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旅游干扰

旅游干扰

旅游干扰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0584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山地学报、资源科学、生态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北方七省市植物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旅游干扰的相关文献由301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占红、牛莉芹、郑伟等。

旅游干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0584 占比:99.83%

总计:60687篇

旅游干扰—发文趋势图

旅游干扰

-研究学者

  • 程占红
  • 牛莉芹
  • 郑伟
  • 张金屯
  • 罗庆华
  • 付磊
  • 晋秀龙
  • 曹威
  • 陆林
  • 刘炳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尚晴; 王忠伟; 程露
    • 摘要: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风景区土壤理化特征对不同旅游干扰强度和干扰距离的响应。结果表明,重度干扰的土壤容重(1.23 g·cm^(-3))显著高于轻度(1.03 g·cm^(-3))和中度(1.07 g·cm^(-3))干扰的(P<0.05),而其土壤总孔隙度(57.5%)则显著低于轻度(61.3%)和中度(59.6%)干扰的(P<0.05);中度及重度干扰下的土壤全氮含量(1.9 g·kg^(-1)和1.8 g·kg^(-1))和有机碳含量(19.3 g·kg^(-1)和21.2g·kg^(-1))均显著低于轻度干扰的(2.2 g·kg^(-1)和26.8 g·kg^(-1))。与背景区(距干扰中心区边缘外10 m以上)相比,干扰导致缓冲区(距干扰中心区边缘外3~10 m)的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变化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而下降,而核心区(位于干扰中心区0~1 m)的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变化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森林风景区的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 董承旭; 王宝健; 薛倬; 唐楠; 谬正鹏
    • 摘要: 以三清山景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对不同旅游干扰强度的响应。研究表明:三清山景区不同强度旅游干扰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和数量,重度旅游干扰区的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不具有表聚性现象,中度和轻度干扰区大型土壤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具有表聚现象。轻度干扰区的多样性、丰富度指数最高,说明三清山轻度干扰区土壤生境资源状况较优越。三清山景区杂食性土壤动物在不同旅游干扰区均具有明显优势,说明三清山景区大型土壤动物的营养结构更复杂。
    • 梦蝶; 王立龙; 晋秀龙
    • 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学者们开始逐渐将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协调旅游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上,就旅游对植物多样性方面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旅游干扰对植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旅游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受到的影响因素,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最后提出,生态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蓬勃发展行业,已经引起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但其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而有关旅游干扰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则可能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 付磊; 柴聪俐; 曹威; 田贺; 兰香英; 罗庆华
    • 摘要: 本文运用CiteSpace数据可视化软件,检索CNKI数据库2010-2020年关于大鲵的1222篇文献,并绘制共现知识图谱,发现:从关键词看,研究对象主要是大鲵的疾病防治,人工的养殖的角度分析;从作者看,张红星、王启军、赵虎、罗庆华及李灿对大鲵的研究较多;从研究机构看,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对大鲵研究比较早而且多,但是研究合作密度不高;从关键词突现来看,大鲵产业、大鲵的抗氧化,旅游干扰对大鲵的影响可能会成为接下来研究的热点.本文揭示了国内对大鲵研究的重要关注点、重要作者和学术共同体,为深化大鲵研究提供了依据.
    • 桂海月; 王新军; 常梦迪; 闫立男; 马克; 李菊艳; 贾宏涛
    • 摘要: 为探讨旅游干扰下山地景区水蚀强度和经济损失变化规律,以水蚀典型区——西白杨沟流域山地景区为案例地,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与水蚀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定量估算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水蚀经济损失,分析西白杨沟景区水蚀经济损失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度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重度干扰区土壤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及土壤孔隙度的降幅分别为51.67%、32.23%、13.30%;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机质含量均随干扰强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而速效钾含量却趋于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轻度、中度、重度干扰区植被覆盖度分别下降14.18%、43.32%、92.35%.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可蚀性K值与生物措施B值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与轻度干扰区相比,中度、重度干扰区土壤侵蚀模数增幅分别为79.31%、204.79%.场内经济损失、场外经济损失及水蚀经济总损失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场内经济损失远大于场外经济损失,土壤养分损失及植被多样性损失作为水蚀经济总损失的主要部分,二者在轻度、中度、重度干扰区分别占水蚀经济总损失的93.56%、92.68%、94.94%,且干扰强度为中度、重度时,植被多样性损失高于土壤养分损失,分别达1.17×104元·hm-2·a-1和2.49×104元·hm-2·a-1.植被覆盖度对水蚀经济损失响应最为敏感,植被覆盖度每减少1%,水蚀经济损失增加4.98×104元.研究表明,旅游干扰强度是影响山地景区水蚀强度和经济损失的关键因素,为此应结合土壤侵蚀参数分析,加强山地景区土体裸露化管理,种植耐践踏植被,核算旅游容量,控制旅游干扰强度.
    • 张潇; 张晓瑶; 陆林; 李冬花
