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基本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1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7844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中国教育学刊、基础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等;教育基本理论的相关文献由134位作者贡献,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部、程胜、郑金洲等。

教育基本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0 占比:0.7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844 占比:99.24%

总计:28056篇

教育基本理论—发文趋势图

教育基本理论

-研究学者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部
  • 程胜
  • 郑金洲
  • 叶翠微
  • 张建国
  • 柳海民
  • 黄学敏
  • 严冰
  • 侯怀银
  • 冯建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王枬,教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二级教授。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广西“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优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全国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为第二届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
    • 李政涛
    • 摘要: “学校”是教育改进世界中最基本的单位,学校改进研究依托建构“大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基本方式。这一基本方式缺乏教育基本理论式的“回到原点的思考”,“回到原点”需要把握“时代原点”,读懂时代;反思“生命原点”,坚守育人价值;回归“概念原点”,建构“基本概念”。当前和未来的学校改进与伙伴关系研究特别需要把握和深入研究五个时代大势:其一,探索智能时代学校教育的坚守与转变;其二,培养终身学习时代教育主体的终身学习能力;其三,综合推进基于公平而有质量的学校教育的目标体系更新、育人方式变革、评价体系改革等复杂问题;其四,解决“五育并举”的“日常之难”“机制之难”“评价之难”“主体之难”和“生态之难”等瓶颈难题;其五,建设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促进教育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学校改进。
    • 井祥贵
    • 摘要: 教育的基本理论是一种知识形式,与自然科学理论有着严格的区别。教育的实践具有感性、偶然性的特征,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实践是复杂且多样的,不能够单纯地将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而需要充分结合实际问题对理论与实践进行不同层次的结合。对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研究应当从理论思维层面来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掌握,这两者的概念属于相互独立的状态,两者的辩证关系则是统一的。教育基本理论作为对实践的经验总结,其发展是与实践保持同步的状态。
    • 刘峻杉
    • 摘要: 国家、族群之间的文化或文明冲突,代际的价值共识破裂,个体生命意义感和道德信仰的缺失等都是德育工作面对的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典型问题,因此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与教材非常重要。对于进德育课程与教材的传统文化,可以从文化信仰、说理方式、共同记忆和历史遗产等角度来理解和诠释。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和教材将有助于学生以“文化自觉”的状态参与世界格局的“文化共生”,促进价值沟通和群体圆融,促进个体的意义追寻和信仰生成。就内容而言,需要融入的有作为中国文化认知的框架性内容、作为德育课程依据的原理性内容以及作为不同学段培养重点的实践性内容等。就融入的策略和原则而言,政策研究和开发设计需要对不同融入方式的效果和前提有准确把握,处理好古今意义的有效关联,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资源的选择质量。
    • 摘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管理类学术期刊。本刊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者、研究者与实践者对话的平台,教育决策部门与实践工作部门双向互动的桥梁。本刊主要栏目:教育学人、书记校长文萃、高校管理案例研究、教育政策与制度研究、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考察调研报告、国际视野等,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相继增设新栏目。
    • 摘要: 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管理类学术期刊。本刊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者、研究者与实践者对话的平台,教育决策部门与实践工作部门双向互动的桥梁。本刊主要栏目:教育学人、书记校长文萃、高校管理案例研究、教育政策与制度研究、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考察调研报告、国际视野等,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相继增设新栏目。
    • 刘铁芳; 李明达
    • 摘要: 2019年9月21—22日,全国教育基本理论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五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发现‘中国教育学’的‘文化逻辑’”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和交流。一、文化特征视域下的中国话语及其教育学研究范式语言体系是学科范式的系统化诠释与表达.
    • 张建国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基本理论沿着"教育与社会"与"教育与人"两条线展开.20世纪80年代,关于前者的讨论打开了言说教育的理论空间,对后者的探讨确立了人本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在理论上的相对独立.80年代中后期开始,基于对"教育与社会"的反思,第一条路线导向教育的文化研究;90年代中期后,教育基本理论沿着第二条路线聚焦于人的生活世界.教育基本理论的两条路线存在各自的成绩与困境.第一条路线的问题根本上源于理解教育的框架——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者有必要批判性地看待这个模型,重视教育与国家关系的探讨.在第二条路线中,教育基本理论疏远了心理学与生物学,限制了自身的理论想象力.教育的文化研究具备突破两条路线定势的潜力,但它与教育基本理论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尚未受到普遍重视.马克思对人类学的关注和恩格斯晚年的自我批评,或有助于推进对这些难题的思考.
    • 张建国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基本理论沿着“教育与社会”与“教育与人”两条线展开。20世纪80年代,关于前者的讨论打开了言说教育的理论空间,对后者的探讨确立了人本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在理论上的相对独立。80年代中后期开始,基于对“教育与社会”的反思,第一条路线导向教育的文化研究;90年代中期后,教育基本理论沿着第二条路线聚焦于人的生活世界。教育基本理论的两条路线存在各自的成绩与困境。第一条路线的问题根本上源于理解教育的框架——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者有必要批判性地看待这个模型,重视教育与国家关系的探讨。在第二条路线中,教育基本理论疏远了心理学与生物学,限制了自身的理论想象力。教育的文化研究具备突破两条路线定势的潜力,但它与教育基本理论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尚未受到普遍重视。马克思对人类学的关注和恩格斯晚年的自我批评,或有助于推进对这些难题的思考。
    • 项贤明
    • 摘要: 智育概念在19世纪中叶的产生是以科学的兴起为历史背景的,这标志着学校教育的重心转向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立足21世纪的教育实际,我们可以将智育概念从横向解析为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的智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方面的智育、作为教育活动一个维度的智育三个方面;从纵向将其解析为常识的教育、知识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和精神的教育四个层次.通过对智育概念进行这样纵横两个方向的解析,我们可以揭示教育实践中的智育在不同维度和层次上的不完整性,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人类社会诸多教育问题的深层成因进行反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