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杂柑

杂柑

杂柑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6579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中国果业信息、果农之友、浙江柑橘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柑桔学会2006年年会、第十五届福州市科协年会等;杂柑的相关文献由32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静、吴泽枚、吴跃辉等。

杂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579 占比:99.66%

总计:46736篇

杂柑—发文趋势图

杂柑

-研究学者

  • 何静
  • 吴泽枚
  • 吴跃辉
  • 柯甫志
  • 陈贵虎
  • 何文芬
  • 曹光新
  • 杨邦伦
  • 胡平正
  • 蔡永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阳; 洪丹丹; 柯甫志; 张琮; 余朝旭; 林才有; 周慧芬
    • 摘要: 近年来,杂柑作为柑橘中的一个品类,以其优异的外观与内在品质正逐步成为我国的柑橘主栽品类之一,其中不知火、春见、红美人、春香、沃柑、默科特等杂柑品种均已在我国取得广泛栽培。象山县作为全国柑橘主产区,原种植大分、宫川、尾张等温州蜜柑为主,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先后引进试验近百种杂柑品种,现阶段已基本确定红美人、春香、甘平、晴姬、媛小春和明日见等6个品种为象山县主推杂柑品种。截止2021年4月,象山县杂柑品种栽培面积超3333.3hm^(2),占柑橘总栽培面积的40%,但是由于杂柑类品种多含有橙、柚等基因,抗冻性较温州蜜柑差。
    • 陈细羽; 张念; 彭怡霖; 焦必宁; 张耀海
    • 摘要: 为综合评价杂柑果实,对我国7个杂柑品种(红美人、春见、清见、W默科特、不知火、大雅柑、沃柑)的理化指标,不同组织部位的营养功能成分(类黄酮、酚酸、类胡萝卜素、辛弗林、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所含营养功能成分存在差异,总体上,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营养功能成分鲜重含量均呈果皮>果肉>果汁的规律。不同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不同,理化指标判断红美人属优等果、沃柑属一等果,其余为等级外;果皮营养功能成分综合评价结果为W默科特>沃柑>红美人>不知火>春见>大雅柑>清见;果肉营养功能成分评价结果为沃柑>W默科特>不知火>大雅柑>红美人>春见>清见;果汁营养功能成分评价结果为春见>沃柑>W默科特>清见>大雅柑>不知火>红美人;11种挥发性成分评价结果为红美人>沃柑>清见>不知火>春见>W默科特>大雅柑。该文对杂柑果实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杂柑深加工提供数据支撑。
    • 翟学杰; 唐涛; 刘璐; 马明勇
    • 摘要: 通过4 a的栽培观察发现“明日见”发梢能力强,易抽长枝,果实着生在枝梢的顶端;在湘南地区表现出易感溃疡病、果实大小中等、果皮极薄、易裂果、糖度高、晚熟的特征;果实在11月下旬转色,翌年1月下旬成熟,平均单果重198.57 g,可溶性固形物15.80%;果皮深橙色,不浮皮,果肉肉质细嫩化渣、甜橙香味,果实少核,品质优良。栽培上保花保果和预防裂果是难点,保花保果的措施主要有强壮秋梢、环割促进花芽分化、使用激素保花保果等;防裂果措施主要是采用设施栽培、果园生草、均衡供水、土壤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叶面喷施赤霉素和芸苔素内脂等。
    • 李俊
    • 摘要: 借助杂柑产业发展优势,加大杂柑产业发展力度,引起广汉市相关部门重视;开展实践调查,结合具体信息数据说明杂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以此为发展趋势,提升广汉市经济水平;结果:用实践效果证明杂柑产业发展是重要趋势,广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此方面加大实施力度;广汉市林业产业发展及扶贫新形势,开展杂柑产业发展基地,有效解决产业发展问题。
    • 林媚; 张伟清; 王天玉; 柯甫志; 冯先桔; 姚周麟; 徐程楠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杂交柑橘(杂柑)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组分含量特征及其对风味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浙江省引种的15种杂柑的17种FA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味道强度值(TAV)、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5种杂柑均检出17种游离氨基酸(FAA),4个品种Arg含量最高,11个品种Pro含量最高。