    • 摘要: 流域景观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吸引物之一,亦是探究旅游干扰对大尺度生态环境影响极具操作性的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以新安江流域为案例地,按照"流域-旅游热点区-景区"逐级递进的研究尺度,深入剖析旅游干扰背景下的流域景观格局演化过程,并借助格网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度旅游干扰背景下的流域景观格局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新安江流域以林地景观为主,整体景观格局受人为干扰程度逐年加剧,景观异质性提升,景观结构趋于均衡发展;(2)新安江流域高强度的旅游活动未加剧旅游热点区内的景观格局恶化趋势,但致使景区景观破碎化加剧,林地等优势景观的优势度和完整性降低,景观多样性提升;(3)新安江流域景观格局主要受河湖、城市、景区等干扰源影响,地形地貌是景观格局演化的核心驱动维度,而气候、工业发展水平和交通等维度对流域景观格局整体影响力较小;(4)旅游维度中的距高级别景区距离因子对景观格局作用显著,但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直接收入对景观格局解释力较低,旅游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干扰具有尺度局限效应.
    • 桂海月; 王新军; 常梦迪; 闫立男; 马克; 李菊艳; 贾宏涛
    • 摘要: 为探讨旅游干扰下山地景区水蚀强度和经济损失变化规律,以水蚀典型区——西白杨沟流域山地景区为案例地,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与水蚀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定量估算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水蚀经济损失,分析西白杨沟景区水蚀经济损失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度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重度干扰区土壤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及土壤孔隙度的降幅分别为51.67%、32.23%、13.30%;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有机质含量均随干扰强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而速效钾含量却趋于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轻度、中度、重度干扰区植被覆盖度分别下降14.18%、43.32%、92.35%。随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可蚀性K值与生物措施B值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与轻度干扰区相比,中度、重度干扰区土壤侵蚀模数增幅分别为79.31%、204.79%。场内经济损失、场外经济损失及水蚀经济总损失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场内经济损失远大于场外经济损失,土壤养分损失及植被多样性损失作为水蚀经济总损失的主要部分,二者在轻度、中度、重度干扰区分别占水蚀经济总损失的93.56%、92.68%、94.94%,且干扰强度为中度、重度时,植被多样性损失高于土壤养分损失,分别达1.17×104元·hm^(-2)·a^(-1)和2.49×104元·hm^(-2)·a^(-1)。植被覆盖度对水蚀经济损失响应最为敏感,植被覆盖度每减少1%,水蚀经济损失增加4.98×104元。研究表明,旅游干扰强度是影响山地景区水蚀强度和经济损失的关键因素,为此应结合土壤侵蚀参数分析,加强山地景区土体裸露化管理,种植耐践踏植被,核算旅游容量,控制旅游干扰强度。
    • 贾真真; 李苇洁; 田奥; 王加国
    • 摘要: 为揭示旅游干扰对于百里杜鹃风景区杜鹃群落特征影响,选取杜鹃纯林和杜鹃混交林两种杜鹃群落,分析干扰对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进行样地设置和调查,通过旅游影响系数分析样地旅游干扰等级,并分析对比了不同旅游干扰程度和干扰方式对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1)百里杜鹃景区共有植被67科102属130种,其中杜鹃纯林共有植被97种,以马缨杜鹃、箭竹和露珠杜鹃为优势物种,杜鹃混交林共有植被115种,以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映山红为优势种;2)两种杜鹃群落均在中等干扰水平时具有最高的Berger-Parker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中度干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不同的是两种群落的Shannon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在杜鹃纯林中表现为中度干扰>轻度干扰>重度干扰,而在杜鹃混交林中中度干扰>重度干扰>轻度干扰,相较于杜鹃纯林,杜鹃混交林物种更为丰富,在旅游干扰下生物多样性更为稳定,抗干扰能力更强,而杜鹃纯林受旅游干扰波动显著;3)垃圾指数、踩踏指数与杜鹃混交林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生长结构无明显相关性,而垃圾指数与杜鹃纯林Shannon多样性指数、物种数以及草本均高呈显著负相关,踩踏指数与杜鹃纯林灌木层高度、盖度呈现极显著负相关,与草本均高呈显著正相关;4)各杜鹃群落对旅游干扰有不同响应,为保持杜鹃群落稳定性,应在花季适当分流,严格控制杜鹃纯林的重度干扰.
    • 李志美; 海棠; 陈杨; 乌仁其其格
    • 摘要: 利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人类活动对呼和诺尔旅游景区植物群落的影响,分析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总计有植物41种,重度干扰区物种数最少,中度干扰区与轻度干扰区物种数最多,不同样地内的物种组成不同;(2)重度干扰区物种较为单一,但由于水分条件优越物种的重要值相对较高;(3)重度干扰区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样地;(4)在旅游活动干扰下呼和诺尔旅游区发生了轻微程度的退化,出现了冷蒿、星毛委陵菜、草地麻花头等退化指示植物.旅游活动对植物的群落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围封处理有利于退化草原的恢复,重度干扰区需要进行相关的管控及恢复措施.
    • 戴雅琳; 夏树淼; 黎松松; 郑伟; 郝帅; 邓刚; 张宝江
    • 摘要: 以喀纳斯景区的山地草甸景观美学价值为研究对象,按受到旅游干扰和未受到旅游干扰设置8块样地,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生态影响度和美景度评价法(SBE法)2种方法对喀纳斯山地草甸景观美学价值进行了评价,并比较2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喀纳斯景区山地草甸资源的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提供支撑.结果 表明:(1)与未干扰样地相比,旅游干扰后,植物群落各项指标相比于受干扰前显著降低,生态影响受影响程度相较于干扰前更高,美景度得分相较于干扰前显著降低;(2)生态影响度与美景度得分呈显著性相关,生态影响度与美景度得分均与群落特征以及物种多样性显著相关,即旅游干扰较轻的地区,群落组成的各项指标较优、物种多样性丰富,美景度得分也较高.(3)生态影响度与SBE法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生态影响度与该地区植物群落各项指标相关性更高,SBE法的得分更侧重于人的主观审美意识,两种方法之间有所联系,结果有一定的一致性.因此,旅游活动导致喀纳斯景区山地草甸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改变,进而深刻影响了草地景观的美学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