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泛娱乐化

泛娱乐化

泛娱乐化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10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电影、电视艺术、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65579篇;相关期刊473种,包括新闻世界、东南传播、声屏世界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7国际体育与健康学术论文报告会暨第八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大会 、第二十三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等;泛娱乐化的相关文献由991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飞、邓进、张九海等。

泛娱乐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7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5579 占比:99.84%

总计:566489篇

泛娱乐化—发文趋势图

泛娱乐化

-研究学者

  • 徐飞
  • 邓进
  • 张九海
  • 张雯雯
  • 徐庆全
  • 杨秋菊
  • 汪灵波
  • 赵雪
  • 颜美艳
  • 丁立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建新; 陈梦琦
    •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短视频已经深深嵌入了我们的生活,其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在注意力经济的驱动下,短视频内容生产逐渐呈现出泛娱乐化、同质化、侵权行为常态化等趋向,此类问题的加剧必将导致社会群体极化、用户思维惰化、公众版权意识弱化等消极影响.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移动短视频的可持续性发展有赖于个人、行业、政府三方同频共振,促进内容生产的价值回归.
    • 王莹莹
    • 摘要: 泛娱乐化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使历史虚无主义改头换面,以全新的形式亮相发声.其呈现出虚无手法"接地气"(以投其所好实现哗众取宠)、虚无形式"软性化"(以感性认同消解理性认知)、虚无表达"隐形化"(以网络传媒播散虚无之果)等多元表征,此种趋势在无形中抽空了受众对历史的价值理解,离散了受众对历史的合力凝聚,致使受众陷入虚无主义危局.为此,文章从四重维度给予化解径路:以"知"察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娱乐观;以"辨"识娱,强化史实教育提升敬畏意识;以"舆"化娱,加强舆论建设引领社会思潮;以"权"治娱,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生态.
    • 刘楠; 李明珠
    • 摘要: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平台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策源地,网络让传播变得迅捷,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丰富的形式,与此同时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如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是指在网络空间普遍传播的内容出现了荒诞改写、低俗创造、错误导向等现象表征,并产生了消解公民群体社会责任感、销蚀社会整体文化氛围以及抽空文化传承价值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必须从创作本源、传播过程、受众免疫三个方面进行把控,并促进文化创新创造发展,从而纠治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实现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 徐璠
    • 摘要: 新媒体时代,由于竞争激烈,一些社交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用户,在信息传播时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泛娱乐化特征。社交媒体通过对新闻传播的娱乐化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吸引了更多的关注,但也使社交媒体新闻传播中充斥着营销、卖点、噱头、套路,而新闻真实、理性、公益却被遮盖了。长此以往,将对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文章从社交媒体平台、功能化定位、法律法规、媒体把关审核等方面分析社交媒体新闻传播泛娱乐化的治理路径,以期为社交媒体的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 豆勇超
    • 摘要: 作为一种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错误性社会思潮,泛娱乐主义借助新媒体技术以过度娱乐的方式不断解构着受众的理性精神、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进而威胁到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深入探究泛娱乐主义的基本表征与盛行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治理路径,对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泛娱乐主义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娱乐内容媚俗化、娱乐形式感官化、娱乐信息碎片化以及娱乐价值虚无化等基本症候。它本质上是资本与娱乐合谋下的产物,再加上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个体心理需求和网络媒介的不断助推,使其捕获了广大的受众。泛娱乐主义的盛行不仅引发了娱乐市场的畸形之路,还致使娱乐呈现景观化、工具化的趋势,最终形成娱乐价值的虚无化和个体自我精神的异化。为此,要实现对泛娱乐主义的解蔽与治理,就必须要规制资本,树立科学的休闲娱乐观;净化网络,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引领价值,筑牢主流价值阵地;疏导心理,培育积极健康的娱乐心态。
    • 张媛媛
    • 摘要: 网络作为一种媒介,不但展示娱乐化的内容,而且创造出一个“泛娱乐化”的幻想世界。大学生群体作为目标受众群体之一,长期受到泛娱乐化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在校期间,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集体意识;三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理性消费观;四是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学习知识,提高认知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张海聪; 于舸
    • 摘要: 如今,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但是,随着信息的碎片化、泛娱乐化以及智能信息推送机制给使用者带来信息茧房,用户获取的信息越来越有限。据一项对全国数十所高校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高校学生选择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中,通过“两微一抖”获取信息的人数近90%。大学生群体虽然已经进入成年期,但个人心智与价值观仍未健全,极易受外界影响,又极其依赖社交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如何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群体更好地在社交媒体时代成长,是整个社会应该关注的重大命题。
    • 安小梅; 杨东
    • 摘要: 全媒体时代,面对泛娱乐化的冲击,传统人际交流与互动日益缺失,时代价值引领愈发乏力,如何利用受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综艺来唤醒内在温情,在时代故事的多元呈现中引发深层共鸣,进而在满足受众多元化娱乐需求与个性化情感诉求的基础上实现舆论引导,践行主流媒体职能,成为业内外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被誉为“国内首档华语乐坛全明星KTV节目”的《流淌的歌声》,无疑交出了完美答卷,该节目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0年第三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 张莉; 和克帅
    • 摘要: 公众人物凭借自身所具有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社会中发挥着较强的示范效应。公众人物失德失范、违法乱纪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塑会造成严重误导,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功利、拜金、享乐等思想。对此,公众人物要修身储能,以发挥其正面导向作用;青少年要提高思辨能力,在劳动锻炼与科学休闲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抵制泛娱乐化的免疫力;学校与家庭要承担好思想教化与心理疏导功能,以增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社会与政府也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媒体平台整顿,从而为青少年价值观培育营造健康良好氛围。
    • 吴芳容
    • 摘要: 电视真人秀的话语创新从未停止。如何让真人秀节目兼顾有意思和有意义,用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每一个节目创作者都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奔跑吧·黄河篇》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走出一条新路,尤其是近期播出的第二季节目,为观众展现出了品牌综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气质和风格,摒弃了泛娱乐化的倾向,主动靠近主旋律化创作,用创新的视听叙事语言和传播策略,以主流价值观为核心搭载时代议题,获得了更深刻意义上的成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