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洋环境噪声

海洋环境噪声

海洋环境噪声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179919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海洋测绘、海洋科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5年学术会议、2014黑浙苏鲁津四省一市声学学术会议等;海洋环境噪声的相关文献由340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建恒、衣雪娟、杨燕明等。

海洋环境噪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9919 占比:99.94%

总计:180028篇

海洋环境噪声—发文趋势图

海洋环境噪声

-研究学者

  • 林建恒
  • 衣雪娟
  • 杨燕明
  • 江鹏飞
  • 相敬林
  • 孙军平
  • 刘科满
  • 文洪涛
  • 殷宝友
  • 王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娜; 林建恒; 胡涛; 江鹏飞; 孙军平; 衣雪娟; 单元春
    • 摘要: 海洋环境噪声不仅是水中目标探测的背景干扰声场之一,还可用以反演海洋物理参数。文章基于实测东中国海某海区夏季海洋环境噪声数据,分析其时频特性、统计特性以及风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该海区100 Hz以下频段的海洋环境噪声级约为110 dB,频率为100和300 Hz的海洋环境噪声级分别服从自由度为8和6的卡方分布,频率为1 kHz和3 kHz的噪声级服从正态分布;海况对低频海洋环境噪声级概率分布无明显影响,但是对高频段噪声级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方差会产生一定影响;随着频率的增加,海洋环境噪声级与风速对数间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1 kHz以上相关系数在0.6~0.7之间;100 Hz以上频段的噪声谱级基本不随深度发生变化。文中的结果可以为水中目标的探测以及浅海海洋环境噪声的应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 孙军平; 林建恒; 衣雪娟; 江鹏飞; 李娜
    • 摘要: 为了了解航船以及禁渔政策对我国近海海域低频环境噪声特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青岛近海航道区域和非航道区域的海洋环境噪声在25~500 Hz频段实测数据的1/3倍频程功率谱密度。结果表明,在30~100 Hz频段,航道附近海域海洋环境噪声谱级比非航道海域高大约5~10 dB;非禁渔期在150~400 Hz频段的海洋环境噪声谱级比禁渔期高大约4~5.5 dB。文章获取的近海低频环境噪声谱级特性,对了解和利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近海环境噪声低频特性具有较重要借鉴意义。
    • 柳云峰; 李整林; 秦继兴; 吴双林; 王梦圆; 周江涛
    • 摘要: 海面风和降雨对海洋环境噪声影响显著,利用海洋环境噪声模型结合风速和降雨率参数可对环境噪声谱级进行预报.本文研究了东印度洋海域环境噪声特性,分析了海面风速和降雨率对海洋环境噪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没有降雨时高频段噪声谱级与风速的相关系数可达0.59,存在降雨时高频段噪声谱级和降雨率的相关系数可达0.85,强降雨可使高频段环境噪声谱级增大6 dB以上.同时修正了风生噪声源级公式使其适用于东印度洋深海环境,修正后模型预报强降雨噪声谱级与实验数据整体误差在2 dB以内.利用小范围降雨噪声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时发现,在小范围降雨时噪声源模型采用海面非均匀降雨噪声源,比采用均匀噪声源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修正后的风生及降雨噪声模型对东印度洋海洋环境噪声特性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 单元春; 林建恒; 衣雪娟; 江鹏飞; 孙军平; 李娜
