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0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2篇、会议论文78篇、专利文献81篇;相关期刊409种,包括当代畜禽养殖业、甘肃畜牧兽医、青海畜牧兽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2014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2010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等;小尾寒羊的相关文献由4037位作者贡献,包括储明星、王金文、王德芹等。

小尾寒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2 占比:93.89%

会议论文>

论文:78 占比:3.00%

专利文献>

论文:81 占比:3.11%

总计:2601篇

小尾寒羊—发文趋势图

小尾寒羊

-研究学者

  • 储明星
  • 王金文
  • 王德芹
  • 李焕玲
  • 张果平
  • 张英杰
  • 刘月琴
  • 徐廷生
  • 王建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牛小红
    • 摘要: 小尾寒羊作为我国北方绵羊品种之一,具有优秀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该品种还具备高生产性能,近年来,其饲养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但目前小尾寒羊的饲养管理水平较低,一些养殖人员由于不了解其生理特性,导致养殖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本文主要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小尾寒羊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工作进行阐述,以期提高该品种的养殖技术,减少疾病的发生。
    • 刘玉芳; 陈玉林; 周祖阳; 储明星
    • 摘要: 【目的】BCL2L11在哺乳动物中能够促进多种细胞凋亡,同时参与繁殖性状相关组织器官的发育及疾病治疗,文章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究miR-221-3p靶向调控BCL2L11对小尾寒羊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BCL2L11在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和卵泡闭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前期课题组卵巢组织全转录组测序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候选基因BCL2L11及其调控元件miR-221-3p,利用半定量和组织荧光定量(RT-qPCR)分析BCL2L11在小尾寒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RT-qPCR定量试验在小尾寒羊卵泡期和黄体期卵巢组织中鉴定了BCL2L11及miRNA-221-3p的表达情况;构建BCL2L11 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在HEK293T细胞中共转染miR-221-3p mimic和BCL2L11野生型和突变型及阴性对照,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确定miR-221-3p与BCL2L11靶向性关系;在绵羊卵巢原代颗粒细胞中转染miR-221-3p mimic及阴性对照实现miR-221-3p过表达,使用RT-qPCR技术在mRNA水平上检测miR-221-3p对BCL2L11以及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标志基因XIAP和Fas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利用EdU试验分析miR-221-3p过表达和阴性对照组中颗粒细胞的增殖变化。【结果】半定量和组织RT-qPCR分析均表明BCL2L11在卵巢组织中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RT-qPCR定量结果显示miR-221-3p和BCL2L11在小尾寒羊卵泡期和黄体期卵巢组织中差异表达,miR-221-3p在卵泡期卵巢中的表达量高于黄体期,而BCL2L11在卵泡期卵巢中的表达量低于黄体期,表现出负调控的现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分析显示,过表达miR-221-3p mimic显著抑制了BCL2L11 3’UTR荧光素酶的活性(P<0.05),阴性对照组则没有显著影响;过表达miR-221-3p,靶基因BCL2L1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标志基因XIAP和Fas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5);EdU试验分析显示,过表达miR-221-3p的颗粒细胞增殖率为18.9%,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0.43%(P<0.01)。【结论】BCL2L11和miR-221-3p是调控绵羊卵巢发育的重要基因及调控元件,BCL2L11是miR-221-3p的靶基因之一,miR-221-3p过表达可抑制颗粒细胞凋亡,该作用结果可能通过抑制靶基因BCL2L11的表达进而影响了绵羊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
    • 陈贝妮; 侯佳妮; 杨滨僮; 温伟
    • 摘要: 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主要特征是高热、贫血、黄疸、精神萎靡、体型消瘦和繁殖障碍等,最终衰竭而死,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来,本课题组采用茵陈蒿合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小尾寒羊附红细胞体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杨雪; 覃圣; 王慧; 千志松; 戴珍珍; 彭瑜雪; 马小琴; 蔡勇
    • 摘要: 试验旨在探究藏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尾寒羊脂肪组织结构的差异。选择健康8月龄藏羊和小尾寒羊各5只,不区分雌、雄,利用常规组织学染色方法对两种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结构及其脂肪细胞形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藏羊大网膜脂肪细胞及尾部脂肪细胞形态多样;两种羊不同部位的脂肪细胞平均直径、面积、数量均存在差异;藏羊肾周脂肪、尾部脂肪的平均直径和面积均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小尾寒羊的尾部、肾周脂肪数量均显著高于藏羊(P<0.05)。研究表明,不同尾型绵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结构特点不一,且脂肪组织沉积能力不同。
    • 董亚洁; 吴佳豪; 张鹏翔; 吴晋强; 曹校瑞; 王荣; 赫晓燕
