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眼

干眼

干眼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6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2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89530篇;相关期刊417种,包括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岐黄论坛等;干眼的相关文献由4304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卫萍、邵毅、刘祖国等。

干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2 占比:1.92%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9530 占比:98.06%

总计:91303篇

干眼—发文趋势图

干眼

-研究学者

  • 高卫萍
  • 邵毅
  • 刘祖国
  • 赵少贞
  • 彭清华
  • 彭俊
  • 谢立科
  • 陈蔚
  • 宋秀君
  • 张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曾祥红; 涂志英; 江珊
    • 摘要: 目的探究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Schirmer试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4周后,两组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Schirmer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Schirmer试验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翠薇; 莫劲松
    • 摘要: 目的:观察泪膜导向性治疗在重度干眼合并眼睑刷上皮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60例120眼重度干眼合并眼睑刷上皮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60眼和对照组30例60眼。治疗组予以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点眼;对照组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0.1%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两组均于治疗2 wks后复查。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 BUT);荧光素钠角膜染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病变情况;荧光素、丽丝胺绿混合染色试纸染色,观察眼睑刷区域的病变情况,按病变程度评分;眼压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47眼(78.33%),好转13眼(21.66%),无效0眼,治愈率78.33%而对照组治愈25眼(41.66%),好转27眼(45.00%),无效8眼(13.33%),治愈率41.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泪膜导向性治疗在重度干眼合并眼睑刷上皮病变治疗中疗效显著。
    • 朱晓燕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糖尿病为全身多系统疾病,可诱发干眼的发病。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临床上患者通常表现为眼局部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等症状。据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是干眼的易患人群,糖尿病中干眼的发病率为51%。糖尿病干眼的发生是以泪液质和量的失调,鳞状上皮化生及杯状细胞减少为特征,随着眼表的亲水性和泪膜稳定性的降低、炎症因子聚集,进而导致眼表稳定性被破坏,最终诱发糖尿病性干眼。该文从糖尿病性干眼中西医研究两个方面,对目前糖尿病性干眼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 张艳明; 张洵; 张成辉; 谭麓茏; 陈志焕; 王兴立
    • 摘要: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某高校在校学生的干眼及眼表疾病指数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干眼的患病风险、相关危险因素与症状,针对性地给出了干预对策与建议。本次共获得1 200份问卷,有效问卷955份,其中164名学生存在干眼风险,患病风险率为17.17%,其中男生14.40%,女生19.02%,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性差异(χ;=3.477,P>0.05)。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干眼的诱因有佩戴隐形眼镜、屈光手术、眼药使用习惯以及睡眠质量(差或熬夜),反映出该校大学生群体干眼患病风险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屈光手术与睡眠质量差或熬夜是干眼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 王鹤婷; 龚蕤; 姜双; 刘华
    • 摘要: 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术前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眼轴长度(AL)、角膜前表面屈光力(K)、中央角膜厚度(CCT)、中央前房深度(ACD)及角膜前表面散光度(AA)的影响及使用疗程与眼表屈光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11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符合TFOS DEWSⅡ中干眼诊断标准的ARC患者30例(52眼),采用自身对照前瞻性研究,给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于不同时间点进行泪膜破裂时间(TFBUT)、泪液分泌试验(ST)、OSDI量表、IOL-Master及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分析检查,分析使用前和使用4周后TFBUT、ST、OSDI量表评分、AL、K1、K2、Kmax、CCT、ACD,使用前和使用后3 d、1周、2周、4周AA及不同时间点以5 min为间隔连续滴药3次,于第3次滴药5 min后的AA变化。结果与使用前相比,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4周后TFBUT、ST显著升高(P0.05);与使用前相比,立即用药5 min后AA显著降低(P<0.05),两者呈正相关且不受疗程的影响。结论对于ARC患者术前行眼生物测量时,在明确其伴有干眼的情况下,应至少连续每日4次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3 d后AA结果更可信。
