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澳门文学

澳门文学

澳门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37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宁夏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澳门文学的相关文献由6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剑桦、古远清、朱寿桐等。

澳门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6.4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537 占比:93.49%

总计:1644篇

澳门文学—发文趋势图

澳门文学

-研究学者

  • 张剑桦
  • 古远清
  • 朱寿桐
  • 王韬
  • 邓骏捷
  • 郑炜明
  • 张堂锜
  • 赵皙
  • 饶芃子
  • 周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霍超群
    • 摘要: 在华文文学研究领域,澳门文学是以一个“迟到者”的身份加入的,真正具有理论自觉与学术含量的“澳门文学”研究起点,可从1983年算起。澳门文学的研究历史,分成预备期(1983-1988年)、奠基期(1989-2000年)、拓展期(2001-2010年)和夯实期(2011年至今)四个阶段,与此相应的发展脉络为:个人经验式的回顾;建史的尝试与专题研究的起步;专题化研究成为主流;史料学转向与批评观念的调整同步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澳门文学研究存有某些阶段性不足,亟需在日后加以改进。澳门文学的研究进路或可朝两个方面发展,其一是加强澳门文学与其他区域文学的关联研究,进而从学理的角度真正将澳门文学纳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世界华文文学史的版图中;其二是按照年代系统搜集、梳理各类原始材料,建立一手资料库,夯实学科基础,从而提炼出真正属于澳门文学场域的问题。
    • 姚京明
    • 摘要: 本文旨在对澳门文学的缘起、概念、多元特性和主要作家进行梳理和介绍,同时对澳门文学的概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并特别强调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门户之一,以中葡双语写作形成的多元性是澳门文学重要的特点,以往论者在论述澳门文学时对此不够重视,甚至有所忽略,如果是这样,澳门文学将是不完整的。
    • 杨青泉
    • 摘要: 朱寿桐《澳门文学编年史》(1~5卷)全面展现了1920-1984年的澳门文学风貌,是澳门文学研究步入成熟期的显著标志,代表了澳门文学文献学学科的建立,对于推进澳门学术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该著还是一部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进展的重要学术文献,其所内蕴的汉语新文学理论站位,体现了具有中国气派的学术自信。
    • 赵海霞
    • 摘要: 以《镜海丛报》《知新报》为代表的澳门早期中文报刊,推动了 19世纪澳门文学报刊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前后,雪社的出版物《诗声》和《雪社诗集》刊载了大量诗词创作和理论文章,且发表了澳门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新诗.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伴随着抗战的开始,新文学出版物开始出现,其后,伴随着《大众报》《华侨报》等创办,以及进步剧团的创作和演出,澳门的新文学开始艰难起步.1840年至1949年可视作澳门近代文学的发展期,在此期间,澳门的旧文学蓬勃发展,新文学肇始.澳门近代报刊的创办和发展,对澳门新文学的起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戎琦
    • 摘要: 晚清广东顺德籍文人梁乔汉刊于1900年的诗集《港澳旅游草》展示了近代中国沿海开埠城市一个普通下层文人的华夷意识.《港澳旅游草》汇集68首抒写香港、澳门风土人情、宗教文化、名胜古迹的诗作.作品流露的华夷意识之"夷"指向西方民族国家.其华夷意识表现为:具有初步的主权意识,在主权上严守华夷之防;隐约感知西方器物、先进技术和博物院背后的文化迥异于华夏文化,以幽默的方式消解传统的华夏文化优越感;带着好奇和善意看待港澳社会中的西洋风俗,并不抱持华夏文化优越感,甚至在特定的场合融入"华夷融趣"的氛围之中.梁乔汉的华夷意识有别于晚清保守派官绅,而其在文化层面的轻松感也与开明官绅和思想精英的忧愤感有别.梁乔汉的华夷意识没有上升到深入比较中西文化和制度以及思考中国现代化的出路,却一定程度折射出当时中国沿海开埠城市平民接受西风东渐的状况.
    • 邓骏捷
    • 摘要: 明清澳门诗词因澳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成为中国区域文学中一个别致的样本。澳门诗词发端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时期,开始出现了本土士人的作品,从此以后,形成了外来人士与本土士人共筑的文学图景。同时,澳门诗词内容复杂,既有丰富的西洋意象,又有对中国传统风物的歌咏,风格多样,并形成了特定的“文学风景”。澳门诗词是由生活在澳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所感所思形成的,也是澳门历史的曲折而又真实的反映。
  • 7. 澳门抗日烈士梁彦明诗集考辨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邓骏捷
    • 摘要: 梁彦明是澳门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澳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两位烈士之一,同时又是诗人、“雪社”的重要成员.梁彦明的诗词主要集中在《雪社诗集》五种、《梁彦明烈士遗稿》,以及梁彦明诗集抄本.三者关系复杂,相互交错,而又各有特点.通过分析、考辨三者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了解梁彦明诗词的全貌.
    • 杨堤波
    • 摘要: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面世以来,备受争议和热议.众多批评家对这部作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与解读,其中评价的重点多在于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形象塑造、叙事策略以及与其它小说或同名电影的比较等,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大部分研究过度依赖女性主义分析方法,忽视澳门文学视域等问题,导致了该小说研究存在着某些问题.
    • 古远清
    • 摘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澳门文学,具有“起点”或“重新出发”的意味,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是一片空白,或有文学也是香港文学的一部分。它是一种与台港不同更与大陆有异的特殊形态的文学:具有流动性和国际性,作家们没有被纳入体制,纯是个体写作,没有或少有台港文学常见的文学主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不仅使澳门文学初步定型,而且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澳门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古远清
    • 摘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澳门文学,具有“起点”或“重新出发”的意味,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是一片空白,或有文学也是香港文学的一部分.它是一种与台港不同更与大陆有异的特殊形态的文学:具有流动性和国际性,作家们没有被纳入体制,纯是个体写作,没有或少有台港文学常见的文学主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不仅使澳门文学初步定型,而且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澳门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此资源由以文学报刊为主导的写实文学,以商业利益为依托的大众文学,以华文(白话文、文言文还有粤语)、葡萄牙文和英文为媒介的多元文学组成,构成“三足鼎立”的文学景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