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桩端后注浆

桩端后注浆

桩端后注浆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84203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职业圈、科学与财富、低温建筑技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十一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等;桩端后注浆的相关文献由365位作者贡献,包括胡玉银、龚维明、张忠苗等。

桩端后注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4203 占比:99.94%

总计:284370篇

桩端后注浆—发文趋势图

桩端后注浆

-研究学者

  • 胡玉银
  • 龚维明
  • 张忠苗
  • 赵春风
  • 赵程
  • 刘帆
  • 王卫东
  • 何友
  • 吴悦
  • 吴江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明
    • 摘要: 为了保证超高层建筑的稳定性,进行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力控制非常重要。论文针对影响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岩性判断、桩底沉渣厚度和桩端注浆质量,简要阐述了桩基础承载力控制要点,并以具体工程案例总结了桩基础承载力的具体控制措施。
    • 王金柱
    • 摘要: 为解决桥梁大直径超深钻孔桩强度问题,结合某桥梁工程实际情况,对其施工中桩端后注浆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各项要点,并经实践验证了该工程所用桩端后注浆技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保证桩端后注浆施工质量和效果。
    • 李兆民
    • 摘要: 本文以某采用桩端后注浆施工工艺的房建工程为例,阐述了桩端后注浆施工工艺的流程、特点、注意事项等。为同类工程建设中更好地应用注浆施工技术、提高房建桩基的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 杨夫礼; 李尊强
    • 摘要: 综述了6种常见的钻孔灌注桩端注浆量计算方法,结合浆液扩散过程,提出新的注浆量计算模型。新模型将注浆过程分为浆液填充桩端松散区、浆液填充劈裂区域、浆液挤压端部土壤外扩、浆液沿桩侧上翻等四个阶段,结合实践经验对不同阶段进行了合理的参数假设。通过与多组工程实例数据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反映出桩端土质、承载力、桩径等对注浆量的影响,计算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
    • 熊彩凤; 徐甫; 冯泓鸣; 周志军
    • 摘要: 对传统注浆喷头进行优化设计,验证新型注浆喷头的工程适用性。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注浆喷头的模型桩基进行静载试验以及开挖观测,从承载特性和浆液扩散2个方面综合对比分析新型注浆喷头的注浆加固效果。在相同注浆参数下,采用新型注浆喷头的模型桩(S2桩)较传统注浆喷头下的模型桩(S1桩)承载力提高了20%,S1桩侧摩阻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S2桩从桩深55cm截面处向下持续增大,侧摩阻力的发挥特性被显著改善。极限荷载下S1桩的端阻力占比为38.33%,而S2桩的端阻比仅为27.78%,采用2种注浆喷头的模型桩均表现出了端承摩擦桩的特性。开挖模型箱发现,S1桩在注浆后浆液主要在桩底大范围扩散,桩端以上小范围内有浆脉向上劈裂的痕迹,S2桩浆液不仅在桩端向桩身四周劈裂,而且在无泥浆护壁情况下从桩端沿着桩侧上返了50 cm,显著改善了桩身下半部的桩-土界面。通过分析模型桩静载试验结果以及对模型桩进行开挖观测浆液在桩端的扩散情况,验证了新型注浆喷头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表明其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程伟
    • 摘要: 端后注浆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基础工程常用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具备施工效率高、技术成熟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对端后注浆技术的应用要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桩基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结合实际在论述端后注浆技术内容的同时,对该技术工艺的要点以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深入探讨。
    • 邓文杰
    • 摘要: 在我国建筑工程现代化发展变革进程中,建筑桩基施工技术也朝着更加安全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桩端后注浆技术是建筑桩基工程高端发展的产物,可以同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及效率。因此,文章结合具体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案例,从设定注浆参数、制作压浆管道、预埋注浆管并吊放钢筋笼、浇筑桩体混凝土并疏通管道、水泥浆配置及浇筑等方面,阐述了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并对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 张恒; 刘干斌; 周晔; 韩仲
    •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承载机理,对宁波某施工场地的4根灌注桩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4根灌注桩均采用自平衡方式加载,以加载方式获得每根桩的Q—s曲线,并通过桩身内部埋设的传感器得到加载期间桩身及桩底的应力数据,根据应力分析研究桩身弯矩及桩侧摩阻力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能提高钻孔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约20%;注浆期间,桩侧摩阻力的重新分布使桩身轴力发生较大变化,且桩端承受弯矩会对桩体结构造成一定破坏;加载期间,注浆桩的桩端部分承载力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提供,而非注浆桩的桩端部分承载力主要由端阻力提供;在透水地层中,桩承载力的提高依赖于桩侧摩阻力的影响,而在不透水地层中扩大头的产生也会成为影响因素.
    • 张强
    • 摘要: 桩端后注浆施工采用的是劈裂注浆法,与工程建筑主体以及整体施工的质量关系紧密.通常情况下,桩端后注浆施工质量取决于技术方面的完善性与专业性等内容.为了在建筑桩基工程中提升桩端后注浆技术的完善性,首先要明确注浆参数,包括施工材料的配比、注浆使用量和闭盘压力等,并充分明确施工工艺、压浆管制作等技术.结合专业的技术支撑以及经验与理论等内容,再加上提高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才能有效加强建筑桩基工程技术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工程优化与升级,从而提升建筑主体与建设整体质量.
    • 李强
    • 摘要: 桩端后注浆属于一种较为成熟的施工技术,近年来在建筑工程项目桩基施工中得以非常广泛的运用.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灌注桩基础的承载力,确保建筑桩基工程的顺利推进.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工程现场的环境情况,合理应用该技术促进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探讨了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