    • 李科军; 赵智华; 樊芳; 李晓丹; 贾志旸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干眼患者与正常干眼患者睑板腺结构及泪膜脂质层厚度变化,探讨糖尿病患者干眼的发病特点,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经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确诊的糖尿病干眼患者130例(130眼,糖尿病组)及正常干眼患者46例(46眼,正常对照组),其中糖尿病组以病程为界再分为A组(病程≤10年)或B组(病程>10年),对比三组受检者经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测量的泪膜脂质层厚度(LLT)、睑板腺缺失率(MGP)、睑板腺开口数量(MGYLS)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MGYSS)。所有受检者进行Schirmer I试验(SIt)。结果糖尿病组干眼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干眼患者相比,LLT、MGP、MGYLS、MGYSS、BUT及SI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干眼患者病程越长,MGP越高,睑板腺正常开口数量更少,MGYSS更低,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干眼发病率更高的原因。
    • 赵永旺; 刘峥嵘; 符超君; 郑新宝; 陈佳玉; 夏静; 杨爱萍; 秦裕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参麦润目组方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00例MGD相关干眼患者,分成中药组与对照组。中药组患者口服参麦润目组方,并联合中药熏蒸;对照组患者口服ω-3脂肪酸,配合OPT强脉冲光疗。通过患者眼部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染色(FL)、睑板腺评分(MGS)、以及MGD程度与分级等观察。结果(1)总有效率:中药组为96%,对照组为72%,中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4,P=0.005);(2)主观症状积分:治疗后2组间比较,中药组优于对照组(t=-25.459,P=0.000),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中药组)=25.375,t_(对照组)=17.296,均P=0.000);(3)干眼相关指标:治疗后2组间比较,中药组4项干眼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BUT)=7.638,t_(TMH)=34.868,t_(FL)=-36.722,t_(MGS)=-40.009,均P=0.000)。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中药组及对照组4项干眼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MGD程度及分级情况:治疗后,中药组MGD程度及分级均优于对照组(χ^(2)_(程度)=5.005,P=0.025;χ^(2)_(分级)=11.314,P=0.003);(5)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有极少部分并发症发生,经检查系偶发事件。结论参麦润目组方可以改善MGD相关干眼患者的眼部主、客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林小丽; 钟景贤
    • 摘要: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服务的价值性。方法:抽选我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116例(118眼)分为比对组58例(58眼)和探析组58例(60眼)。比对组予以常规护理操作,探析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探析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比对组(P0.05);护理后,探析组干眼症状评分低于比对组,而精神健康、精力、生理职能与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比对组(P<0.05)。探析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护理技巧与护理舒适性评分均高于比对组,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服务可突出人性化、科学化以及全面化等优势,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护理效果确切,快速改善干眼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有一定提升效果,值得推广。
    • 刘巧莉; 俞洪涛
    • 摘要: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由于睑板腺末端导管阻塞,导致泪膜稳定性变化、炎症和刺激症状,是导致眼干燥症发生的常见眼表疾病之一。目前针对MGD的治疗方式多样,传统物理治疗措施包括热敷、睑板腺按摩、睑缘清洁、雾化熏蒸等,人工泪液、激素等也均取得不错的效果;强脉冲光治疗仪、Lipiflow睑板腺热脉动治疗仪、中医理疗,睑板腺管探通术等在临床中也应用于MGD。本文就MGD现有的临床上常见的不同治疗方式的作用机制、实用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做一综述,旨在对临床医师提供帮助。
    • 乔令瑜; 程娟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鬼针草治疗干眼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鬼针草的化学成分,筛选出活性成分,并使用Uniprot进行基因名称转化;运用OMIM、DrugBank、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干眼相关靶基因,通过Venny图获得“鬼针草-干眼”共有靶点作为关键基因,随后对关键基因开展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构建,依据Degree算法获取核心基因;再进行基因本体学(GO)和Kyoto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并依据GO富集结果,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鬼针草-干眼-通路”网络图。结果鬼针草筛选出6个活性化合物,218个靶点;干眼筛选出1,313条靶基因,取交集后得到123个交集基因。对关键基因开展PPI网络构建得到排名前10的核心基因为:AKT1、IL-6、TP53、VEGFA、TNF、JUN、CASP3、EGF、EGFR、PTGS2。GO富集结果共870条,主要与调控细胞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免疫反应、衰老等有关;KEGG结果共241条,主要与TL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鬼针草可能是通过对EGF、TNF、VEGFA、IL-6等基因的影响,以及对TL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RK信号通路的调控,达到减轻干眼患者眼表炎症反应的效果,改善干眼主观症状及临床指标。本研究可为干眼的药物选择及特异性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