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7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6017篇;相关期刊282种,包括改革、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研究参考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011)国际高峰论坛、OA'2006办公自动化学术研讨会等;外部风险的相关文献由43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课题组、冯明等。

外部风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9 占比:1.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6017 占比:98.98%

总计:36388篇

外部风险—发文趋势图

外部风险

-研究学者

  • 杨涛
  •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课题组
  • 冯明
  • 唐鹏军
  • 孙博文
  • 左鹏飞
  • 张彬斌
  • 张慧慧
  • 张焕艳
  • 李双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明华
    • 摘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国发展面临一系列外部风险挑战。经过近10年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经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进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阶段,并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扎实推进“五通”建设,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聚焦重点国别、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
    • 陈五湖; 蒋乃华
    • 摘要: 家庭农场是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有生力量,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支撑,其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践中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风险挑战,极大地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如何科学指导家庭农场进行规模选择、产业定位和风险防范是基层政府、农业专家和理论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建立外部风险对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规模选择影响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说的基础上,观测了45个乡镇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平均规模连续6年的变化情况,测量了自然风险、价格风险、政策风险和社会风险水平,实证分析了四种外部风险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风险、价格风险、政策风险对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规模选择有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且自然风险影响最大,政策风险和价格风险影响逐步次之;社会风险影响不显著。
    • 摘要: 3月2日,国新办举行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会上表示,2021年,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得到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状况趋于改善,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根本扭转,一批高风险企业和违法违规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进一步提高。
    • 徐德顺
    • 摘要: 中国经济系统属于复杂巨系统,稳定性和平衡性尤为重要。经济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经济元素耦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中国自2010年以来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总量超过110万亿元。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经济巨系统而言,不仅涉及本国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环节,涉及国内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储蓄与投资、就业与民生.
    • 赵金玲
    • 摘要: 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格局正在悄然改变。新时代背景之下,化工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以及不确定元素也有了新的变化。想在不确定之中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要确保企业在日常运营中融入相对全面的经营战略管理体系。可以说,经营战略管理是当下化工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 摘要: 2022年一季度,我国印染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方面,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俄乌冲突升级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受阻,主要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外部风险持续加大;国内方面,多省市疫情散发频发,部分企业实施停产减产措施应对疫情。
    • 摘要: 徐豪今年以来,乌克兰危机不断加深,新冠肺炎疫情“反扑”势头迅猛,导致外部风险挑战急剧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压力。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是基础。
    •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课题组; 李双双; 冯明; 汪红驹; 娄峰; 张彬斌; 左鹏飞; 孙博文; 张慧慧; 李莹
    • 摘要: 2022年以来,疫情持续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复苏减速降档,滞胀程度加深。俄乌冲突与美欧对俄制裁,对全球经济、金融、能源、粮食安全产生广泛影响。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将产生广泛负面溢出效应。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仍处于恢复过程,新外生因素压低增长预期;就业整体呈弱修复态势,不平衡不充分特征持续;物价分化走势有所收敛,输入性通胀压力趋增;外贸外资合作维持稳定,出口和利用外资增长再超预期;财政收支继续恢复,地方财政收入分化明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依然偏弱,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如下问题:俄乌冲突加剧,对我国经济产生多种外溢效应;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对我国形成政策掣肘;输入性通胀冲击加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较大挑战;国内多地疫情反弹,对内需特别是消费压制明显;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交织,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任务艰巨;房地产市场风险仍在暴露,金融市场震荡加大;预期转弱压力持续,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展望全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背景下,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都面临较大压力。建议以我为主实施宏观政策,防范外部风险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积极主动应对输入性通胀,巩固保供稳价政策成果;科学精准高效处置突发疫情,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围绕扩就业保民生落实宏观政策,更加突出精准有效;稳妥处置房企风险,防范金融市场震荡;加快扭转预期冲击,切实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 杨瑞茹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时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这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人类文明与文化价值的制高点上,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重要倡议。
    • 颜少君; 徐占忱
    • 摘要: 当前,俄乌冲突、新冠疫情和大国竞争博弈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变加剧,我国发展总体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持续加大,外部环境出现结构性变化,对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尤其是当前国际风险与国内风险的关联性显著增强,应对和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应对时必须坚守民族复兴目标和根本利益,分清目标层级、主次关系,做到战略笃定、心中有数;坚持底线思维全域视角动态跟踪,全面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做到发展与安全两手抓、两不误;用好和延长发展战略机遇期,推进高水平开放、主动开放、创造性开放,更加有计划地在融入世界中深度嵌套;同时,高度警惕美国实行“非对称战略”,全面提高和塑造创新能力,把中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能力,用现代治理思维替代管治思维,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