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3年内共计7099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61篇、会议论文1269篇、专利文献10416647篇;相关期刊2913种,包括计量技术、计量与测试技术、安全与电磁兼容等; 相关会议913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十四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等;测量方法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维谦、王伟、邱丽荣等。

测量方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6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26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416647 占比:99.92%

总计:10425077篇

测量方法—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蔡志浩; 谢召勇
    • 摘要: 背景:股骨颈前倾角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临床实践中多有应用,精确地评估股骨颈前倾角对于病情评估、选择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股骨颈前倾角的评估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临床查体、实体测量、放射成像、CT、磁共振成像、超声、3D打印模型测量(模型法)、术中克氏针测量、C型臂、自制仪器测量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等。目的:通过阐述以上测量方法及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试图寻求一种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对股骨颈前倾角进行评估。方法:以“股骨颈前倾角,测量,评估,方法”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femoral neck anteversion”为检索词检索Pub Med数据库,检索关于股骨颈前倾角测量评估方法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重复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43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股骨颈前倾角的测量方法主要集中在影像学检查领域,影像学检查方法中又以CT检查方法研究较多。CT相对于其他测量方法具有多种优势。同时,3D打印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均需要CT图像数据的支持。对未来股骨颈前倾角测量评估方法的统一,CT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 杨强; 黄健
    • 摘要: 背景:临床上下腰痛和膝前痛极为常见,并且两者常伴随出现。膝腰综合征可理解为腰椎前凸丧失和膝关节屈曲之间的显著相关性的综合征,但目前针对膝关节及腰椎之间的相互代偿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两者之间的研究方法及所使用的设备更是罕见报道。目的:通过对涉及膝腰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将各个研究中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设备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发展膝腰综合征给出提示。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knee-spine syndrome,low back pain,biomechanics,balance parameters,knee,spine”,中文检索词:“膝腰综合征、下腰痛、生物力学、平衡参数、膝关节、腰椎”,最终纳入46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腰椎矢状位平衡同膝关节屈曲角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当膝关节发生屈曲挛缩畸形时,躯体重心前移,人体将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体系,即腰椎曲度丧失、腰椎前凸角减小。②科学技术的革新,是膝腰综合征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对膝腰综合征测量研究的技术手段包括X射线平片、EOS系统、SpinalMouse、有限元分析及步态分析方法等,构建了从力线、应力、运动学和计算机模拟分析等多维度的测量探究体系,将逐步揭秘膝关节与脊柱之间的相互代偿联系。③膝腰综合征的深入研究,对发掘人体运动学及形态学的内在变化及相互代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人体作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运动单元,通过对膝腰补偿机制的发掘,将为临床工作中膝关节及腰椎疾病的诊疗工作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
    • 谢明宇; 李法新
    • 摘要: 弹性模量和内耗是固体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其测量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对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很重要.本文回顾了近一百年来固体材料弹性模量和内耗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四类:准静态方法、低频法、共振法和波传播法.首先对每类方法的测量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及总体评价.接着对几种共振方法,包括自由梁共振法、脉冲激励法、超声共振谱方法和压电超声复合振动技术(PUCOT)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价.然后,重点介绍了本课题组最新提出的基于机电阻抗的模量内耗测量方法(称之为M-PUCOT或Q-EMI),它可以同时、准确、快速地测量杨氏/剪切模量及相应内耗.最后,对这种新型弹性模量/内耗测量方法的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张洪磊; 朱志广; 赵亮; 黄海水; 程雪梅; 文军; 卢志凯