    • 摘要: 为了研究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 SHH)在不同品种绵羊背部皮肤中的表达差异,以探索SHH与羊毛弯曲形成的关系,选取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E染色法观察2种绵羊背部皮肤的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探究2种绵羊背部皮肤中SHH蛋白和基因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HE染色显示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背部皮肤毛囊的组织结构存在毛囊数量及弯曲程度等差异;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显示,SHH蛋白在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背部皮肤中均有表达,在美利奴羊背部皮肤中的毛乳头、毛基质、内外根鞘、皮脂腺和表皮细胞中显著表达,在小尾寒羊背部皮肤中的毛基质、内外根鞘和皮脂腺中显著表达;光密度分析显示,美利奴羊背部皮肤组织中SHH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美利奴羊SHH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Western blot显示,美利奴羊SHH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提示:羊毛弯曲的形成与其组织结构有关,并受SHH的调控。
    • 安利民; 乔飞; 温书香; 张玉; 李开放
    • 摘要: 2008年至2018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权凯教授在河南绿源肉羊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肉羊品种改良试验,以杜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先后经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群体扩繁三个阶段培育成黄淮肉羊新品种,该新品种具有肉质性能好,繁殖力强,屠宰率高,耐粗饲等优点,适合产业化推广和普及。该文对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公羊的体质量、平均日增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6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力求为后续黄淮肉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为黄淮肉羊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许辉欣; 高析; 李卫明; 柴政; 王刚; 韩建峰
    • 摘要: 试验旨在探究甜高粱干草作为肉羊育肥饲草的育肥效果及经济效益。采用甜高粱、紫花苜蓿、玉米等3种饲草的晾干秸秆为原料,设计4种粗饲料配比,将28只小尾寒羊分成4组,进行60 d育肥试验,分析各组的采食量、增重量及饲喂效益。结果显示:甜高粱秸秆组平均日采食量1408 g,相比紫花苜蓿干草与玉米秸秆混合组多6.10%,相比甜高粱秸秆与玉米秸秆混合组多9.74%,相比玉米秸秆组多33.84%;甜高粱秸秆组平均日增重164.67 g,相比紫花苜蓿干草与玉米秸秆混合组少2.46%,相比甜高粱秸秆与玉米秸秆混合组多29.15%,相比玉米秸秆组多91.10%;甜高粱秸秆组只均日收益2.70元,相比紫花苜蓿干草与玉米秸秆混合组多0.06元,相比甜高粱秸秆与玉米秸秆混合组多0.73元,相比玉米秸秆组多1.57元。研究表明,利用甜高粱干草搭配适宜的精饲料饲喂肉羊,适口性好、育肥效果明显、收益高,是育肥肉羊的优质饲草。
    • 赵崇学; 王吉成; 李能琴; 杨彩虹
    • 摘要: 为探索地顶孢霉培养物在小尾寒羊舍饲育肥生产中的效果,笔者开展了本次试验。在同群羊内挑选年龄、体重相似的健康小尾寒羊羔羊60只,随机分为1、2两组,在相同条件下饲喂,试验组在饲料中添加1%混合型地顶孢霉培养物,对照组不添加。经过60d试验期,试验组平均体重由18.32kg增加到36.43kg,增重18.11 kg,日均增重301.83 g;对照组平均体重由19.6 kg增加到35.51 kg,增重15.91 kg,日均增重265.17 g。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均增重多36.66g,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表明,在同等条件下饲喂,添加了地顶孢霉培养物组的羔羊,其日增重增加明显,养殖效益也更高。
    • 张学虎; 汪晓斌; 魏玉明; 王鹏
    • 摘要: 为探索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利用喷涂技术将不同微生态制剂加入全混合颗粒日粮。将128只体重接近的小尾寒羊随机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32只,A组饲喂基础全混合颗粒日粮,B、C、D组分别饲喂喷涂微生态制剂Ⅰ、Ⅱ和Ⅲ的全混合颗粒日粮,预试期7 d,试验期92 d,测定各组羊的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D组羊的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及日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C组羊只有日平均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B、C、D组羊血液中总蛋白的浓度均有所升高,但只有D组差异显著(P<0.05);C组和D组羊血液中的尿素氮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全混合颗粒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小尾寒羊的生长性能,促进羊只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其中以添加微生态制剂Ⅲ的效果最佳。
    • 成青兰
    •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对小尾寒羊自然感染球虫病的治疗效果,从自然感染的羊群当中随机选择60只小尾寒羊,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划分成3个组别,分别命名为中草药治疗组(试验1组)、传统药物治疗组(试验2组)和不用药组别(对照组),在试验1组的羊群当中添加中草药微生态制剂,试验2组的羊群选择使用氨丙啉进行针对性地治疗,用药28 d之后,通过对羊群的增重情况、粪便当中寄生虫的数量进行检测来判定整体的治疗成效。研究结果表明,与试验2组和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通过选择使用中草药微生态制剂进行驱虫治疗,能够促进羔羊健康生长发育,降低粪便中的虫卵数量,说明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对治疗羊球虫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今后兽医临床中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