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案件管理

案件管理

案件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49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86823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人民检察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年科技强检电子信息系统研发与示范项目成果研讨会、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十三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第一届全国声像资料检验鉴定技术交流会等;案件管理的相关文献由622位作者贡献,包括常祯、刘元见、张东等。

案件管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0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6823 占比:99.83%

总计:287310篇

案件管理—发文趋势图

案件管理

-研究学者

  • 常祯
  • 刘元见
  • 张东
  • 李思
  • 翟延平
  • 董桂玲
  • 韦忠乐
  • 丁世洁
  • 伍杰
  • 侯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银军; 徐芳
    • 摘要: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随着司法体制改革而不断地变迁推进,检察改革的深入与发展给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很大的机遇.现行公正、高效的改革目标及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建立专门的、专业化的案件管理机构,但更应明确案件管理的真正主体是检察机关整体,建立全局性的案件管理体系,实现案件管理的高效系统化运行.
    • 印波
    • 摘要: 绩效考核指标是刑事案件管理与诉讼体制运行的重要引擎,如何实现“指标最优”是当下刑事司法绩效考核最为紧迫与现实的命题.一些不科学、不合理、不必要考核指标始终“禁而不止”“取而不消”.一些常见的考核指标对刑事程序法治造成了较为突出的冲击与反制作用.一些数率指标的层压容易造成公安机关之执法行为冒进与异化.一些指标偏重追究犯罪的职能,使得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难以履行客观义务,容易违反无罪推定原则.质效控制方面的指标配给不足,且一些指标有形式化的倾向,常造成法院对审判规律的偏离.本文就公检法三机关在绩效指标考核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 申国君
    • 摘要: 案件质量评查是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科学厘清案件质量评查的主体、对象、客体与方式等,是新发展阶段规范与深化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的前提。植根“案-件比”这一价值导向,案件质量评查具有监督、纠错、考核、指导、引领等功能,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秉持地位中立与结论独立原则,规范选案、审查、拟评、评定与反馈、纠正等评查程序,通过评价案件质量“优劣”提高办案质量,优化案件管理
    • 郭磊; 李进强; 党磊
    • 摘要: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通信等技术手段感测、分析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需要对城市安全、常见案件等做出及时有效的智能响应.为了提高城市常见案件处理的有效性和精确度,本次研究提出了一种城市常见违规事件的自动识别算法.利用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使用BP神经网络作为评价网络.在VOC数据集上与YOLO、SDD等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的检测mAP值可达76.5%,对各种类型的案件识别的准确率均在72%以上,识别"乱涂乱画张贴广告"类型图像的准确率达到了83.4%.此次研究构建的智慧城市案件图像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案件处理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可用于协助城管监察行政执法.
    • 张燕飞; 周宏强
    • 摘要: 当前,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业务属性不强、监督刚性不足、管理效果不佳等问题。破解上述难题,应优化整合管理的基本要素,提高案件管理及运行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具体包括:构建职能分类、一体行使的案件管理业务体系;构建规范分层、一体落实的案件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管理分级、一体推进的案件管理工作体系;构建人员分工、一体调配的案件管理队伍体系。
    • 张帆
    • 摘要: 本文从案件管理工作的职能清单和特征出发,分析当前案件管理工作存在的监督职能与独立办案的冲突、案件评查的滞后性和业务数据分析研判与业务脱节等问题,并提出重新定义监督程序、业务分析研判依托于业务部门为主体等关于案件管理监督制度的构建.
    • 郭启
    • 摘要: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检察权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也在不断调整、完善,其中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着案件管理部门在检察权运行内部监督中承担的流程监控、案件质量评查等职能,简要分析其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人员、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职能定位、增强人员配置、完善考评机制、加强多维度监督等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 石春雷
    • 摘要: 日益增加的司法需求与相对稳定的司法资源之间不均衡、不匹配的矛盾始终是束缚我国民事司法制度有序运作的一道枷锁,如何消解二者之间的张力,为不同案件匹配相适应的程序和解决方法,在公正的前提下优化案件处置效益,是当前我国民事司法改革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案件管理是一种分配解纷资源的手段,是实现程序分流的基础和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和理论探讨,我国民事案件管理机制仍存在参与主体缺乏多元性、分流标准不明确、分流操作不规范和分流流程不统一等弊端.未来的民事案件分流改革,需从确立案件管理指导原则、扩充案件分流参与主体、明确案件分流方式与标准、规范案件分流操作流程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健全我国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管理机制,以有效破解法院"案多人少"的困局.
    • 党振兴; 何林峰
    • 摘要: “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分案模式已成为当前全国法院案件分配制度的主流,随机分案能减少人为因素对案件分配的干扰,从源头防止司法腐败,提升诉讼效率。但是智能分案系统人性化的不足、无选择性随机分案模式与案件繁简分流和小额速裁间的冲突、指定分案模式泛化、承办人变更随意、部分入额院领导选择性办案、法官绩效考评单一等问题,影响了随机分案模式的规范化运转。建构符合司法规律的分案模式,应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优化智能分案平台建设,明确指定分案的适用范围,明确案件承办人变更程序,对入额院领导的分案由上级法院进行强制性要求,设置科学的考核模式和加强监督管理,以确保分案流程规范高效,盘活审判资源,防范廉政风险。
    • 石春雷
    • 摘要: 民事案件程序分流是通过构建分层递进、层层筛选的分流"漏斗",为不同民事案件匹配合适的程序轨道,以达到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效率的效果。民事案件程序分流是由法官主导,并在当事人的协助和律师的参与下完成。民事案件程序分流必须严格遵循民事程序基本法,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遵循集约化处理和限制"二次分流"的原则。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民事案件程序分流主要依据案件类型、案件标的额和案件难易程度三大标准。当前,各国对民事案件进行程序分流,主要采用案件辅助系统智能分案为主、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指定分案为辅的方式。上述基础问题的厘清,是深化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的关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