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30791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医学检验与临床、中国实验诊断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暨第一届中国智慧医疗大会、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2015中西医结合北京论坛等;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相关文献由276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春旺、江少虎、佟彤等。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30791 占比:99.99%

总计:1030874篇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发文趋势图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研究学者

  • 林春旺
  • 江少虎
  • 佟彤
  • 刘红旭
  • 吴彤
  • 尚菊菊
  • 张金凤
  • 曾祥林
  • 欧阳辉
  • 汪江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媛媛; 何雅军
    • 摘要: 心力衰竭常因心室泵血功能降低不能满足全身代谢需求,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共同结局,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早期识别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和准确的病情评估有助于诊治和改善预后。此外,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价值有限。生物标志物具有检测快速、费用低等优点,可辅助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在临床得到一定应用。本综述将对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半乳糖凝集素-3和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的特点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 王美蓉; 徐玲; 徐秋娴
    • 摘要: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参数与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终止妊娠时机选择中的价值。方法:选取HDP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终止妊娠时机分为A组(终止妊娠时机≤孕33周)16例、B组(终止妊娠时机为孕34~36周)33例、C组(终止妊娠时机≥孕37周)51例。检测患者子宫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舒张早期切迹指数(NI)]及血清NT-proBNP水平,以及妊娠异常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B、C组患者RI、PI、S/D及血清NT-proBNP水平均高于A组,NI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RI、PI、S/D及血清NT-proBNP水平均高于B组,NI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妊娠异常结局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患者妊娠异常结局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参数与血清NT-proBNP在HDP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选择中显示出一定价值。
    • 李芳; 吴红艳; 丁雪茹; 周欣荣; 李哲茜
    • 摘要: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的术前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及NT-proBNP表达,分析术前各血清指标水平与术后人工瓣膜异常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4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47例病历资料,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后即刻未发生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47例资料,纳入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清晨静脉血,检测血清Gal-3、NT-proBNP水平并对比,分析上述指标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Gal-3、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结果显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血清Gal-3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468,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3与NT-proBNP水平过表达均可能是诱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即刻发生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OR=2.048、1.003,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示,血清Gal-3与NT-proBNP水平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发生的AUC均>0.8,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Gal-3及NT-proBNP水平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中普遍呈高表达,可能参与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发生,可通过术前检测血清Gal-3及NT-proBNP水平,用以评估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发生风险,对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 黄菲; 戴玮鑫; 张文彬
    • 摘要: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奇偶分布方式划分小组,均予以对症治疗,48例分设参照组,联合依那普利治疗,49例分设观察组,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分析两组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指标低于参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6 min步行距离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利于心功能恢复,促使NT-proBNP水平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机制可控,可为对症治疗增效.
    • 尹倩然; 郝敬波; 卢海龙; 吕丽丽; 杨荣礼; 潘德锋
    • 摘要: 目的 考察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后30 d和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接受PCI的STEMI患者248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146例)和非老年组(102例).比较两组基线数据、测量Lp-PLA2及NT-proBNP水平,分析两者水平与PCI后30 d和1年内MACE发生率的关系.老年组又根据Lp-PLA2及NT-proBNP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分析各组与MACE发生率关系.结果 Lp-PLA2及NT-proBNP与患者PCI术后30 d和1年内MACE发生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Lp-PLA2及NT-proBNP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老年组血Lp-PLA2及NT-proBNP水平较非老年组水平高(P<0.05),且老年组30 d和1年MACE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老年组亚组发现随着Lp-PLA2及NT-proBNP水平的增高,MACE发生率也逐渐增加,高危组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联合NT-proBNP是老年STEMI患者PCI后30 d和1年内MACE发生率的敏感预测指标.
    • 陈卡; 刘静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ACS伴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患病组,其中Ⅱ级23例、Ⅲ级20例、Ⅳ级19例;根据2:1配比选取同期31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Gal-3、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正五聚蛋白-3(PTX-3)];观察患病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血清Gal-3、NT-proBNP、PTX-3水平;并分析Gal-3水平与NYHA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患病组血清Gal-3、NT-proBNP、PTX-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Ⅳ级患者血清Gal-3、NT-proBNP、PTX-3水平高于Ⅱ级和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血清Gal-3(r=0.701)、NT-proBNP(r=0.637)、PTX-3(r=0.684)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Gal-3、NT-proBNP、PTX-3水平与ACS伴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呈正相关,NYHA分级越高,其表达水平越高,临床据此评估患者疾病进展,判断患者心功能,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朱玉果; 张鸥; 曾显峰; 郭胜
    • 摘要: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65例,分为联合组(83例)和单药组(82例).单药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联合组给予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NT-proBNP、CRP、PCT、NLR低于单药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单药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呼吸频率均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炎症状态.
    • 梁可建; 谭志伟; 李泽茂
    •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慢性心力衰竭(CHF)应用米力农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及对心功能和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76例老年CHF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分组法分组,对照组(n=38例)患者采用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n=38例)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入米力农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异性.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SD、LVEDD和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和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应用米力农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明显改善心功能,而且降低患者NT-proBNP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王立芳; 王莉; 陈德宣
    • 摘要: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后好转,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下降,血肌酐的变化及其与NT-proBNP下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7—12月临床上心力衰竭治疗好转,NT-proBNP水平下降的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及出入院时血肌酐结果,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好转后的血肌酐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入院时血肌酐水平为138.09±30.04μmol/L;出院时血肌酐水平为114.70±23.00μmol/L,与入院时相比下降23.4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5,P=0.000).NT-proBNP下降程度组间治疗前、后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肌酐水平≥110μmol/L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降低明显,而治疗前血肌酐水平<110μmol/L组却略有升高,治疗前后两组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好转后血肌酐水平明显降低,降低程度与治疗前血肌酐水平有关,治疗前血肌酐水平越高,降低幅度越大,但与NT-proBNP下降程度无关.
    • 汪陈豪; 何益鹏; 吴周全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中肌钙蛋白T (c-TNT)、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预测脑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脑心综合征发生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脑心综合征分为脑心综合征组(BHS, n = 34)和非脑心综合征组(Non-BHS, n = 188)。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信息、入院72 h内的血清c-TNT、NT-proBNP、心肌酶谱水平以及确诊脑心综合征后的心功能指标等。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间血清c-TNT和NT-proBNP水平的差异,评价早期血清c-TNT、NT-proBNP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脑心综合征的情况以及发生脑心综合征后心功能的预测价值。结果:1) 相比较于Non-BHS组,BHS组患者血清c-TNT、NT-proBNP明显升高(P 0.05);2) BHS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三尖瓣环位移显著低于Non-BHS组;3) 早期血清c-TNT、NT-proBNP水平预测住院期间脑心综合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872和0.824,两者的灵敏度分别为0.675和0.647,特异度分别为0.947和0.899;4) 相比较于Non-BHS组,BHS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 0.05)。结论:早期c-TNT、NT-proBNP水平对脑心综合征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针对性预防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可减轻住院期间心功能损伤,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