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围产结局

围产结局

围产结局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415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0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7303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现代诊断与治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年河南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第三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等;围产结局的相关文献由96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孜、陈丹青、孔丽君等。

围产结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0 占比:1.44%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7303 占比:98.50%

总计:27718篇

围产结局—发文趋势图

围产结局

-研究学者

  • 杨孜
  • 陈丹青
  • 孔丽君
  • 张莉
  • 李贝
  • 陈磊
  • 马瑶
  • 黄醒华
  • 冯玲
  • 刘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小娟; 陈静; 程芳
    •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孕妇高血压疾病(HDCP)危险因素及与其围产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5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计算合并HDCP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DC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分析合并HDCP和未合并HDCP两组孕产妇的围产结局。结果经整理25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94例合并HDCP,占比36.4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HDCP孕妇年龄多≥30岁,孕前BMI≥25kg/m^(2)、文化程度大专以下、高血压家族史、负面情绪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合并HDCP孕妇(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年龄≥30岁、BMI≥25kg/m^(2)、文化程度大专以下、有高血压家族史及有负面情绪是影响HDC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合并HDCP组胎儿窘迫、出生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HDCP组(P<0.05)。结论年龄、BMI、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及负面情绪均是导致HDC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HDCP发生会对围产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临床要加强预防和保健。
    • 肖江波; 诸清逸; 石中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孕中期正常范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建卡并分娩的8292例单胎GDM孕妇及其新生儿,孕妇于妊娠第20~24周行HbA1c检测。回顾分析和评价孕中期HbA1c与GDM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产妇HbA1c每升高1%,早产(OR=2.848,95%CI为1.859~4.363)、巨大儿(OR=1.585,95%CI为1.131~2.222)和大于胎龄儿(OR=1.603,95%CI为1.204~2.135)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GDM正常范围内较高的HbA1c水平是早产、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干预HbAc1可能有助于预防不良分娩结局。
    • 徐辉; 李毅; 白静; 唐云琳; 蒲丽; 彭菲
    • 摘要: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妊娠对患者血糖控制及围产结局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104例,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联合组(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胰岛素治疗)各52例.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两组治疗前及分娩前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炎症因子[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白细胞介素-6(IL-6)]、疾病相关因子[胰高血糖样肽-1(GLP-1)、omentin-1]水平,围产结局和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FBG、2hPG、HbA1c、GA水平孕早期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前两组HOMA-IR、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OMA-β、疾病相关因子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联合组低出生体重儿(3.9%)、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11.5%)均低于对照组(17.3%、30.8%)(P0.05),两组用药安全性分级无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妊娠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在孕早期有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并可改善围产结局.
    • 郑云; 王小青; 孙雪松
    • 摘要: 目的:探讨入院孕28~34周的胎儿生长受限患者最终的围产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孕28~34周的符合研究条件的单胎儿生长受限孕妇66例,分为对照组(患者及家属选择期待治疗者34例)和分娩组(促胎肺治疗后适时结束妊娠者32例)。治疗主要采取针对病因治疗、增加营养、硫酸镁脑保护、低分子肝素抗凝等方案。比较两样本的超声监测情况、围产结局等指标。结果:两组入院孕周、终止妊娠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母体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围产儿病死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8~34周胎儿生长受限母体并发症是选择尽快分娩的主要原因。对于母儿情况相对稳定者,期待治疗可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体质量,但是否选择期待治疗对母儿主要围产结局影响不大。
    • 韩宁; 赵红阳; 徐冬梅; 魏团君; 陈莹莹; 常鑫媛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控制状况的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12月定期产前检查的孕妇1 0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孕妇436例(NGT组)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600例,GDM孕妇根据其孕期血糖控制状况分为控制不良组(n=112)和控制良好组(n=488)。比较3组孕妇分娩前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妊娠期和围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控制状况与围产结局的关系。结果:3组孕妇分娩前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妊娠期和围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不良组孕妇分娩前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妊娠期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子痫前期、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和转儿科等的发生风险较大[OR(95%CI)分别为4.222(1.789~9.960)、5.394(2.816~10.329)、4.890(2.003~11.939)、4.150(1.755~9.816)、8.259(3.970~17.182)、4.936(2.291~10.634)、5.197(2.316~11.661)、4.459(1.860~10.688)、3.845(2.000~7.392)];血糖控制良好组胎膜早破、巨大儿、转儿科的发生风险较大[OR(95%CI)分别为2.524(1.548~4.116)、2.327(1.274~4.252)、1.865(1.099~3.165)]。结论:GDM孕妇血糖控制不良可增加母婴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风险,血糖控制水平越差,母婴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率越高。
