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杂草群落

杂草群落

杂草群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017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4“杂草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杂草群落的相关文献由68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朝贤、强胜、魏守辉等。

杂草群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6.45%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3017 占比:93.09%

总计:3241篇

杂草群落—发文趋势图

杂草群落

-研究学者

  • 张朝贤
  • 强胜
  • 魏守辉
  • 李儒海
  • 朱文达
  • 李秉华
  • 李美
  • 田兴山
  • 高兴祥
  • 黄红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方洁; 翟秀明; 邓敏; 杨海滨; 盛忠雷
    • 摘要: 为研究覆盖处理对山地幼龄茶园杂草多样性及茶苗生长的影响,构建山地幼龄茶园杂草生态防控模式,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置3个覆盖处理和1个祼地对照,分析比较其土壤温度、杂草群落结构、茶苗生长、控草成本的差异。结果:1)覆盖无纺布处理和覆盖地膜处理,有利于提高冬季土壤温度;显著减少春夏季杂草发生,杂草萌发量从低到高依次为地膜<无纺布<生草<对照;干扰控制杂草优势种,覆盖无纺布处理有效阻止了牛筋草、马唐等恶性杂草的发生。2)由Shannon’s多样性指数(H’)、Shannon’s均匀度指数(E)、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MG)等生物多样性指数可见,覆盖无纺布处理能显著降低春夏季茶园的杂草多样性。3)覆盖无纺布处理的茶苗成活率最高、主干粗明显增大,覆盖地膜处理的茶苗树幅大、长势较好且覆盖度明显增加,生草覆盖和对照处理的茶苗生长发育较迟缓。4)覆盖无纺布处理还显著减少了除草人工,茶园控草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综合分析,覆盖无纺布处理优势较明显,适宜在构建山地幼龄茶园杂草生态防控模式中推广应用。
    • 李涛; 袁国徽; 钱振官; 范洁群
    • 摘要: 为了明确浙沪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及优势杂草控制技术,采用唐氏五级目测法和随机取样计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和浙江的116块冬小麦田杂草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7种除草剂对主要危害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浙沪冬小麦田共调查到杂草43种,隶属于14科,其中菊科杂草种类最多,有10种,其次是禾本科杂草9种,再次是石竹科杂草5种。杂草群落组成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优势杂草为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Steud.)Fern.、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硬草Sclerochloa dura(L.)Beauv.、早熟禾Poa annua L.、鹅肠菜Myosoton aquaticum(L.)Moench、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猪殃殃Galium spurium L.和小藜Chenopodium ficifolium Smith。室内除草活性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日本看麦娘可用15%炔草酯WP、5%唑啉草酯EC、30 g/L甲基二磺隆OD和4%啶磺草胺OD防除;菵草优先选择15%炔草酯WP和5%唑啉草酯EC进行防除;棒头草选择15%炔草酯WP、5%唑啉草酯EC和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进行防除;硬草优先选择15%炔草酯WP、5%唑啉草酯EC、30 g/L甲基二磺隆OD和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进行防除;早熟禾选择30 g/L甲基二磺隆OD、4%啶磺草胺OD和50%异丙隆WP进行防除;野燕麦优先选择15%炔草酯WP、5%唑啉草酯EC和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进行防除。
    • 李秉华; 王贵启; 刘小民; 许贤; 赵铂锤