    • 摘要: 海洋环境噪声垂直指向性是声呐背景场的典型空间特性之一,既可体现噪声源的空间特性及其传播特性,还可用来反演海洋环境的特征参数。分析了南海某岛礁海域实测海洋环境噪声的垂直指向性,发现当接收阵远离航道时,低频海洋环境噪声垂直指向性的主瓣集中在−30°~30°范围内(0°对应水平方向),且水平方向不存在凹槽。基于舰船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System,AIS)航船分布数据得到简化航道区域航船噪声源模型,利用3D射线声传播算法,结合实际岛礁海域地形数据,计算的低频海洋环境噪声垂直指向性与实测数据处理结果相符。研究结果表明,当接收阵距航道较远时,由航道航船引起的低频海洋环境噪声以接近水平方向入射垂直接收阵,研究结果可为声呐在远离航道海域的性能提高提供技术支持。
    • 朱方伟; 郑广赢; 刘福臣
    • 摘要: 对潜标系统测得的南海某深海海域全海深的海洋环境噪声数据与气象站记录的风速数据进行相应的时频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600 Hz以上的中高频段海洋噪声谱级与风速的相关性较好,且与风速对数成正比,低频噪声受海洋湍流和航船噪声影响较大,随着风速的增大,海洋湍流产生的噪声谱级也会增加.此外,通过对比远近航船噪声,可知远处航船噪声经传播后其主要能量集中在声道轴附近.文章结果可为深远海海域环境噪声的研究提供参考.
    • 李鹏; 侯倩男; 吴金荣; 郭圣明; 马力
    • 摘要: 为了克服传统混响模型中参数多、难以测量及参数间耦合严重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少数信息集中、受基本物理现象约束的集约参数描述的混响强度模型.通过海底反射相位参数P、海底反射损失参数Q描述全波动混响模型中简正波本征函数和本征值,利用近似常数μ描述小尺度条件下、剔除角度分布项的海底反向散射能力,获得了集约参数混响强度模型.考虑实际测量数据情况,采用海洋环境噪声强度对混响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参数P对混响强度影响相对较小,主要通过控制海底散射角度特性间接影响混响强度;参数Q主要影响混响强度的衰减快慢;参数μ主要控制混响强度总体的强弱;该模型主要适用于浅海低频高混响-噪声比的情况,当混响-噪声比较小时,需要利用海洋环境噪声强度对混响强度模型进行修正.
    • 衣雪娟; 林建恒; 江鹏飞; 孙军平; 单元春
    • 摘要: 海山/岛礁附近的海底地形往往复杂多变,起伏海底对海洋波导中的声传播具有重要影响,使海底地形多变海域的海洋环境噪声建模和仿真计算的难度增加.本文采用射线理论的N×2D和3D三维算法,依据变化海底地形海域的地形数据,建立了复杂海底地形海域的风关海洋环境噪声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负梯度声速剖面条件下,接收点各方位扇区的海洋环境噪声级和垂直指向性,在海山/岛礁方位与平坦海底方位的结果明显不同;距海山/岛礁较近接收点的总噪声级略高于较远的接收点;在声速不随距离和方位变化的情况下,N×2D三维近似和3D算法所得到的风关噪声级的深度分布、噪声垂直指向性,以及扇区风关噪声级和垂直指向性虽有所区别,但变化趋势相同,对于复杂地形海域如水平方向声速不发生剧变,当计算时间有限制时,可选用N×2D算法计算风关海洋环境噪声特征.
    • 王大宇; 王志欣; 张光普
    • 摘要: 针对水声信道环境噪声干扰严重,信号接收信噪比低,导致水声通信信号检测困难的问题,本文在传统双滑窗检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改进谱减算法与双滑窗检测相结合的水声通信信号检测方法.借鉴语音信号增强思想,将接收的水声通信信号进行谱减降噪处理,提高信号接收信噪比;结合双滑窗检测技术,实现负信噪比下水声通信信号的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在接收信噪比为-10 dB的情况下,仍可实现水声通信信号的正确检测.
    • 韩梅; 王超; 孙芹东; 王文龙; 吕勇
    • 摘要: 海洋环境噪声是多种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的复杂组合,其谱级大小和频率组成是影响声呐系统探测性能的重要参数,鉴于海洋环境噪声时空域特性非常复杂,需要对海洋环境噪声进行长时间和大范围的观测才足以分析其特性.该文通过在多剖面水下浮标平台基础上集成声学测量系统,研制了一种具有海洋环境噪声监测能力的水下声学浮标平台,该浮标平台可多次上浮、下潜,具备原位坐底和定深漂流两种工作模式,能连续观测海洋环境噪声时长多达数月.利用2019年8月在南中国海海区组织的多台水下声学浮标试验某一天的数据,给出了20 Hz、63 Hz、100 Hz、200 Hz、400 Hz、800 Hz、1.6 kHz和3.15 kHz 8个频点中心处海洋环境噪声谱级随时间变化,讨论了附近航船噪声对其的干扰影响.试验表明,水下声学浮标可作为一种潜在的优势水下漂流移动平台,用于监测关注海域海洋环境噪声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