    • 邓玉玲; 吕冉冉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联合线上营养指导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10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0例孕妇接受规范化治疗+线上营养指导为观察组,另500例孕妇仅接受传统规范化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体质量水平、围产结局、各项临床数据(FPG、2hPG、HbA1C、TC、TG)。结果观察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体质量水平在合理范围的人数明显较多,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围产结局有较好的改善趋势,观察组中羊水过多、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胎膜早破、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数据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规范治疗联合线上营养指导,能够显著改善妊娠不良结局以及临床数据。
    • 李庆华; 肖凌艺; 曹庆瑛
    • 摘要: 目的探究Salusin-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围产结局相关性。方法选取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168例为妊娠高血压组,选取同期健康产妇125例为健康组。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alusin-α、VEGF、sFlt-1水平。分析Salusin-α、VEGF、sFlt-1与妊娠高血压组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特征、围产结局的关系及三者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Salusin-α、VEGF水平较低,sFlt-1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usin-α、VEGF、sFlt-1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组患者家族子痫前期史、家族高血压史、尿蛋白水平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围产结局良好组比较,不良围产结局组Salusin-α、VEGF水平较低,sFlt-1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usin-α、VEGF之间正相关(P<0.05);Salusin-α、sFlt-1之间负相关(P<0.05);VEGF、sFlt-1之间负相关(P<0.05)。结论Salusin-α、VEGF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低表达、sFlt-1高表达,且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围产结局密切相关,可用于患者临床病情评估及围产结局预测。
    • 肖晓超
    • 摘要: 目的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IC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地塞米松治疗)和观察组(n=35,地塞米松+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疗效及围产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瘙痒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瘙痒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血清CG、TB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血清CG、TB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观察组不良围产结局总发生率为25.71%,低于对照组的51.43%(P<0.05)。结论地塞米松+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ICP能够使黄疸、瘙痒症状快速消失,降低血清CG、TBA水平,提升疗效,改善围产结局
    • 黄丽君; 张丽姿; 梁映渝; 李玉莲; 曾珊珊; 黄敏珊; 王志坚; 温穗文; 曹引丽; 冯玲; 赵先兰; 赵扬玉; 朱启英; 漆洪波; 张兰珍; 杜丽丽; 陈敦金
    • 摘要: 目的探究既往人工流产次数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国内7省10家三级医院妇产科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8周后分娩的孕妇,收集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和本次妊娠情况,分析既往人工流产史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9468例孕妇,其中无流产史者5305例,有人工流产史者4163例,并根据人工流产次数分为人工流产1次组(2482例),人工流产2次组(1165例),人工流产≥3次组(516例)。4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分娩孕周、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新生儿转入NICU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流产史组相比,人工流产次数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独立危险因素(aOR11.44,95%CI为1.19~1.76;aOR22.18,95%CI为1.73~2.73,aOR33.65,95%CI为2.78~4.78);同时,人工流产史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aOR11.48,95%CI为1.10~1.98;aOR21.62,95%CI为1.12~2.36;aOR33.29,95%CI为2.20~4.93)。人工流产≥2次是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aOR21.87,95%CI为1.39~2.50;aOR34.22,95%CI为3.08~5.77)。结论既往人工流产次数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流产次数增加,可能会增加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
    • 王文君; 吴云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01~2022-01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住院的92例单胎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孕妇为实验组,同期92例单胎妊娠无子宫腺肌病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围产结局。结果:合并子宫腺肌病的孕妇施行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比例(17.4%vs 5.4%)、早产(23.9%vs 4.3%)、妊娠期高血压(14.1%vs 5.4%)、妊娠期糖尿病(40.2%vs 25.0%)、行剖宫产率(76.1%vs 4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中位数(2875.65±712.23)g明显低于对照组(3354.24±481.28)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可导致女性生育力下降;增加早产、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低体重等不良产科结局的发生率,临床上对合并子宫腺肌病的孕妇需全程重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