    • 摘要: 为了明确不同区域谷田杂草群落的数量特征,采用九点取样法调查河北省7个谷子主栽区域杂草的种类、密度、株高和地上部鲜重,建立由不同区域与杂草种类的相对优势度组成的矩阵,进行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对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和相似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的谷田杂草有14科、28属、29种,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大狗尾草(Setariafaberii)为优势种群。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中位于海拔高于800 m、较高纬度、半干旱区的张家口、承德的杂草群落相似度较高,形成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i)+藜(Chenopodium album)+大狗尾草为主的杂草群落;位于海拔低于150 m、中间纬度、半湿润区的衡水、保定、秦皇岛、沧州分别形成以马唐+大狗尾草+反枝苋、马唐+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反枝苋+马齿苋+大狗尾草为主的杂草群落;位于海拔170~700 m、最低纬度、半湿润区的邯郸形成以马唐+马齿苋+反枝苋为主的杂草群落杂草群落的科、属组成和种类数目、物种丰富度均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趋减,由东向西随降水减少物种丰富度趋减,物种丰富度和Margalef指数随海拔提高的变化呈先变大再减少的抛物线状,存在中间膨胀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谷田杂草防控策略、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和研究杂草群落演替。
    • 梁玉刚; 周晶; 余政军; 李静怡; 黄璜; 赵正洪
    • 摘要: 为探索稻鸭共育下直播水稻田间杂草种类和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连续2 a运用植物群落生态的方法研究不喷施除草剂(CK)、喷施除草剂(RH)、养鸭不喷施除草剂(DK)和养鸭喷施除草剂(DH)的控草效果和田间杂草群落组成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 a中DK处理对田间杂草防控效果为47.00%,低于RH处理的93.88%和DH处理的100.00%,且在水稻分蘖盛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均形成以稗草、鸭舌草、异型莎草和千金子组成的优势杂草,优势杂草总和分别占到总杂草比例的71.20%,92.29%和94.03%;单子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在水稻分蘖盛期至乳熟期成为优势群落,且在乳熟期占总杂草的比例分别达到97.57%和64.97%,双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所占比例分别为2.43%和8.55%。2 a中DK处理在分蘖盛期至乳熟期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on指数均低于CK处理,且高于RH处理,但DK和CK处理的Simp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抽穗期和乳熟期差异不显著,而与RH处理差异显著,这表明DK处理能够改变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并且对田间杂草的防控作用不明显,田间发生草害将影响水稻产量的形成,最终使得水稻减产严重。
    • 林茂祥; 章文伟; 韩凤; 王黎
    • 摘要: 采用“W”九点取样法,在早春、春末和盛夏对重庆红池坝栽培太白贝母的田间杂草进行调查,并通过主要杂草的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和重要值分析其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地田间杂草有86种,隶属于32科74属;其中菊科杂草最多,共18种,其次为禾本科杂草,为9种,再次为豆科和蓼科杂草,各6种。从生活型来看,以多年生(包括两年生或越年生)杂草为主,共有53种。重要值大于3%的优势杂草有粗毛牛膝菊、红车轴草、鸭跖草、繁缕、细柄野荞麦、尼泊尔蓼、马唐7种,这些杂草在该基地危害性最大。重要值大于2%的有16种杂草,蓼科4种占绝对优势,其重要值之和为11.09%;其次为禾本科3种,重要值之和为8.69%;菊科、豆科和石竹科各2种,重要值之和分别为7.16%、6.46%和5.99%;鸭跖草科、唇形科和荨麻科各1种。优势杂草以春夏季杂草为主,危害较重。采用生长期小型(微型)机械除草+休眠期化学除草的方法,可达到防控杂草、提高产量,并保证药材质量的目的。
    • 周金梅; 边步云; 李平; 祝延立
    • 摘要: 为了明确不同生产模式对玉米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以玉米田养鹅(RGC)生产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对杂草群落状况和苗期玉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表明,杂草群落地上生物量比对照略低,处理间差异不显著;RGC处理玉米植株叶长、叶宽、叶面积、茎粗、鲜重、干重均高于对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RGC处理株高极显著高于对照,RGC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RGC处理玉米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经过连续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后,玉米田养鹅有助于总体上改善苗期玉米的植株生长状况,而秋季玉米产量的降低则是由于后期管理因素造成的.
