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际经验

国际经验

国际经验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630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01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3401篇;相关期刊1982种,包括发展研究、经济研究参考、商场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六届北京地区“科史哲”研究生学术论坛、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二届中国卫生政策研究论坛等;国际经验的相关文献由6913位作者贡献,包括冯静生、巴曙松、代涛等。

国际经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01 占比:62.02%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3401 占比:37.66%

总计:9031篇

国际经验—发文趋势图

国际经验

-研究学者

  • 冯静生
  • 巴曙松
  • 代涛
  • 童文俊
  • 课题组
  • 郭晓雯
  • 李东卫
  • 金三林
  • 金春林
  • 冯鹏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全婷; 李维嘉; 李可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延迟退休势在必行.本文聚焦延迟退休这一社会热点话题,对国外不同国家的延迟退休政策进行归纳梳理并按模式分类,研究探索国外典型国家延迟退休政策成功推行的关键及相似之处,并在分析国际经验基础上,为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顺利推行提出可行性建议.
    • 邴杰; 刘恩山
    • 摘要: 社会性科学议题(简称SSI)被认为是对STS教育的超越,为科学教育的改革和研究提供了全新方向.利用R语言的文本分析和可视化功能,全面客观地将国际科学教育权威期刊中关于SSI的实证研究主题外显化,结合系统综述法对相关主题展开综述.研究发现:学生视域下的SSI研究聚焦其价值属性,主要表现为与科学素养相关的论证、推理、决策、陈述等主题研究,以及SSI情境中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主题研究;教师视域下的研究则聚焦于不同形式SSI教学专业发展.借鉴国际研究经验,在我国开展SSI研究要基于循证实践的思路,深入探讨SSI与我国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之间的关联性,积极探索本土化的SSI情境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充分认识到SSI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 黄泽颖
    • 摘要: 为了让消费者通过包装正面(FOP)标签选择整体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性食物,本研究借鉴瑞典Keyhole标签、新加坡较健康选择标志、荷兰选择标识的营养评价标准,选取膳食纤维和全谷物、钙、膳食纤维分别作为谷物制品、豆制品、蔬果制品的鼓励性营养素/食物组,并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的膳食纤维与钙来源的含量要求以及《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判定及标识通则(T/CNSS 008—2021)》关于全谷物原料含量要求设置阈值,再结合《预包装食品“健康选择”标识规范(T/CNSS 001—2018)》的阈值规定,初步完成谷物、豆类、蔬果及制品的营养评价标准设计,但未来还要构建分门别类、动态更新以及考虑推广效果的营养评价标准。
    • 赵晶晶; 葛颜祥; 李颖
    • 摘要: 补偿资金“从何而来”已成为制约流域生态补偿可持续运行的突出问题。“搭便车”诱惑、生态要素产权界定不清以及生态补偿项目本身的局限性阻碍了多元融资,致使流域生态补偿面临内生性资金供应不足与外部性资金支持增长受限的“资金筹措难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与归纳法,总结国外生态补偿融资以及补偿资金使用的经验,以此凝练出有益启示。基于中国本土国情,构建起内生性资金供应与外部性资金支持“协同发力”的流域生态补偿多元融资体系已成为必然。通过优化流域生态补偿多元融资的市场化运作环境,明确界定流域生态资源的产权归属,维护多元融资主体的利益诉求,搭建流域生态补偿项目的内生性资金供应链与丰富获取外部性资金支持的融资方式,完善资金使用评估与信用体系建设等具体内容与手段,提供流域生态保护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 吉标
    • 摘要: 补救教学是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力量参与和为改进低成就学生的学业表现而开展的公益性教育援助。补救教学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教学活动,在国外大致经历了萌芽兴起、发展完善和成熟扩展三个阶段。世界各国补救教学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补救对象不断扩展,补救内容愈益丰富,补救模式愈加多样,保障措施日趋完善。在新时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应借鉴国外补救教学理论成果,强化本土化理论研究,尝试构建中小学补救教学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基础性保障。
    • 岳昊; 郑雅楠
    • 摘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引领下,我国进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阶段,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本文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全面分析了我国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及面临的三个潜在风险,并提出了把握双碳目标"窗口期",避免电力行业高位碳达峰等有关对策与建议.
    • 孟序阳; 杨平; 陈伟; 冯晗哲
    • 摘要: 国家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立足于对二者进行协调。基于灰色关联法的耦合协调模型可以揭示出近年世界主要产粮国家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格局。研究表明,国际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系统间的耦合以阿根廷、乌克兰两国最为协调,其协调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其政府在助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教体系构建上的投入。基于此,针对中国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即中国应在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深化对外农业合作。
    • 许唯一; 张琳
    • 摘要: 财政政策在灾害预防与救助、降低气候脆弱性群体转型风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梳理了当前全球多个经济体运用特种补贴、税费豁免、政府性基金、财政转移等政策手段应对气候灾害和转型风险的做法,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财政政策体系、更好支持气候风险应对的建议。
    • 刘伯恩; 宋猛
    • 摘要: 文章采用案例归纳分析、推理演绎等方法,讨论了碳汇生态产品的来源、载体和价值基础,探究了碳汇价值实现主要模式及其作用机制、应用前景,研究了相关政策支持路径。结果表明:碳汇属于“气候调节”类生态产品范畴,其承载于各类自然资源,并以效用和劳动为价值基础,具有自然参与、经济收益、经济稀缺等特征;碳汇生态产品的典型价值实现模式,包括生态补偿、指标交易、碳汇交易、价值提升、碳公益、特许经营和碳金融等。应从科学机理、产权建设、核算方法学等方面入手,完善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制度,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管理支撑。
    • 王雯; 朱又妮; 叶银
    • 摘要: 老年人社区整合型照护服务以福利多元主义、就地老化、积极老龄化为核心,重构了政府、市场、社区、家庭等相关主体的责任以及服务供给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持续、全面、系统的照护服务支持。丹麦、英国、德国、日本分别代表了北欧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保守主义福利体制和东亚福利体制四种福利国家类型,四国在提供老年人社区整合型照护服务方面都具有重视政府作用、协调多元主体、全面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可及性等共同点,在筹资机制、制度基础、服务供给方式方面有各自的特点。该四国老年人社区整合型照护服务的经验包括: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重视家庭;以老人为中心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整合照护策略;建设优质服务队伍,提供专科综合治疗;重视老年人的选择和话语权。在中国,“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发展定位虽然深入人心,但是提供社区整合型照护服务的发展理念仍有待深化,各类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协调机制仍有待提升。建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老年人社区整合型照护服务:推动智慧养老和老年设施创新发展;协调各类服务资源,积极支持家庭老年照护服务功能的发挥;利用闲置资源,走绿色发展之路;转变政府角色,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建立共建、共享的老年友好社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