各品种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TFAA)为2605.99~6572.68 mg·L^(-1),以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为最高,儿童必需氨基酸(CEAA)含量次高,必需氨基酸(EAA)含量最低,EAA/TFAA仅为0.84%~4.90%。品种间的药用氨基酸(MAA)含量差异较明显,MAA/TFAA为13.39%~67.80%,5个品种的MAA/TFAA≥50.00%。各品种的氨基酸组分特征不同,红映、津之辉的TFAA、呈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SAA)含量为最高和次高,媛红、红美人和春见对应的鲜味氨基酸(DAA)、苦味氨基酸(BAA)和芳香族氨基酸(AAA)含量最高,EAA、MAA含量最高对应为媛红、甘平,仅春香柚的BAA>SAA。各品种Arg的TAV值为0.92~3.37,均值2.01,13个品种的TAV值>1,少数品种的Ala、Pro及Glu,其TAV值>1。PCA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44%,较好反映杂柑中FAA的综合信息,综合得分前3位的品种为米哈亚、媛小春和红美人,聚类分析将15种杂柑分成4类。【结论】一些杂柑品种的FAA组分特征差异明显,Pro和Arg为各品种FAA的主要成分,Asp、Ala相对较高,苦味Arg为影响风味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能较好反映品种间氨基酸组分的差异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可为杂柑的引种推广、良种选育、开发利用及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 孙建华; 孙立方; 聂振朋; 徐建国; 黄秀; 柯甫志
    • 摘要: ‘媛小春’是以‘清见’为母本、‘黄金柑’为父本进行杂交的柑橘新品种。栽培过程发现‘媛小春’表现出树势极强,果实具有色淡黄、有香气、风味浓郁和耐贮藏等特点,是一个较有潜力的杂柑新品种[1,2]。目期关于‘媛小春’的研究报道较少,主要针对其生长特性和成熟果实的品质等方面[3,4],而对其果实成熟过程品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却未见报道。本研究对‘媛小春’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大小和品质变化的特点及规律进行了研究,将为其品质评价和采摘时期的选择等提供理论依据。
    • 杨胜安; 戴春; 夏炎; 邓志勇
    • 摘要: 为贵州省早熟杂柑的种植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2016年从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引进爱媛38杂柑在贵州省榕江县进行试栽,考察爱媛38杂柑的生态适应性、丰产性和品质。结果表明:该品种表现适应性好、抗逆性强,成熟期早、品质极优。11月上中旬果实开始成熟,盛产期单株产量可达36.48 kg,折合产量达2298.24 kg/667m^(2),平均果重为196.9 g/果,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值为13.15%,可溶性总糖平均值为8.69%,总酸平均值为0.73%,固酸比平均值为18.02,果形近圆形,单果个大,皮薄,厚度为0.23~0.24 mm;果实完全成熟时,果皮橙红色,油包细腻、光滑,外观非常漂亮;果肉饱满,呈橙色,无核,肉质脆嫩,特化渣,汁液充沛,饱满;风味甘甜爽口、口感浓郁,适宜在贵州榕江地区推广栽培。
    • 林芳
    • 摘要: 红美人杂柑(Citrus hybird)为橘橙类杂交品种,又称‘爱媛28号’,其父本为天草,母本为南香,果面为浓橙色,果肉极化渣,高糖优质,有甜橙般香气[1].红美人对生产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严格做好相应的种植管理。尤其随着水果市场竞争的增加,只有通过高质量果品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
    • 张鸿锦; 焦云; 舒巧云
    • 摘要: 以六年生杂柑品种红美人、甘平和明日见为试材,探讨不同采收期对其果实品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杂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度值随采收期的延迟呈现为缓慢上升趋势,其果实硬度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除甘平外,明日见和红美人分别在12月7日和27日达到果实硬度最高峰值,而在2月5日下降至最低值。此外,杂柑叶片相对叶绿素指数随着采收期的延后则表现为缓慢下降,而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细胞间隙CO_(2)浓度也表现出与其类似的变化趋势。
    • 孙先启; 郑雪良; 郭青; 赵丽君; 周立春
    • 摘要: 【导读】柠檬、柚和部分杂柑生产上套袋与品质的关系研究较多,而套袋对“红美人”柑桔鲜果品质的影响研究尚不多见。在“红美人”套袋试验中,白色无纺布袋的套袋效果优于黑黄双色纸质袋和黑色无纺布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