    • 徐伟东; 黎菊; 陆强; 王晔青
    • 摘要: 为了明确浙北稻麦连作区水直播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差异,分别于2018和2019年9—10月,采用倒置W型9点取样法,调查了浙北11个县、区水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情况,并对杂草优势度、杂草种类多样性、不同杂草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北水直播稻田杂草共有49种(含变种),隶属于34属17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种类最多.从杂草优势度来看,优势杂草有无芒稗和千金子2种;区域性杂草种类有多花水苋、丁香蓼、杂草稻和李氏禾等8种;其他39种为常见或一般杂草.从杂草分布区域来看,桐庐县杂草丰富度指数、辛普森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高于其他地区,萧山区杂草均匀度指数最高.系统聚类分析表明浙北水直播稻田杂草群落可以分为4类,杭州和湖州各为1类,嘉兴的平湖、海宁和海盐为1类以及秀洲和嘉善为1类.生态位宽度分析表明,主要杂草种类如多花水苋和无芒稗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不同杂草生态位重叠值分析表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7的种间对占比为91%,说明不同杂草与利用资源相关的生态学特性之间整体上较为接近.
    • 王睿; 王克功
    • 摘要: 为明确山西黄芩田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山西黄芩主产地临汾地区的黄芩田杂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临汾市黄芩田杂草有67种,隶属于25科55属,其中,优势杂草有茵陈蒿、播娘蒿、狗尾草、猪毛菜和鹅绒藤等5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9种,常见杂草有11种,一般杂草有41种.洪洞山地地区黄芩的优势杂草为:出苗前茵陈蒿、播娘蒿,出苗期麦家公、茵陈蒿、鹅绒藤、米口袋,生长期茵陈蒿,花蕾期狗尾草、猪毛菜,种子成熟期狗尾草;襄汾平原地区为:出苗前小花糖芥、荠菜、播娘蒿、夏至草,出苗期夏至草、田旋花、播娘蒿,生长期夏至草、鹅绒藤、小花糖芥、荠菜,花蕾期藜、狗尾草、马齿苋、猪毛菜,种子成熟期薄蒴草、鹅绒藤、茵陈蒿.洪洞县黄芩生长期田间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较襄汾县和其他生长时期高,而优势度较低.
    • 张明丽; 崔易翀; 达良俊
    • 摘要: 在杭州城市化进程下,调查了8种城市生境类型中杂草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结构.通过测定光照强度、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土壤紧实度、土壤总氮、土壤总磷、土壤有机质及干扰类型等生境因子,分析了杂草群落物种组成与生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的1665个杂草样方中,森林空隙和草坪是最为常见的生境类型,涵盖的群落类型数量分别占总数的20.1%和16.3%;除树池外的7种生境,其群落优势种均以矮生长型的一年生杂草为主;在8种生境中均有分布的杂草物种共有30种;不同生境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森林空隙的光照强度最小,灌草丛空隙的土壤电导率值最高,土壤型废弃地的光照强度和土壤紧实度均最高.
    • 黄红娟; 魏守辉; 黄兆峰; 姜翠兰; 张朝贤; 李儒海; 周振荣; 李贵; 周凤艳; 朱文达
    • 摘要: 为明确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采用倒置"W"方法取样对江苏、安徽和湖北省945个冬小麦田杂草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小麦田共发现杂草93种(变种),隶属于28科72属,其中禾本科杂草最多,有15种;其次是菊科杂草有12种;蓼科杂草9种;十字花科7种;豆科和车前科各6种;石竹科5种.其中优势杂草有猪殃殃、日本看麦娘、看麦娘、菵草、野老鹳草、牛繁缕6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7种,常见杂草有12种,一般杂草有58种.根据物种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分析,孝感、阜阳、襄阳和宿州地区小麦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宣城地区多样性最低.Sorensen's相似度指数聚类结果发现,江苏北部地区麦区杂草组成与安徽北部相似.各地小麦田杂草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差异与气候条件、种植模式及除草剂应用等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