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5561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中国西部、合作经济与科技、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中国旅游科学年会、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等;成渝城市群的相关文献由47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邓耀、李峥荣、伏虎等。

成渝城市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5561 占比:99.71%

总计:95837篇

成渝城市群—发文趋势图

成渝城市群

-研究学者

  • 徐邓耀
  • 李峥荣
  • 伏虎
  • 侯兰功
  • 孙继平
  • 张丹
  • 张婷
  • 张捷
  • 曹清尧
  • 朱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康明远
    • 摘要: 作为贵州经济的核心区域,黔中城市群对贵州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而成渝城市群作为距离黔中城市群最近的城市群,双方的融合发展将如何实现"1+1>2"的共赢局面?本文对城市群的理论演进进行了概述,认为黔中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融合发展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交通融合、旅游资源及生态屏障等方面,挑战主要在于区域发展基础差异较大、产业互补性不强、缺少次级大城市支撑、生态环境脆弱等,同时两地存在协调发展、生态保护合作的新机遇.为加快两城市群的加速融合,提出了加强区域协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城市群中核心和节点城市的建议.
    • 彭素; 邓林
    • 摘要: 以成渝城市群4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的引力模型,对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成渝城市群城市发展规模完善,成都和重庆在人口分布、产业分布、城镇化率等各方面各有优势。成渝城市群经济联系具有邻近地域指向性、中心城市指向性、交通指向性和相互强联系的特点。完善交通路网结构,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加强多方交流,形成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可促进成渝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 杨鑫垚; 韩文丽
    • 摘要: 为了对我国城市群创新极化问题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由表及里地梳理,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其内部16个城市2010—2019年间的授权专利量为研究变量,分别运用自然断裂法、创新极化贡献度模型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该区域的创新极化问题从现状及演变过程、各城市极化贡献度以及影响因素3个层面进行分析,得到区域创新节点的创新能力(产出)与其对整体创新极化贡献程度并非严格对等的结论。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总体创新产出明显提升但极化问题严重,有15座城市呈现出创新产出收敛、1座城市创新产出发散,创新极化贡献度的地理分布大致呈外围高、中间低的环状;5类影响创新产出的因子呈现较为稳定的空间分布,且峰值都出现在成都和重庆,其中政府支持、经济水平发挥了主导性作用,而流动性的影响则相对有限。在此基础上,对成渝城市群创新极化问题的解决尝试性地提出发挥核心城市引领作用、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全面合作框架、建设内部创新资源数据库与分享平台等对策建议。
    • 翟丙英; 陈婷; 秦维
    • 摘要: 本文采用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EADs)及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数据集等数据,对成渝城市群整体及内部区域的碳排放现状和减碳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显示,从成渝城市群整体层面来看,绿色发展水平处于中游,碳排放量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工业能源是重要的减排领域,生活、交通是重点控制领域。从成渝城市群内部来看,城市碳排放与产业结构紧密相关,成都、重庆都市圈是碳减排重点区域,成都应加强交通碳排放管控、使用新能源,重庆应积极促进产业转型。
    • 李兰芳; 唐璐; 陈云伟; 邓勇
    • 摘要: 为推动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梳理和归纳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和发展研究,以旧金山湾区、伦敦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析总结国内外著名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情况,发现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结构以及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助于推动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结合成渝地区现有的科技创新基础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成渝地区要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进一步健全合作创新机制、强化协同创新格局、培育重大原始创新、筑牢关键核心产业、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合作网络、聚集顶尖科创人才等。
    • 原嫄; 邢欣悦
    • 摘要: 基于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协同创新现状,利用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2010—2019年时空面板数据,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构建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高技术产业专业化、多样化、竞争集聚3类集聚形式对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成都、重庆、德阳、绵阳是成渝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群的创新高地;成都、重庆以高技术全产业链多样化集聚模式为主,其他各市以专业化集聚模式为主。②成渝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不但有利于本城市创新,而且能够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推动城市群协同创新。③高技术产业竞争集聚有利于本城市创新,但会对城市群整体协同创新产生负向抑制的空间溢出效应。
    • 李毅
    • 摘要: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促进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基于历次中央环保督察对成渝城市群环境问题的反馈情况,通过群众信访件的总体数量、人均数量、城市位序3个维度,对成渝城市群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总量呈下降趋势;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生态污染呈持续上升趋势;水污染、其他问题呈持续下降趋势;大气污染增幅最为明显。随着环境治理工作的系统化推进,常规污染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非传统、非常规污染不断显现,成渝城市群环境治理压力依然较大。
    • 摘要: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位于成都简阳市,距离成都市中心约50 km,是国家“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航空港。它的落成使得成都市成为国内第三个双国际机场运行的城市,并直接带动整个成都市市域范围的东进,成为成渝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新引擎。按照计划,一期工程将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量32万架次的目标,其中一期航站楼建筑面积为710000 m^(2),二期航站楼建筑面积为660000 m^(2)。
    • 葛恒衡; 阎建忠; 王涛
    • 摘要: 针对已有时空图制图模型中存在的数据来源单一、应用范围受限、数据要求过高等问题,该文提出以路径优化为思路、Dijkstra算法为基础的制图模型改良方法.改良后的模型通过网络爬取来获得OD(Optical Density)数据;Dijkstra算法被用于实现OD矩阵数据的合并;应用多维尺度度量方法,生成最佳拟合空间;使用七参数空间坐标转换算法将拟合空间点位投影至原始地理空间中,并对拟合误差进行可靠性检验.最终依据节点的点位位移和拟合空间的扭曲现象,分析多轮区域时空压缩效应的格局.该文以成渝城市群为例,绘制不同交通网络建设水平下的通行时间时空图,预测规划高铁网建成条件下的未来可达性格局.该文证实了Dijkstra算法在时空图制图模型上的应用可行性,总结了模型改良后具有降低数据量需求及实现数据合并的优势,探索了多种通行方式下地区时空图及规划条件下预测时空图的模拟方法,扩展了时空图制图法的应用范围.
    • 乔艺璇; 周雨萌
    • 摘要: 房价在区域城市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差异化预期理论,利用2012-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房价的面板数据,探求成渝地区城市房价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构建住房均衡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解释了不同预期下各因素对房价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得到的主要结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房价在空间上已然形成体系,并且具有联系性和中心性的特征,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房价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房价溢出效应明显。另外,预期是影响房价变动的重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