    • 摘要: 针对生产过程中使用激光粒度仪测量AgBr颗粒粒径分布过程中测量结果经常出现偏离测量标准的问题,对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AgBr颗粒粒径分布过程中,颗粒的散射过程基于Mie散射理论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理论分析表明产生偏离测量标准的原因主要是AgBr颗粒的复折射率和AgBr颗粒晶型的影响造成的。实验室利用双注乳化技术制备了X1、X2、X3型三种不同粒径大小的AgBr立方体颗粒乳剂,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乳剂颗粒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AgBr颗粒乳剂的特征吸收峰位与颗粒大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反映了颗粒平均粒径的大小。对X3型不同批次乳剂进行了粒径分布统计和特征吸收峰位测量,粒径分布统计表明X3型乳剂颗粒体积平均径变化范围为0.620~0.690μm,相对应的特征吸收峰峰位变化范围为383~403 nm,并用线性方程表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测量AgBr乳剂颗粒大小的新方法,对判断问题乳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常规颗粒大小的测量方法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赵世渭
    • 摘要: 电阻的测量是历年高考电学实验中考查次数较多的实验之一,这类实验试题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了最常用的伏安法测电阻,还有半偏法和等效替代法这两种特殊的测量方法较为常见。
    • 戴思思; 李宗瀚; 安帅; 王沛则; 冯明利
    • 摘要: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项成熟的可缓解和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段。TKA术后下肢力线的重建以及假体的位置均与患者术后的满意度、假体的长期生存率密切相关,也是决定其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和评价指标。临床可通过X线、二维CT(2D-CT)、三维CT(3D-CT)等影像学技术对TKA术后下肢力线和假体的位置进行测量和评估,但目前尚无公认的金标准。2D-CT测量较X线在分析假体位置或松动、假体周围骨吸收、骨折、感染等方面的敏感性更高,而3D-CT对于轴面旋转的测量具有独特优势。相信随着计算机导航和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发展,3D-CT测量会逐渐成为TKA术后常用的测量方法
    • 张勇
    • 摘要: Salovery和Mayer于1990年提出情感智能的概念,并深入探测其测量方法和重要性。他们认为,情感智能是一种社会智能,包括监督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区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运用情绪信息去指导思维和行动的能力。进入人工智能时代,Rosalind.W.Picard提出情感计算,她通过工程和数学的方法赋予计算机或机器人与人类似的情感,使之具有表达、识别和理解喜怒哀乐,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情感的能力。然而,经过科学家们数十年的努力,情感计算依然是横跨在人脑与电脑之间的一条鸿沟。
    • 谢东明; 陆春; 石谢达; 徐一丹; 郭策
    • 摘要: GB/T 37153-2018《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标准是国家推荐性标准,于2019年7月1日实施,但标准文本中的要求和试验方法中有些条款内容不明确。本文结合验证试验和对照相应的国际法规解析标准中的疑难点问题,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理解标准提供技术参考。
    • 周家成; 徐学哲; 方波; 张杨; 赵卫雄; 张为俊
    • 摘要: 吸湿性气溶胶会吸收环境空气中的水分,其粒径会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如消光、散射、吸收系数与单次散射反照率等)发生显著的变化。气溶胶光学吸湿增长因子(湿状态与干状态下光学参数的比值)是衡量气溶胶光学吸湿增长能力的特征参数,是计算大气能见度和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关键输入量,它的准确测量对于气溶胶环境和气候效应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光学吸湿增长测量系统主要包括湿度调节系统和光学测量装置,通过湿度调节系统改变样品的相对湿度,再结合光学测量装置实时测量光学参数的变化,从而实现光学吸湿特性的在线测量。鉴于气溶胶吸湿性研究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对比了现有的光学吸湿增长测量方法及应用,并对下一步气溶胶光学吸湿增长特性测量技术和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 王国华; 聂胜欣; 薛瑞鑫
    • 摘要: 认知负荷是在线学习及多媒体学习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测量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是相关研究开展的基础,更是减少学习者认知资源消耗、提升学习成效的关键。文章以国内外近20年来的301篇实证研究论文为基础,使用客观—因果二维四象限分类法对不同类型的认知负荷测量方法与技术进行分类,并对相关测量方法与技术的理论假设、优点及不足进行分类评述,并得出些许启示。通过分析发现,不同测量方法各有优劣并具有互补性,基于认知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测量方法值得重点关注,深度学习技术会成为未来认知负荷测量的关键技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