自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正向冲击能够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来自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正向冲击能够对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负向作用。在未来的1期、5期和10期内,来自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口城镇化水平和产业城镇化水平的冲击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7.05%、6.79%、6.82%,2.38%、2.19%、2.20%和4.39%、6.80%、6.86%,3个变量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冲击效果不强,且随着时间变化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 孙鑫; 姚正海
    • 摘要: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为样本,利用熵值法分别对物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测度和分析,并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PVAR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经济增长对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形成良好合作互动;合理规划,齐头并进;把物流业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
    • 王慧敏
    • 摘要: 经济增长过热、人口老龄化加深与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无不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我国政府当前亟需高度关注的问题,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值得我们去做进一步探究。基于2002-2019年全国面板数据,利用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口老龄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有拖累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和人口老龄化也会双向影响。
    • 陈怀超; 田晓煜; 范建红
    • 摘要: 为厘清数字经济、人才数字素养与制造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对人才数字素养具有持续促进作用,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对人才数字素养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人才数字素养未能有效发挥对数字经济、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最后,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人才数字素养提升和制造业结构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 朱芳阳; 赖靓荣
    • 摘要: 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19年数据,应用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绿色物流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2011—2019年我国绿色物流稳步上升,呈现“东高、中西低”的特征;三者之间的互动存在时变效应;从全国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绿色物流自身具有较强的协调性且相互间具有不同的互动效应;从三大地区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均实现了较好的协调发展,且两者均对绿色物流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物流的推动力较弱,绿色物流对产业结构升级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效应。基于此,提出合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促进物流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 赵茂林; 张梅菊
    • 摘要: 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6—2019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能源生态效率,并采用耦合协调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能源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其一,淮河生态经济带2006—2019年能源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其梯度特征明显,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东部地区处于较低水平;其二,能源生态系统与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逐年递增,呈现由濒临失调向中高度协调转变态势;其三,就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来看,淮河生态经济带整体和东部地区能源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此外,从长期互动来看,三大区域能源生态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差异明显,而经济增长则未能有效发挥对能源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
    • 朱芳阳; 赖靓荣
    • 摘要: 我国物流业的绿色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9年的数据,应用PVAR模型对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和绿色物流之间的双向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物流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国物流业的绿色转向;区域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也为绿色技术的进步和环境规制营造了更优的行业环境,有助于绿色技术的进步与环境规制的制定。为此,文章提出了实现绿色技术涌现、环境规制增强和绿色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 梁雯; 刘志秀; 顾大超
    • 摘要: 在分析协同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同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影响,结合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了P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互为正向影响,但二者并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即依靠能源消耗和牺牲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须摒弃;协同能够有效减少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从而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 代宇杰; 熊云飚
    • 摘要: 以1999—2019年云南省州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构建PVAR模型,系统分析了人口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动态关系,人口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小的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动态关系,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倒U型”.据此,提出了适应人口集聚趋势、优化产业结构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王圣; 朴文进
    • 摘要: 物流成本是影响地区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腹地运输则是物流成本结构中比重最大的组成部分,因此,腹地运输效率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区域间的贸易活跃度。结果显示,公路运输价格的波动对供应链总运量具有短期效应,而铁路运输价格和港口装卸价格则表现出更多的外生性。同时,物流服务价格的提高会减少厂商在该腹地的货运总量,但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规模以及服务的可靠性能够有效地降低运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