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坝

土坝

土坝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2233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7篇、会议论文109篇、专利文献567篇;相关期刊365种,包括东北水利水电、广东水利水电、黑龙江水利科技等; 相关会议72种,包括辽宁省水利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1999年大坝安全及监测国际研讨会等;土坝的相关文献由414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国新、王立成、周宜红等。

土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7 占比:69.73%

会议论文>

论文:109 占比:4.88%

专利文献>

论文:567 占比:25.39%

总计:2233篇

土坝—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赵丹
    • 摘要: 通过对东边水库土坝防渗的分析比选论证,确定施工速度快、防渗效果好、既经济、施工方法又简单的多头小直径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截渗墙作为土坝的垂直防渗措施,工程实践表明防渗效果比较理想。
    • 赵丹
    • 摘要: 通过对东方红水库土坝渗流稳定计算分析,判断土坝的渗流稳定是否安全可靠,为水库的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运行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 欧明远
    • 摘要: 为分析水位快速升降对土坝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物理模型试验。考虑了不同的水位升降、上游坝坡的坡度和坝体组成等条件,进行了大坝稳定性分析、变形分析和渗流分析。将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与应力-变形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上游水位的升高,下游边坡的安全系数降低,在试验中,几乎所有的坝体形变都发生在下游;坝体的安全系数随大坝材料而变化;水位骤降增加了滑坡风险,表现为上游坝坡的安全系数显著降低;水位快速下降时的安全系数一般略高于上游水位快速上升时的安全系数。研究结果可为大坝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张向勇
    • 摘要: 针对流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大坝渗流稳定问题进行现场渗漏检查,通过布设渗流压力监测断面进行渗流观测,结合加固前后计算大坝的渗流、分析其稳定性以及计算和分析坝坡的稳定性。数据显示,大坝加固后在不同的工况下渗流背水坡未溢出坡面,水力坡度均未达到允许坡降的下限值,大坝渗流是安全的;加固后大坝在正常运用条件下,各工况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在非常运用条件Ⅰ下,上游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大坝坝坡是稳定的。因此,加固后大坝渗流稳定,无异常渗流现象,坝体不会发生渗透破坏,大坝坝体安全。
    • 黄有文
    • 摘要: 针对西坑水库存在的土坝渗漏问题,提出了几种比选方案,并通过比选采用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土坝的防渗技术措施。介绍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几处设计要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李经利; 李佳青
    • 摘要: 复合土工薄膜作为防渗材料,是利用它的不透水性隔断土坝漏水通道,利用它的抗拉强度和延伸性承受水压力。因其优良的防渗性能,在水库防渗中被广泛应用。文章对此进行介绍。
    • 喻建中
    • 摘要: 文章针对为数众多的经套孔冲抓回填黏土防渗心墙技术处理仍然存在渗漏隐患的中小型均质土坝,从当年建设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拟定计算分析简图,借用《水力计算手册》相关公式建立三种可行组合的冲抓黏土心墙厚度(δ)和不同特征渗透系数比(K_(1)原均质土坝土体渗透系数/K_(2)冲抓黏土心墙的渗透系数)的心墙上游水深H;与相应心墙渗透坡降[J=(H_(1)-h)/δ]以及黏土心墙允许渗透坡降[J]等渗流计算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据以判断冲抓黏土心墙的渗透稳定。
    • 孟相君; 薛洋; 童景辉
    • 摘要: 国内某水电站拦洪大坝由混凝土重力坝、土坝组合而成。以该工程为例,结合其结构特点、设计施工情况、运行性态等,对大坝可能遭遇的突发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明确了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特点及其对大坝安全的影响和后果严重程度,为编制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预案或溃/垮坝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 毛泽凌; 杨鸿雁; 王军
    • 摘要: 现有土坝渗漏分析方法以数值模拟分析方式为主,设计工作中通常会使用渗透压力图形开展相关设计工作,数值模拟和渗透压力图形分析方式易受分析区域大小的影响,且分析安全因素问题时局限性较大。为构建宏观至微观的土坝渗流分析方法,根据土坝实际渗流过程的复杂性,引入耗散结构、熵平衡等理论,从土坝生命周期中必然遇到的渗漏通道形成、渗透系数变化、周期性病险治理三个关键要素出发,围绕对土坝建成后不进行维护,长期使用是否会发生溃坝等问题,构建计算模型,定性定量分析证明了土坝渗漏通道形成的必然性、筑坝材料渗透系数用于控制土坝稳定性的合理性、土坝定期人为维护的必要性。基于以上三点分析证明成果,反向推导出使用耗散结构相关理论研究构建土坝渗漏通道形成周期、土坝稳定性量化控制指标、土坝病险治理周期模型的可行性。
    • 姜丽君
    • 摘要: 国外某大型水库于2016年12月底下闸封孔蓄水,经过4年运行,现场管理人员发现土坝沉降较大,坝顶表面出现一些裂缝。经过对水平位移及沉降量观测数据分析,位移值虽仍在增加,但增长速率逐步放缓,位移值在允许范围内,有趋于稳定的趋势。坝顶裂缝为表面裂缝,产生原因为土石坝存在一定的沉降,而坝顶路面水稳层为刚程结构,受局部不均匀沉降引起坝顶表面裂缝,对大坝安全运行无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